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知识组织化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知识组织化的内涵 编辑本段回目录

  知识在组织中的运动过程,其实也就是知识从个体、局部向整体逐渐渗透的过程。知识从个体层次向组织层次的渐进是动态、持续的,知识的组织化是指捕捉、传递、分享、整合对组织有效的知识,使其被组织内其他成员所掌握和使用,以支持组织战略的实现。

  知识的威力在于人们对它的理解和掌握。组织全体成员理解和掌握某项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组织化的过程。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在组织中四个环节的运动同知识的组织化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强调要将个体的知识传播给他人,强调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是实现知识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野中郁次郎关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一定要经过互相转化的过程才能完成知识螺旋运动的提法还有待商榷。因为隐性知识中又可分为技术型和认知型。

  技术型隐性知识,它们多数属于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的技艺和诀窍,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和手段转化为显性知识,比如通过专家的短期跟踪调查.帮助知识拥有者提炼和总结;认知型隐性知识包括信念、理想、价值观、情绪等高度主观的、个人化的那部分知识,是难以编码化成为显性知识的,原因在于知识拥有者个体常常也不清楚自己所拥有的那部分知识是什么样子。可能只是一种直觉或灵感,存在于潜意识中,而且,迄今为止,理论和实践中缺乏有效的将认知型隐性知识进行提炼并编码化的工具。

知识组织化的意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组织角度看,知识组织化是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知识组织化被看作是对某特定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阶段。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是知识的发现、普及和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现有知识的组织化。没有知识组织化,就没有知识创新的土壤和基石。从微观角度看,知识组织化是有效发挥知识价值的途径。在信息社会里,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合作,仅仅依靠个体的力量无法达到个体和组织的有效发展,大型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汹涌之势就是生动的证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重要的就是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个体的知识成为众人的知识,使知识发挥作用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都被大大削弱了。

知识组织化的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知识组织化的四个衡量指标

  知识组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较为清晰地描述这个过程,本文用四个指标来衡量知识组织化: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知识组织化的过程。

  (1)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组织拥有的一项知识对组织内某一成员产生的影响程度。可以用不了解、了解、认同,掌握、使用五个水平来衡量。知识从知识拥有者传递至组织内其他成员时,该成员对新知识要经过从不了解到了解和认同,进而掌握并逐渐应用到行为中去。在应用中,又会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可能产生再创新的想法且付诸行动。了解和认同一项知识是掌握和使用该项知识的前题,但了解和认同某项知识并不一定导致掌握和使用它,还要考虑到其他的相关因素。

  (2)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组织拥有的知识在组织内产生影响的范围。这个指标同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是息息相关的,在不同的影响度水平上,知识产生影响的范围是不同的。比如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大多数人是知道、认同的,但是知道、认同的人当中,只有一部分在确确实实履行这一要求。因此,将知识组织化的广度和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联系起来是必要的。具体衡量时,知识组织化的广度表示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达到或超过特定程度的成员数占组织内成员总数的百分比。即:

  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影响度达到或超过特定程度的组织成员数÷组织内成员的总数×l00%举例说,如果组织内有200名成员,有120名成员认同一项知识但没有达到掌握和使用的水平,有30名成员已经掌握并使用着该项知识,那么,满足对这项知识认同或超过该水平的知识组织化广度为:(120+30)+200x100%=75% 。

  (3)知识组织化的速度。从组织中个体成员拥有一项知识开始,到这项知识在组织内产生影响的时间长度。精确计算时,就要先明确知识是在多大的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并且要清楚影响的程度,因为范围越大、程度越深、耗时就越多。具体计算时,规定以组织中个体拥有一项知识为起点,以知识组织化广度达到特定数值时为终点,起点和终点间的时间长度就是这项知识组织化的速度。如果用E代表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W 代表知识组织化的广度,S代表知识组织化的速度,那么S就是知识组织化的符号表示形式。某一项知识组织化速度S65%(认同):l00天,就表示该项知识从被某一成员拥有开始到组织中有65% 的人对该项知识达到或超过了认同水平的时间长度为l00天。

  (4)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一项知识经过被捕捉、传递、分享、整合到为组织内其他成员所了解、认同、掌握、使用的过程中,作为知识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增值。这种增值原因可能是在组织化过程中由于知识所包含内容的增加,也有可能是在组织化过程中原有内容的局部或整体改变,或者是两种情形兼而有之。举一个例子:基层技术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的技改意见,经过技术小组或专家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待到在组织中广泛推广的时候, 当初的技改意见已经变得完善了许多。即知识(最初的技改意见)在组织化的过程中得以增值。

  与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相对应,知识也存在着组织化过程中的贬值。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种情形中:(1)知识源的消失:即知识拥有者在知识没有组织化或者组织化的影响度没有达到掌握和使用的时候,就离开了组织(包括人事变动、死亡);(2)知识价值时效性的贬值:即随着时间的延续,可能出现可替代性知识和竞争对手对该知识的广泛掌握使原有知识对组织而言价值的减少。

  2.指标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着重表达知识组织化过程中个体成员的反应;知识组织化的广度侧重描述的是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的影响范围; 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着力刻画了知识组织化过程中个体向群体、点到面的扩散进度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反映的是知识组织化可能带来和期望出现的一个结果。

  从各个指标的描述中,可以发现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联系的很紧密。知识组织化的广度是建立在知识组织化影响度的基础上的;同时,知识组织化的广度又是由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确定的先决条件。再来分析一下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同其他三个指标的关系。

  首先,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越高,即成员达到掌握和使用一项知识的时候,知识组织化过程中增值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各方面特征才会显现出来,才容易找到需要改进和完善(增值)的方面。

  其次,知识组织化的广度越大,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增值的可能性越大:对知识认同、掌握、使用的成员多了,由于不同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工作经历思维方式,每个成员都可以在一定的层次和角度对该项知识进行思索和实践,这无疑会有助于完善知识,提升知识的价值,这也是许多优秀R&D小组对成员数量和异质性都有严格要求的原因。

  再次,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越快,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增值的可能性越大:速度对于知识增值影响不如影响度和广度直接、明显,而且知识的创新需要一个对知识消化和实践的过程。但从知识价值的时效性来看,尤其是技术性知识,易为竞争对手所了解和掌握而贬值,因此,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越快,知识原有价值的发挥越从容,知识面临贬值的压力越小。最后,如果将知识本身看作能量源的话,随着能量源的能量提升(知识增值),能量辐射(知识的组织化)的过程中,强度(影响度)和范围(广度)都会相应的提高和扩大。

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因素 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知识组织化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发挥着作用,了解把握好这些因素,就会促进知识组织化的顺利开展;忽略漠视这些因素,就可能阻碍知识组织化的进程。本文将这些因素按照知识组织化的四个指标进行了分组。严格的讲,由于四个指标间的相互联系,列出的每个影响因素对知识组织化的四个指标都会发挥作用,本文只是尝试着将影响因素分组,见表1。

  Image:知识组织化.jpg

  总的来说,对于影响因素的控制,关键是要营造和谐的组织文化,在这样的组织文化中,组织成员乐于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由他所提供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这种文化的培育,一是需要领导者的大力倡导,身体力行;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求组织能够正确评价成员贡献的知识价值,并根据价值的大小对贡献者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知识组织化”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知识组织化 R& D 工作经历 思维方式 战略联盟 显性知识 激励机制 知识管理 知识螺旋 竞争对手 管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