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寻租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会计寻租的理论渊源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寻租”(rentseeking)一词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Ann O.Krueger首先提出的,但有关寻租理论和分析寻租的方法是由公共选择理论的开创者G.Tullock教授提出的。著名国际贸易问题专家Bhagwati坚持使用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活动)来涵盖并取代寻租概念。按照DUP活动的定义,寻租活动不仅包括诸如抢劫、偷窃和战争等非法的或不人道的活动,同时还包括“利用资源通过政治过程获得特权从而构成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大于租金获得者收益的行为”。
寻租理论被用于解释我国会计问题始于2000年,目前已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表现在:
(1)“会计寻租”这一术语已被提出并被作出初步解释和运用;
(2)关于国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寻租活动已受到重视;
(3)强制性会计政策变更这一寻租活动已被注意到;
(4)我国会计寻租产生的原因之一——“双轨制”被作一初步分析;
(5)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权变迁中的寻租活动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和借鉴。
但现有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关于会计寻租的定义未被准确界定;
(2)国内会计实务界会计寻租活动的原因和行为表现及规律未被系统研究:
(3)西方发达国家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过程中为争取其集团利益而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和制定权的博弈并未被纳入到会计寻租的研究范围之中。
会计寻租的的涵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会计寻租定义为: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根据该定义,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准则制定权的争夺等都可以概括在会计寻租这一范畴之下,会计寻租较之具有更强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因此对会计寻租问题进行研究将能更好地指导会计实务。
会计寻租存在的原因分析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国内会计寻租原因分析
1.制度基础:导致租金和管制的双重存在
贺卫博士曾总结道:寻租活动是在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和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两个极端向混合经济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租金的存在是因为政府介入市场,我国转型经济中租金的存在是因为市场开始形成,政府尚未退出。表现在会计寻租活动中,其原因主要有:
(1)我国市场机制仍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还未形成,由此公允价值等与完善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会计计量手段在我国的使用仍面临困境,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执行按公允价值规范的会计准则时势必出现估计、判断等行为,客观上为会计寻租活动创造了条件。
(2)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而逐步放开的经济中出现的大量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未能完全纳入现有会计规范的范围,这更为会计寻租提供了“边际性”空间。例如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跨国上市公司应遵循的会计规范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双轨运行导致了有租可寻。“双轨制”的存在意味着其适用对象上存在差异,这对那些混合性质的企业集团或跨行业的企业利用会计规范的差异所形成的政策空间进行寻租提供了“先天性”的可能。
(4)人为限制的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等证券市场各种不甚完善的监管规定创造了经典的上市公司会计寻租活动,如IPO现象、10%现象等。“如果在一种制度中,人为地限制供给,人为地让价格提高到市场出清价格水平以上,那么,获得这些权利来从事这种活动的人就可以获得租金。政府颁发的许可证、配额、执照、授权书、批文、特许经营证等,其中每一项都有政府创造的人为的稀缺。这种稀缺创造出潜在的租金,由此引起寻租活动。”
2.证券市场差额
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特别根源上市公司会计寻租的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差额的客观存在。本文所指的证券市场差额由下列公式计算,亦即市盈率指标表示的内涵。
证券市场差额=股票市值之和-公司真实的经营业绩之和=Σ(每股市价*上市交易量)-Σ(每股收益*流通股份数)
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上市公司所创造的新增财富应等于股票市值超过上市公司当前期真实业绩所形成的差额,即投资者愿意以超过上市公司真实业绩的市值投资,是看好了上市公司未来所创造的符合其期望报酬率的新增社会财富。或者说,投资者之所以愿意以高于公司真实收益的市价投入资金,是因为上市公司未来的投资回报。但是每个企业创造新增社会财富与其在股市上所得到的市值超过其真实业绩的差额并不一定匹配,也就是说证券市场上的资源配置并不一定是公平的。创造出较高社会财富的上市公司并不一定能得到较高的市值超过其真实业绩的差额。
给定一定时期证券市场总差额不变,每个上市公司所分到的差额是可以变化的,假定每个上市公司都有得到更多差额的动机亦即使其公司价值最大化,并且股票市值决定了可得差额的大小,而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披露的业绩决定了其公司股票市值,则上市公司有尽量往好的方面披露其业绩的动机。根据有效证券市场理论,如果股市有效,市值的高低决定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即财务报告收益。假定上市公司业绩的披露以年报披露来代替,在上市公司真实业绩一定的情况下,年报所披露业绩的好坏完全由管理人员决定,则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值,管理人员披露的业绩有往有利于市值提高方面倾斜的必然趋势,这便是上市公司寻租或管理者寻租。
3.民主化进程:促进寻租规模扩大
雷光勇等认为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为会计寻租活动准备了积极的、活的因素。寻租规模受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的影响。我国会计规范制定过程中评论、意见日益增多,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使用效果更加关心。尽管政治活动受“逃票乘车”现象的困扰,但其财富转移的易得性仍将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可以预见,人们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关注其运行制定过程的“充分性”、公平性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会计寻租活动也将越来越普遍。
(二)国际会计寻租原因分析
1.利益驱动:租金的客观存在性及诱惑性
会计国际协调的动力是经济利益,各国可以通过会计的国际协调改善投、融资环境,提升国家和地区的形象,提高国际资本市场的效率,然而,各国间的会计差异却创造了潜在的租金。Chen、Gul和Su以沪市B股公司1995到1997年的财务报告和披露实务为对象,分析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其导致的“盈余高估”或“盈余低估”问题,研究表明,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报告的净利润平均要高出20%-30%,按IAS调整后,15%的公司由盈利转为亏损。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影响相关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在会计国际协调中,在社会总财富不变的前提下,一部分利益集团将因会计准则而受益,另一部分利益集团必将因承担会计准则不利的经济后果,亦即承担对其不利的非生产性财富转移而使利益受损。
