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审计文化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审计文化概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审计文化的特征 编辑本段回目录

  1、审计文化属于管理类文化

  文化可以与生产活动有关,可以与社会活动有关,可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关。在人类发展的较高级阶段,还必然与管理活动有关。审计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是一种对政治活动和经济生活的管理行为,因而由此而产生的审计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从现代社会角度讲,国家审计是对政府的管理,民间审计是对资本市场的管理,内部审计则是对各种类型组织的管理。

  2、审计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

  审计是一种管理控制活动,是一种监督和证明性质的管理控制活动。一般而言,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要使经济责任受托人忠实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就必然要赋予其一定的职权。在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权责关系中,权力和责任应该是对称的,否则就会出现滥用职权,疏于责任,损害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利益的现象。为了保障这种权责关系的顺利实现,古今中外的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都想通过立法定制来建立一种制约经济责任受托人的机制,通过专业的监督和证明活动,来维护这种权责关系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实际上,审计活动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作出的一种制度安排,因而它是一种制度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审计文化中制度层面的内容才显得十分丰富。

  3、审计文化的结构以精神元素为主

  审计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生产活动,与人们日常生活也无关,因此物质元素不多。审计活动是脑力劳动,是智力作业,因此无需使用更多的实物工具和用具,这也是审计文化中物质元素稀少的原因之一。审计文化与财政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和会计文化等同属于管理类文化。由于各种管理活动内容相关,因而所使用的工具和用具也相近。因此审计文化的物质元素与管理类文化的物质元素基本相同,这是造成审计文化的专属物质元素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由于审计文化的专属物质元素极少,因而审计文化是以精神元素为主。但这并不是说,审计文化绝对没有自身所特有的物质元素。

  4、审计文化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地域特点

  由于审计活动与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不同历史阶段上不同国度的政治制度及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及其发展水平,对审计文化的特征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例如,从政治角度看,在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审计活动要比在集权政治条件下的审计活动更加透明和公开。目前,我国正在致力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日益深入,我国国家审计活动的透明度和审计结果的公开性特征也必然日益增强。又如,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民间审计活动才会发达;现代企业制度发达的国家,内部审计才会发达。再如,将审计活动作为行政执法活动时,审计文化的经济监督特征就会显得非常突出,但将审计活动作为独立的检查活动时,审计文化的经济证明特征就会逐渐显露出来。这也是一些国家不用监督来说明审计本质特征的原因。

  5、审计文化是活着的文化,发展中的文化

  文化有活着的,也有死去的。对于一种文化而言,只要形成该种文化的人类活动还在继续,它就会继续活着,而且有些文化还会不断地发展变化。显然,审计活动还在继续,因为产生审计活动的动因并没有消失,因而审计文化是活着的文化。不但如此,审计文化还是一种发展中的文化,因为社会对审计活动还在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对审计活动的客观需求,不但没有逐渐减少的迹象,反而在日益增加。

  6、审计文化与其它文化在内容上具有交叉性

  一种文化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社会对它有新的客观需求,二是它能不断地从其它文化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新元素,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审计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与其它多种管理活动在内容上相关,在方法上和工具上相同。这说明,审计文化与其它相关文化具有交叉性,因而具有相互交融、沟通和交换的客观基础。审计文化只有与相关文化不断地进行信息、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交换,不断地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新元素,从而获得新的发展能量,才能适应社会对审计的新需要,才能与之共同发展。例如,当前我们感触最深的应该有以下两点:一是国家审计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能量;民间审计从资本市场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能量;内部审计则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获得了巨大能量。二是国家审计从计算机文化的发展中汲取了极大的营养。

审计文化的具体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以上对审计文化的理解,将审计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涵做如下归纳:

  1、确定责任和真实

  审计的客观动因是受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直接目标就是确定这种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确定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审计基本职责的最高概括。

  确定受托经济责任是对审计职责的抽象和概括,其具体表现形式或者说具体化的审计职责则是,确定经济责任受托人为说明自己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向委托人或授权人提交的财务和其他有关资料的真实性。

