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剩余权益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剩余权益论(The Residual Equity Theory)

什么是剩余权益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持有企业剩余权益者(普通股股股东)的立场出发,观察企业经济活动,解释权益性质并指导有关经济业务处理的一种权益理论。首先提出该理论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姆·佩顿(William Paton)。这一理论介于业主权论和实体论之间。在实体论下,股东像其他权益持有人那样在企业拥有权益,但不是企业所有者。佩顿则强调了剩余权益持有人与会计工作的特殊关系,因为剩余权益持有人的权益成为很多会计工作的焦点。资产计价的变化,利润的变化,留存利润的变化,以及其他权益持有人权益的变化。均会在普通股股东的剩余权益中得到反映。但是,在实体论下,债权人、优先股东和普通股东的权益虽然要分别列示,却都是权益。

剩余权益论理论的目的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普通股股东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在持续经营股份有限公司里,普通股的现行价值主要取决于未来的股利;而未来的股利,又取决于未来的现金流入减去特定契约的义务、向特定权益持有人的付款以及对公司再投资所需之后的剩余额。对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的趋势往往可以通过以现行价值为基础而计量的剩余权益价值来衡量。

剩余权益论分析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剩余权益论下,会计等式应表述为:“资产-特定权益=剩余权益”。特定的权益包括债权人的要求权及优先股东的权益。剩余权益即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但当企业发生较大损失,或处于破产诉讼程序时,普通股股的权益已丧失殆尽,优先股东或债券持有人可以成为剩余权益的持有人。

  按照剩余权益论组织会计工作,可以为普通股股东作出投资决策提供较好的信息。持续经营的公司,其普通股的现行价值主要取决于对未来股利的预期,而未来的股利反过来又依赖于将来现金流入减去特定合约的义务,支付给特定权益持有人的付款,以及对再投资的要求。投资价值变动的趋势,部分地可通过观察按现行价值计量的剩余权益的价值的发展趋势加以衡量。

  按照剩余权益论,普通股股东通常被认为对企业的利润及最终清算时的净资产拥有剩余权益,而财务报表要有助于普通股股东预测未来的股利,因此,利润表合并利润表以及留存利润表应该反映所有优先权利,包括优先股东的股利后的剩余权益持有人可得到的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普通股东的权益应当与优先股东的权益和其他特殊权益持有人的权益分别列示;现金流量表也应当反映可供企业支付普通股股利的现金

  在处理股东权益业务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显采纳了剩余权益论,它将股东权益定义为“会计个体的资产减去其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非营利组织,它将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称为“净资产”,并认为净资产与剩余权益可交替使用。

  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信息是最能体现剩余权益论的观点。尤其是每股收益指标中的主要(基本)每股收益和充分匀减(稀释)的每股收益,体现了剩余权益确认与计量的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也有所体现,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要披露有关每股收益(分别加权平均、全面摊薄两种)和每股净资产的信息。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剩余权益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剩余权益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 会计等式 债券 债权人 净资产 利润表 合并利润表 实体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