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对偶比较法(Method of paired comparison)
什么是对偶比较法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的应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偶比较法——在广告效果的测定与评判中的应用
对偶比较法将所有参加比较的广告逐对呈现,评价者按照某种标准,比较两幅广告的优劣。如果参加比较的广告总数为n,测定总共要呈现以n(n-1)/2 对,为了消除前后顺序的误差,比较一般要进行两轮,如果第一轮呈现的次序是先A 后B(或者位置是A左B右),第两轮呈现则为先B后A(或A右B左)。每幅广告都要与其他广告比较(n-1)次,二轮共同需比较2(n-1)次。
这里用某实例说明对偶比较法的具体方法。
假定有10幅广告,分别编号为A、B、C、D、E、F、G、H、I、J,一名评价人的结果记人下表(何者为优,即记何者编号);见表1:
表1 对偶比较法举例
A B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
A | - B C | D | A | F | G | A | A | J | |
B | B - B | D | B | F | G | B | B | J | |
C | C B - | C | E | F | G | H | I | J | |
D | D B D | - | D | F | G | D | I | J | |
E | E B C | D | - | E | F | H | E | J | |
F | F F F | F | E | - | F | H | I | J | |
G | G G C | D | G | F | - | G | G | J | |
H | A H H | H | E | F | G | - | I | J | |
I | I I I | I | I | I | I | H | - | I | |
J | J J J | J | J | F | J | J | I | - | |
选择 分数 | 第一轮 第二轮 | 1 4 3 3 5 2 | 4 4 | 3 4 | 6 5 | 4 6 | 4 3 | 8 5 | 7 8 |
(C)总计 | 4 9 5 | 8 | 7 | 11 | 10 | 7 | 13 | 15 | |
P=C/2(n-1) 顺序 | 0.22 0.50 0.28 9 5 8 | 0.44 6 | 0.39 7 | 0.61 3 | 0.56 4 | 0.397 7 | 0.72 2 | 0.83 1 |
10幅广告从优至劣顺序排列为:J、I、E、G、B、D、E、H、C、A(其中广告E和H处于同一等级)。以上为一名评价者的评价结果。如果多人评价,可以在求出每个评价人的排列结果后,按照等级排列法的计算方法求出平均等级。
对偶比较法的注意点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偶比较法需要注意两点:
1、用这种方法得到的顺序量表,还仅仅是针对一个被试的心理物理量表,尚不能直接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2、这一量表模型要求对偶比较是可传递的(transitive),如果刺激A优先于刺激B,而且刺激B优先于刺激C,那么刺激A优先于刺激C。然而,有些情况下这种传递性难以保证,这时就不能采用对偶比较法。
参考文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 董恩博,赵向标.《高位竞争—企业形象管理艺术》[M].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