  现代审计有越来越强调确定受托人的责任性的趋势,国家审计日益强调对政府责任性的确定;民间审计日益强调对职业经理人责任性的确定;内部审计则日益强调对决策执行人责任性的确定。

  而责任性的外延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即由财务责任性扩大到管理责任性(尤其是决策责任性),再扩大到社会责任性。国外是如此,国内也是如此。我国国家审计机关,近些年来就一直在强调,要从管理和决策入手,确定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浪费的责任。

  2、服务权力和公众

  审计活动首先是服务于委托人或授权人的,而委托人或授权人往往就是受托财产的所有人或其代表,他们因为拥有财产权或财产代理权而拥有制定法律和规章的权力。

  审计活动必须服务于权力,因为,审计职权是由有权制定法律或规章的人来制定的。只有通过法律将审计自身的职权确定下来,审计人才能将审计行为施加于受托人。

  审计职权必须法定。要想取得法定职权,审计活动必须服务于真正拥有权力的人和部门。

  在现代民主社会,主权在民。公民不但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他们中的大多数还由于是纳税人,因而拥有决定如何使用公共资金的权力(当然,这种权力通常是委托给其代表来行使)。在这种前提下,公民可以通过投票来改变权力部门的结构,通过选举来决定掌握权力的人。因而,在民主社会里,审计活动自然也要服务于公众。审计活动服务于权力和服务于公众是一致的。审计的权威和威慑力既来自于权力,也来自于公众。从最高层次说,审计的权威和威慑力最终还是来自于公众。

  3、恪守独立和谨慎

  独立性是审计文化最重要、最能反映审计本质特征的精神元素。审计必须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否则就无法站在公正的立场,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的评价。审计也应该独立于经济责任委托人或授权人,否则就有可能成为滥用权力的助纣者。但是,审计首先应该独立于经济责任受托人,这是审计行为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

  审计的独立性一般被分为形式的和实质的。审计在组织、人员、经费和业务上的独立性只是形式上的独立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这种独立性至少能让外人看上去审计是独立的。但是,审计最重要的独立性还是指实质上的独立性,即思想上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内在于人们思想之中,没有可视性。但是,它决定了一次审计是否是真正地保持了独立。这种隐含的独立性,才是审计能否真正独立的最终决定者。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或者,保持独立的精神状态,是审计人员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审计组织职业教育工作所追求的最高目标。

  独立是对审计人员思想上的要求,谨慎则是对审计人员行为上的要求。审计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智力作业,具有高风险特征,而且具有明显的职业特性。职业特性意味着,审计是服务于公众和特定人群的。例如,国家审计是服务于公众和审计的直接委托人或授权人。因此,审计人员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公众和委托人或授权人负责。审计人员的工作疏忽将会导致某些方面关系人的损失,并最终造成对自己的损害。因此,审计行为应该是十分慎重的。谨慎应该是审计人员的最佳行为范式。

  4、遵循准则和规范

  谨慎不是谨小慎微。谨慎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持有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那么,何谓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合理的职业谨慎态度是指,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必须遵守公认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因为,遵守职业界共同研发的公认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可将因疏忽或失职而导致审计失败或他人损失的风险降至最低水平。因此,遵守公认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是对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基本要求。

  5、追求能力和修养

  职业是为他人服务的,审计职业也不例外。职业人员一旦宣称自己是某类职业人员,可以为他人提供某种专业服务,这就意味着他(她)具备了一个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并达到了与执业相称的水平,具备了一个职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公众认为是符合一定标准的品行。如果事实证明不是这样,那么他(她)就要对自己低水平的技能和达不到社会公认标准的品行负责。为了维护审计职业的荣誉,履行审计的基本职责,发挥审计在建立秩序和法制社会中的作用,为了对法律负责,对利用自己专业服务的人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审计人员应该在专业技能和自身修养上不断地追求进步,并尽可能地接近完美。审计组织也应该在鼓励审计人员追求完美方面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6、崇尚理性和证据

