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团体公共关系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什么是事业团体公共关系[1]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事业团体公共关系是事业组织和团体组织公共关系的统称。
事业组织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由国家提供资金设立的有正式人员编制的专门性机构。如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及体育机构等。团体组织是指为实现某种社会理想由具有合群意思的人们,自筹资金以义务兼职为主自愿结合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如各种专业学术团体、消费者团体、业余爱好者团体、少数民族团体和宗教信仰团体等。这两类组织的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旨在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因此在一起进行探讨。
事业团体公共关系的特点[1]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事业团体公共关系工作目标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关系的共性之外,与企业性组织相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目标和任务是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创造良好的“人和”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由于盈利不是事业团体组织的根本目标,因此,事业团体组织公共关系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通过知名度、美誉度的提高和良好形象的塑造,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医院通过高超的医术、热情负责的态度与上乘的配套服务这三者的最佳结合塑造医院的良好信誉和形象。其公共关系工作的基础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目的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在合理收费,取得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公共关系实施人员需要有高尚的品德
事业团体组织主要任务是追求社会崇高目标的实现,切实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要完成这一任务,要求事业团体组织应该有担当崇高的社会道义责任和为社会作贡献的献身精神,必须有品德高尚的人员来实施。要求公共关系实施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如医务工作者为战胜“非典”奋勇牺牲的献身精神,教师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等。
3、公共关系客体的大众性和广泛性
事业团体组织服务的对象非常广泛,是以整个社会大众为服务对象,因此,公共关系客体是社会大众,具有大众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如学校公共关系客体包括教师、职工、学生、家长、校友、社区、用人单位、上级主管理部门、兄弟学校、新闻单位及出版社等公众。
4、在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中的超脱性
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和主要任务,表现在社会利益关系格局中,其处于较超脱的地位。因此,事业团体组织在社会舆论形成中,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既可以通过参政议政来显示自身价值,又可以以身作则,在社会各界公众中带头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行为作风,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承认。
5、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自愿平等性
事业团体组织组织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主要是围绕社会的某一公益目标来进行,体现的是自愿平等的参与原则,因此,容易被公众较普遍的接受。
6、公共关系实务的艰巨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的不断深入,事业团体性组织的内外部门环境正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地变化,公众越来越关心事业团体性组织的信誉和责任,事业团体组织的经费不足又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筹集活动经费成了艰巨的公共关系实务。既要筹集到必要的活动经费,又要避免商业行为。既要开展内部公共关系工作、理顺内部关系,按时收取会费,又要策划巧妙地能够使公众感兴趣的公共关系方案,争取社会赞助与募捐。如许多学校把唤起社会公众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支持,争取办学经费(财政援助、社会支持)作为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要任务。
相关条目 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事业团体公共关系 企业 企业公共关系 公众 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实务 公共关系客体 公共关系方案 公共关系活动 商业行为 政府公共关系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