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统计过程诊断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统计过程诊断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SPD(Statistical Process Diagnosis)即统计过程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质量管理专家张公绪首次提出的。 1980年,张公绪提出选控控制图。选控图是统计诊断理论的重要工具,奠定了统计诊断理论的基础。1982年,张公绪又提出了“两种质量诊断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休哈特质量控制理论,开辟了质量诊断的新航向。此后,我国又提出“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解决了多工序、多指标系统的质量控制与质量诊断问题。从此,SPC上升为SPD。

  SPD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以便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目前,我国依据上述诊断理论已开发出两种诊断软件。一种是依据“两种质量诊断理论”开发的应用软件SPCD2000,用于诊断多工序生产线中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另一种是依据“多元逐步诊断理论”和“两种质量多元诊断理论”开发的多元诊断软件DTTQ2000,用于多因素相关条件下的诊断。而后者同时也考虑了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影响。

统计过程诊断与统计过程控制(SPC) 编辑本段回目录

  SPC的未来发展方向为SPD。SPC可以判断过程的异常,及时报警,贡献良多。但SPC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它不能判断异常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发生在何处,也不能进行诊断,而在现场迫切需要解决诊断问题,否则即使想要纠正异常,也无从下手。故现场与理论都迫切需要将SPC发展为SPD。SPD就是利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和诊断,从而缩短诊断异常时间(以便迅速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SPD不但具有对SPC的及时报警进行控制的功能,并且具有SPC所没有的诊断功能,故SPD是SPC进一步发展的新阶段。

  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SPC的应用将更加广阔。数据是质量分析的基础,如何对大量的质量数据进行卓有成效的采集是实施SPC成功的关键。SPC要求质量数据必须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以便对过程的状态做出准确判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实施SPC技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SPC软件把信息技术与SPC完美地结合起来,为SPC在企业的推进提供了专门的便捷的工具。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统计过程诊断”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统计过程诊断 SPC 两种质量诊断理论 产品质量 成本 统计过程控制 质量数据 质量诊断 选控控制图 张公绪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