以多位学者提到的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例,按照德国会计标准编制的财务报表为盈利的该公司,按照美国会计标准编制却得到了亏损的结果。显然以此结果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市盈率必受影响,这种损失完全是因为两国会计标准的差异所致,而绝非该公司的盈利能力问题。可以设想,
首先,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美国会计准则为准,该公司必将因此而遭受利益的损失;但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向德国会计标准靠拢,则该公司将可以得到理想的筹资结果。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化将取决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走向,这便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可能产生的租金。
其次,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美国会计准则为准,则德国公司必将为此花费大量的成本,包括学习、培训成本、支付美国会计师服务费用和咨询费用等,并将重编报表,增加筹资成本,这些耗费和支出又可以为美国带来大量的非生产性财富转移;
第三,如果该公司所在国为避免其利益受损而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游说或向其提供财务支持,结果将又一次造成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
第四,会计国际协调起因于跨国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并推进了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假定前来上市或发行证券的外国公司必须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依据编制财务报表,那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走向对各国资本市场的跨国融资能力是有影响的。
第五,如果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会计标准趋同,且美国的会计标准技术简单、要求较低,那么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上市融资的外国公司将会纷纷转向美国证券市场,由此会大大提高美国资本市场的跨国融资能力,使其获得因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而带来的利益——租金。
2.惯性使然: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的历史沿袭
以美英为首的发达国家已习惯于以会计寻租这种游戏规则行事并将其运用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美英等国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变迁历史充分体现了会计寻租现象,政府在其间经历了无意创租到被动创租的过程。以美国为例,在其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有许多利益集团乃至参议院、众议院的议员们都参与了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论过程;其次是通过院外游说,对准则制定人员施加压力以取得成功或折衷的博弈结果。因此准则的制定过程事实上是一种权力游戏。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美国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的制定。
1977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9号,要求所有石油天然气公司对勘探成本采用成功法进行核算,停止使用完全成本法。但是实行新准则要将不成功的勘探成本费用化,减少了报告净收益,因此新准则遭到了经理们的强烈反对。1978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第253号会计文稿中否决了SFAS19,允许企业同时采用成功法和完全成本法。FASB也于1978年发布了SFAS25以取代SFAS19,允许企业使用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任一种。因此,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必然继续这种权力游戏。
我国开展会计寻租研究的意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寻租与制度、体制、产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而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为减少经济转型带来的社会震荡,我国采取了诱致型的制度变迁方式,其最大的特征是制度的“双轨”运行。从会计的角度看,我国目前乃至将来都将因经济的转型而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会计寻租现象,其主要促动因素有:
1.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制度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并存,为会计寻租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
“双轨”会计规则的存在就意味着其适用对象上存在差异,这对那些混合性质的企业集团或跨行业的企业利用会计规则范围的差异所形成的政策空间进行寻租提供了“先天性”的可能。同时,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而逐步放开的经济出现了大量新业务、新情况和新问题未能完全纳入现有会计规则所规范的范围,这更为会计寻租提供了“边际性”空间。
2.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利益的异质化
必然导致社会经济资源的竞争性使用,相比于传统单一的公有产权主体,更有可能使新生的利益主体去游说管制部门,争夺传统经济主体的即得利益,而后者则为保住自身利益更有激励去“护租”(rent protection),或者二者反过来行事。如我国曾对国有企业和 “三资”企业及外资企业实行过不同的会计规则,一些企业为获得诸如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之类的“优惠”会计政策,而试图说服财政部门或其主管部门。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及其利益的非均衡性,还会便会计规则制定的博弈有更多的参与者,这便为会计寻租准备了寻租主体。
3.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民主化进程明显加快
政治经济生活中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与寻租规模大小有很大关系,而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为会计寻租活动准备了积极的、活的因素,这表现为会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评论、意见日益增多,社会公众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使用效果更加关注等。尽管政治活动要受到“搭便车”现象的困扰,但其财富转移的易得性仍将吸引很多人参与其中。可以预见,随着会计经济后果的“日益严重”,人们关注会计信息质量、关注其运行规则制定过程的“充分性”、公平性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会计寻租活动也将越来越普遍。开展会计寻租研究就应该成为我国会计界较为紧迫的研究课题。
结论和局限性 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会计寻租 B股 IAS IASB SEC 上市公司 企业集团 会计 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