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瀑布模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什么是瀑布模型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Winston Royce)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

  瀑布模型核心思想是按工序将问题化简,将功能的实现与设计分开,便于分工协作,即采用结构化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将逻辑实现与物理实现分开。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软件计划、需求分析和定义、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运行和维护这6个阶段,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采用瀑布模型的软件过程如下图所示:

采用瀑布模型的软件过程

  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同时评审该项活动的实施,若确认,则继续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前面,甚至更前面的活动。

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瀑布模型有以下优点:

  1)为项目提供了按阶段划分的检查点。

  2)当前一阶段完成后,您只需要去关注后续阶段。

  3)可在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迭代模型中应用瀑布模型

  增量迭代应用于瀑布模型。迭代1解决最大的问题。每次迭代产生一个可运行的版本,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每次迭代必须经过质量和集成测试。

  2、瀑布模型有以下缺点:

  1)在项目各个阶段之间极少有反馈。

  2)只有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后期才能看到结果。

  3)通过过多的强制完成日期和里程碑来跟踪各个项目阶段。

瀑布模型的客户需求 编辑本段回目录

  尽管瀑布模型招致了很多批评,但是它对很多类型的项目而言依然是有效的,如果正确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对于您的项目而言,是否使用这一模型主要取决于您是否能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在项目的进程中这些需求的变化程度,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对于这种情况,您可以考虑其他的架构来进行项目管理,比如名为螺旋模型(spiral model)的方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瀑布模型”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瀑布模型 螺旋模型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生命周期 迭代模型 项目 项目生命周期 项目管理 温斯顿·罗伊斯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