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期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信用期间(Credit Period)
什么是信用期间编辑本段回目录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信用期间是企业用来增加产品需求量的手段;同样需要在增加销售的获利水平与净增加应收账款投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例如,若某企业允许顾客在购货后的50天内付款,则信用期为50天。信用期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会使销售额下降;信用期过长,对销售额增加固然有利,但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因此,企业必须研究确定恰当的信用期。
信用期间的确定编辑本段回目录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
信用期间的确定原则: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
分析步骤:
①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额的增加×边际贡献率
- 注意,上述计算是假定在销售量变动后,企业的固定成本不变。如果由于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必须追加固定成本,则固定成本的变化也须考虑。
=信用期改变后的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信用期改变前应收账款的应计利息
- 约定: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在延长信用期时,按“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计算,在缩短信用期时,按全部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③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④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若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成本费用,应改变信用期;否则,不应改变。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信用期间 产品 企业 储存 决策 利息 利润 变动成本率 固定成本 坏账损失 存货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