  在如何创造和认识文化的问题上,历来存在着理性决定和感性决定的争论。在古希腊时期,人类就已经开始学习理性思维。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理性不能解释的事物就是不好的事物。亚里士多德创造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逻辑学。但中世纪的神学统治,桎梏了人们的思想,导致了思维科学的停滞。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发展动摇了神学统治,重新开启理性思维的大门。培根提出,只有通过理性,人类才能认识自然,掌握控制自然的法则。他还最早提出了归纳法。启蒙运动时期被称为理性时代,许多科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他们通过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理性思维方式的发展。但是,到了近现代社会,反启蒙运动,反理性主义思潮也是风起云涌,一批哲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诗人纷纷起来质疑理性主义,主张感性至上。他们认为理性是对个性和创造性的威胁和破坏,感性若被理性所控制,人将失去激情、美感、幸福和浪漫,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

  感性是根据感觉和知觉来进行思维和认识事物的,世界是什么样,不是由科学和理性所确立的规则所决定的,如果真的是那样,世界就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感性追求的是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事物的不确定性。

  理性是通过建立明确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判断和推理来认识事物的。世界和事物是它应该是的那样,它是由科学所确立的固定的时空标准所规定的,不是能由我们随意想象和创造的。

  审计活动所探求的不是不确定性,而是确定性;所要证明的是已经存在的,而不是需要我们去创造的;评价所审查事物的标准是由法律和科学来确定的,而不是凭借自己的激情去创造的。审计要达到目标,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确定的可信的证据,并根据确定的法定的标准去评价,运用正确的逻辑判断去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审计活动必须是理性的,必须严格依据各种性质完全确定的证据。

  7、主张证明和公开

  审计活动一般不是由审计人发起的,而是由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发起的,审计活动的结果也不应用于审计人自身,而是报告给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所以有人说,审计的本质功能就是经济证明(审计教科书将其称之为“鉴证”或“签证”)。

  在我国,审计文化有些自己的特点。之一就是,大家认为国家审计是经济监督(这并不是错误的,而是实用的),这的确与国外大多数国家有所不同。而且在行为上,人们也一直力争向经济监督方向发展。比如,我们一直认为审计处理处罚手段的力度不够,只能察看而达不到督促的作用。现有的处理处罚手段,不能对被审计单位起到震慑作用。因而一直在追求更有效的处理处罚方法和于段。

  近些年来,我们加大了审计结果对外公布的力度,并收到了令人意外的效果。加大对外公布审计结果之后,被审计单位一改以往将审计决定搁置一旁、疲塌应付、我行我素的做法,要么奋起保护自己,抗辩审计结论;要么迅速表示接受审计结论,并立即着手整改。这是为什么?这是审计由监督向证明转变的结果。一般来说,被审计单位并不惧怕内部的处理处罚,但非常担心审计结果被公布于众。因为如果那样,被审计单位面对的就不仅是审计机关,而是国家的各种权力机关和广大公众,面对的就不仅是审计人,而是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显然,后者比前者拥有更大更多的权力,因而具有更大的威慑力。因此,审计工作应该继续加大透明度和公开性,从重监督走向重证明,从重问题走向重责任,发掘审计的潜能,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民间审计一直将证明作为自己的使命,审计报告也一直对外公开。它是将被审计单位直接交给拥有对其进行处理处罚的人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

  8、维护秩序和法制

  无论国家审计、民间审计,还是内部审计,他们工作的终极目的都是维持一种由法律或规章建立起来的秩序,以使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单位活动能够按照法律或规章的要求,在稳定和正常的环境下进行。因此,审计活动的结果,要使政府行政部门的活动,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活动,单位决策执行部门的活动,通通纳入法制轨道,达到维护国家政治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和单位内部秩序的目的。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审计文化”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审计文化 专业服务 亚里士多德 内部审计 决策 制度文化 受托人 受托经济责任 国家审计 国有资产流失 培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