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迈克尔·斯宾塞、乔治·阿克尔洛夫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三名获奖者在20世纪70年代奠定了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的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的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 1943年,斯蒂格利茨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加里市。
- 1964年,获阿墨斯特学院学士学位。
- 1967年,在他24岁的那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哲学搏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工作过的大学包括:耶鲁大学(1970—1974年)、斯坦福大学(1974年—1976年)、牛津大学(1976—1979年)、普林斯顿大学(1979—1988年)、斯坦福大学(1988—2001年)、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至今)。
- 1970年,年仅2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正教授。
- 197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两年一度的约翰·贝茨·克拉克奖,该奖项用于表彰对经济学作出杰出贡献的40岁以下经济学家。
- 1993年,开始成为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的主要成员。
- 1995年,6月起任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团主席。在此期间,他是克林顿总统顾问班子的关键成员。
- 1997年,到2000年任世界银行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的思想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美国,没有哪一个群体对经济理论的排斥程度超过政治家。对政治家们来说,经济理论纯属空想。因此,当杰出的经济学家在华盛顿担任要职时,他们的上司总是持怀疑、排斥、甚至直接拒绝的态度。
约翰逊政府的首席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经坚持认为,如果政府削减税收,又同时在越战和社会福利上花费过多的话,通货膨胀将加速。约翰逊没有理睬他。同样地,里根也没有接受马丁·费尔德斯坦关于大幅度削减税收和增加预算赤字的理论。高赤字政策的神话在此后的15年间就破灭了。
现在轮到斯蒂格利茨了。虽然他也许是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但在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团的四年中(其中后两年担任该团主席),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不过55岁的他没有退回斯坦福去当教授,而是在去年接受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职位——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在那里,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他静静地使用理论来重塑政策,而远离了自己从不擅长的政治角逐。
斯蒂格利茨为人和善,天性乐观,乐于在演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是一名无可争议的巨人。他的名声来自于一种有趣的理论,这种理论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听起来就和非经济学家的常识一样。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他认为,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正常运作。
斯蒂格利茨利用经济学界最为推崇的工具——模拟经济行为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来修正传统的理论。这为他赢得了一大批追随者,尤其是年轻的经济学家。
“我采用的逻辑和使人们相信市场有效的那种逻辑一样,”他说,“我只改变了信息完全的假设,找出一种把不完全信息模型化的方式。当你运用这个新模型的时候,你会发现市场总是无效的。”
来看看保险,这是70年代使斯蒂格利茨成名的课题。保险公司不能完全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客户——例如那些房屋毁于火灾的可能性极大的和房屋不太可能起火的客户。对所有人索要同样高的保险费,只会吸引风险最大的顾客,而那些风险小的客户很可能就不买保险了。过多的高风险客户很快就使保险公司债台高筑。
所以保险公司要“干预”。他们限制保险额度,对每个人都不给足他想要的偿付额,使他们有安装防火装置和采取其他预防措施的动机。此外,全额保险的保费非常的高;低风险的客户通过提高可扣除费用,只需支付少得多的保费。
出于同样的逻辑,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的干预是有正当理由的。他的入门教材《经济学》(诺顿公司,1997年),虽然在本国销量一般,但在中国和日本非常畅销。这本书开头就引述1980年联邦政府为克莱斯勒公司作担保的故事作为政府成功干预经济的例子。自由市场的倡导者认为克莱斯勒的破产会把工厂、工人的原材料解放出来投入更有效率的使用,虽然这个转换的过程很痛苦,但是他提到克莱斯勒在得到政府从未为其支付的担保后东山再起。他说,不仅工人的工作得到了保护,政府还节省了数亿美元。因为如果克莱勒倒闭,政府必须支付这笔钱。
克莱斯勒的事例是规则,而不是例外。“在我的模型中,我总是能找到一种特定的干预方式,使人人都受益。”斯蒂格利茨说。
斯蒂格利茨的主要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 《公共经济学讲义》(与A.B.阿特金森合著,麦格劳-希尔图书公司,1980年),这是一部财政学方面的高级教科书;
- 《商品价格稳定理论》(与D.M.G.纽伯里合著,牛津大学出版社,1981年);
-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选续》(也宇泽弘文(H.Uzawa)合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9年);
- Making Globalization Work, WW Norton, September, 2006.
- Stability with Growth , with Jose Antonio Ocampo, Shari Spiegel, Ricardo French-Davis, and Deepak Nayya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ugust, 2006
- The Roaring Nineties, W.W. Norton & Company, October 2003.
- Towards a New Paradigm in Monetary Economics, with Bruce Greenwal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y 2003.
-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W.W. Norton & Company, June 2002.
- Economics for an Imperfect World: Essays in Honor of Joseph E. Stiglitz, edited by Richard Arnott, Bruce Greenwald, Ravi Kanbur, and Barry Nalebuff, The MIT Press, November 2003.
- 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Also published in Chinese simplified by China Renmin, in French by Boeck, and in German by Oldenbourg.
- Principles of Macro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with Carl E. Walsh, W.W. Norton & Company, December 2005.
- New Ideas About Old Age Security: Toward Sustainable Pension Systems in the 21st Century , edited with Robert Holzmann, World Bank, January 2001.
- Frontiers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The Future in Perspective, edited with Gerald M. Meier and Nicholas Stern, World Bank, May 2000.
- Whither Socialism? (Wicksell Lectures), MIT Press, January 1996.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A. Michael Spence Amartya Sen Barry Nalebuff Bertil Ohlin Clive W.J. Granger Daniel Kahneman Daniel L. McFadden Douglass C. North Edmund Phelps Edward C. Prescott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