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
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的G.N.P.之父”

1901年4月30日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1985年7月8日卒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又译作剑桥,哈佛大学所在地),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1955年提出了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

生平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诺贝尔经济学奖[编辑]
年度获得者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1969 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 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 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 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1973 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1975 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 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 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 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 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 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1982 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 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1984 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 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 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 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1989 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1990 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 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 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1993 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1994 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1995 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 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 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1998 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1999 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2000 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 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 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 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2004 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 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 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 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2008 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 1901年,4月30日出生在俄国乌克兰哈尔科夫市的一个皮毛商人的家庭里,父亲亚伯拉罕·库兹涅茨和母亲波琳·弗里德曼都是犹太人。
  • 1906年,在西蒙库兹涅茨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移居美国,西蒙·库兹涅茨本人说,他从那时候起已经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
  • 1922年,西蒙·库兹涅茨也移居到美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
  • 1923年,获得文科学士学位;
  • 1924年,获得文科硕士学位;
  • 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
  • 1927年,西蒙·库兹涅茨进入米契尔(W.C.Mitchell)教授主持的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一直到1961年。在这个期间,他同时也在大学和政府部门任职;
  • 1942—1944年,担任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战时生产部计划统计局副局长和计划委员会研究主任。
  • 1946年,担任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顾问。
  • 1950—1951年,担任印度国民收入委员会顾问。
  • 1953— 1963年,担任法尔克以色列经济研究计划主席。
  • 1954—1960年,担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 1960年,他到哈佛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71年退休。
  • 1963年,担任以色列毛立斯·法尔克经济研究所理事会理事及名誉主席,
  • 1961—1970年,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中国经济委员会主席。
  • 1971年,退休。

  西蒙·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十分活跃,他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史学会、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美国统计学会会长等职。他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编辑本段回目录

20年代以来,西蒙·库兹涅茨主要从事下述领域的研究:

(1)经济周期。
主要著作有《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1962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1930年)、《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1934年)等。
(2)国民收入核算。
主要著作有《国民收入和资本形成》(1938年)、《1919—1938年的国民收入及其构成》(1914年)、《战争时期的国民产值》(1945年)、《国民收入:发现的概述》(1946年)、《1869年以来的国民产值》(1946年)等。
(3)经济增长。
主要著作有《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收入的长期变化》(1951年)、〈各国经济增长的定量方面〉(1956年)、《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1959年)、《现代经济增长:速率、结构和扩展》(1966年)、《各国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1971年)等。

  西蒙·库兹涅茨在上述研究领域中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正因为这术,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过程中,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00多个提名所选出的10个候选人中,最后确定了西蒙·库兹涅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 A.Michael Spence Amartya Sen Bertil Ohlin Clive W.J. Granger Daniel Kahneman Daniel L. McFadden Douglass C. North Edmund Phelps Edward C. Prescott Eric S. Maskin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