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利润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利润质(Profit's Quality)——企业经营目标新概念

什么是利润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利润质是指企业利润的品质和质量,即利润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生存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因此,它不仅具有量的特征,同时还具有质的属性。

利润质的决定因素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经济效益性

  决定利润质的第一因素是经济效益性。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它反映投入与产出(收益)的关系。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时,需将利润的数量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

  衡量经济效益性的指标是投入产出比,它等于投入与产出(收益)的比值。投入产出比越大,则同样的投入带来更大的收益(利润)或同样的收益只需较少的投入,这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及效益的提高,利润质的增加。

  2、持续性

  决定利润质的第二个因素是持续性。

  在泡沫经济时代,企业因股票投机而获得了投机利润,但忽视了企业利润的持续性,导致了日后的损失或资金被套牢。同样,企业因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等获得了营业外收入(临时性的收入),它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这样带来的利润也是不具有持久性的。

  相反,如果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来开发新产品,这可能使当期的利润量减少,但却因此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促进了技术进步,使将来的营业收入扩大而获得的利润,则是属于持续性较强的利润。因此,只有将利润量和企业利润的持续性有效结合,综合考虑企业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外延性

  决定利润质的第三个因素是外延性,即企业的利润对集团内其它企业的辐射效应和对社会的外部经济效应。如果某一企业利润的增加能拉动集团内其它企业的利润增加,其利润的外延性就较强,利润质也较高。 同时,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其利润对社会也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和直接调节等政策手段,将其外部影响内在化。相反,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正的外部经济性,如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制度创新等示范效应,则相应的利润具有较高的外延性,也可能吸引政府补贴和税收的优惠,从而使利润进一步增加。

  4、企业形象

  决定利润质的第四个因素是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使其产品被消费者认可,促进销售收入的增加从而扩大利润。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潜在性的销售额,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它不仅能促进利润量的不断增长,也能促使利润质的提高。

利润质的量化 编辑本段回目录

  要将利润质灵活运用到企业经营中,则必须予以量化,可用利润质值(Quality Value of Benefit,以下简称QVB)来衡量利润质的大小,由企业的经济效益性(用K[,1]衡量其大小,以下与此类似)、持续性(K[,2])、外延性(K[,3])、企业形象(K[,4])和利润量(B)决定。因为K[,1]、K[,2]、K[,3]、K[,4]的增长对利润质值的增长具有累积效应,故本文拟用K[,1]、K[,2]、K[,3]、K[, 4]和B的乘积来表示利润质值,即:

  QVB=K[,1]×K[,2]×K[,3]×K[,4]×B

  由于在决定利润质值的五个因素中,利润量是个绝对数,企业的规模对其影响甚大,从而影响了利润质值的可比性,须将利润质值指数化,剔除利润量的影响。即用利润质指数(Index of Quality of Benefit,以下简称IQB)来衡量利润质的属性。

  IQB=K[,1]×K[,2]×K[,3]×K[,4]

  上式中,除经济效益性(K[,1])可以按投入产了比确定外, 其它三个因素由于掺杂了一些主观因素,使他们的大小很难有一个准确的基准,但各个企业可按照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及同行业的发展状况而定。

  诚然,利润质的量化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在现实运用中也往往会遇到数据使用上的限制或现实复杂的障碍。但是,通过对利润质值和利润质指数的分析运用,可明确其变动原因和变动趋势,采取相应措施,为改善企业经营指明方向。同时,随着产业组织论和企业管理学的发展,利润质的应用也将逐步得到完善。

利润质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我国传统的企业经营理念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往往为利润量最大化,而企业利润量的增长一般是通过投入的增加或薄利多销,较多的采取“粗放化”增长,利润质以及企业竞争力并没得到相应的提高。我国企业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首先要更新经营管理理念,而利润质理论的引用则是其中之一,其具体措施如下:

  1、经营目标的转变:将利润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挤出企业经济中的“泡沫”,使企业对经营管理业绩的评价从量的角度提升到质的层次。

  2、经营目标的分解:将利润质目标进一步分解为经营效益性指标、持续性指标、处延性指标和企业形象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达到上述四个指标的基础上,促使利润量增加,最终确保利润质目标的实现。

  3、经营业绩的评价及分析:总结利润质目标的实现状况,总结分析经营效益性指标、持续性指标、处延性指标及企业形象指标的变动原因和变动趁势,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及制定下一步的利润质目标而奠定基础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利润质”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利润质 企业利润 企业形象 企业的经营目标 企业竞争力 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目标 利润量 制度创新 可持续发展 固定资产盘盈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