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审计准则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审计准则的定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出具审计报告的专业标准。

  审计准则是把审计实务中一般认为公正妥善的惯例加以概括归纳而形成的原则。它虽不具备法令的强制力,但审计人员从事审计时必须遵循。美国审计总署(政府审计)于1972年颁布的审计准则中指出,“审计准则是对所进行的工作的质量和充分性的总的衡量,它与审计师的专业资格有关。”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民间审计)指出,“审计准则说明了在审计过程中工作人员希望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惯例。”美国内部审计协会1979年指出,“审计准则是指用以评价和衡量内部审计部门工作和用来阐明内部审计实务的准绳。”以上几种审计准则的定义,分别来源于有关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等不同的组织机构,在表述上它们的着眼点和强调的程度虽各不相同,但其实质是基本一致的。总结以上几种不同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共同的认识:

  (1)审计准则是适应审计自身的需要和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

  (2)审计准则是对审计主体的规范和要求。它规定了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并对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予以规范和指导。

  (3)审计准则提出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要求,是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依据。

  (4)审计准则一般由国家审计组织机构或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制订颁布。

  (5)审计准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很强的约束力,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认为审计准则的定义为:审计准则是由国家审计部门或注册会计师职业团体制定的,用以规定审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专业资格,规范和指导其执业行为,衡量和评价其工作质量的权威性标准。

审计准则的分类 编辑本段回目录

  根据审计主体的不同及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审计准则可分为民间审计准则、政府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

  民间审计准则是规范民间审计的行为规范,政府审计准则是规范政府审计的行为规范,内部审计准则是规范内部审计的行为依据。虽然他们所规范的主体不一样,但由于民间审计、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之间也存在着相同的基本特征,所以,各审计准则之间也有其共性。

审计准则的特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审计准则既是审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直接用来指导审计实践的作业规范。研究审计准则的特性,更有利于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审计准则的内涵,把握其外延。

  要了解审计准则的真正特性,首先应了解审计准则与审计假设、审计标准(依据X审计法规及会计准则的关系。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的基石,又是审计工作的前提。而审计准则是对审计假设的说明和支持,它既以审计假设为前提,又具体体现了审计假设的内容。审计标准是用以衡量、评价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有效性及经济资料的可靠性和公允性的尺度,它具有层次性、强制性。而审计准则是对审计组织、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提出的指南,具有权威性,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审计法规虽然也属于审计规范体系,但审计法规属于高层次的规范,而审计准则是具体的规范。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虽然都是一种指导业务工作的规范,但它们具体指导的对象不同,前者是指导审计人员的规范,后者是指导会计人员的规范,也即是会计核算化管理工作的规范。同时会计准则属于审计标准的范畴,它是审计人员用来判断被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经济活动是非优劣的重要依据。

  从审计准则基本涵义出发,以及在明确审计准则与有关概念关系的基础上,审计准则的特性可以概括为权威性、规范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和相对稳定性。

  1、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主要是指审计准则对审计人员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审计人员必须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审计工作,如有违反就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审计准则的权威性,一是来源于审计准则的科学性,它不仅来源于审计实践,而且是整个审计职业界公认的惯例;二是来源于审计职业界权威机构或政府机构对它的审定、完善、颁布和监督实施。

  2、审计准则的规范性,

  首先表现为审计准则本身就属于审计规范的范畴,它是审计规范体系中的具体规范;其次是审计准则本身必须具有统一性、条理性及准则性,否则就不可能作为审计工作的指南。统一性要求审计准则内容应前后一致,相互协调;条理性要求审计准则结构严谨、条用清晰、层次分明;准则性要求审计准则用词恰当、表达确切、易于理解、方便运用。 审计准则的可接受性,主要表现为审计准则应当被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和广大社会公众所乐于接受,否则就不能成为其审计工作规范。对于审计主体而言,审计准则集审计工作实施规则、审计操作程序和惯例于一体,是保证审计质量的技术性指南,如不能被审计人员所接受,那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制订审计准则的意义。就审计客体和广大社会公众而言,审计准则有助于他们了解审计人员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果审计准则不能被他们所接受,既说明了审计准则没有客观地反映他们对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说明了他们对审计工作不能理解,最终会导致审计准则不可能成为审计人员自我保护的措施。

  3、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

  主要表现在审计准则可以直接用来指导审计实践。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之间,审计准则起了沟通的桥梁作用。也即是审计理论只有通过审计准则才能指导审计实践;而审计实践只有先归纳总结为审计准则而言才能上升为审计理论。要想使审计准则具有可操作性,首先要使审计准则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如一般准则和实施、报告准则等,并要明确每个层次的准则所要服务的目标,也即是每个层次的准则要与具体的审计工作相联系;其次是审计准则的内容务必明确、可行便于审计人员理解和遵照执行。

  4、审计准则的相对稳定性,

  是指审计准则一旦确定和发布,就不能轻易改动,要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的时期。它不仅是指制定审计准则是一项涉及面广而又复杂的工作,同时审计准则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及其要求变动频繁不利于审计人员接受和贯彻执行,也不利于社会公众的理解。但是,审计准则只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为,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审计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审计事项、审计方法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审计工作规范的准则,也势必要作相应的调整,删除过时的、不适宜的内容,增加新的、适应需要的精神。也就是说审计准则应当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而得到不 断的完善。

审计准则的作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审计准则在各国审计界受到重视,不仅是因为它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因为它的作用范围已经超过了审计业务工作的范围,对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制定、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为规范和指导审计工作提供依据,有助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实现。

  (2)制定、实施审计准则,为衡量和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3)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结果的信任。

  (4)审计准则的制定、实施,有助于维护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正当权益,使得他们免受不公正的指责和控告。

  (5)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审计人才的培养。

  (6)制定、实施审计准则,有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审计事业的国际化。

审计准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审计准则是总结广大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适应时代需要,为保障审计的职业声誉而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是美国的民间审计准则。早期的民间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凭自己的经验审查账目,如何进行审计、应进行到何种程度,没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说,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注册会计师在承担法律责任职业道德方面没有恰当的衡量尺度。为了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规范审计工作,美国职业会计师协会于1947 年公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审计准则——《审计准则试行方案——公认的重要性和范围》,以后又曾多次修改。日本在1956年2月由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计会参照美国的审计准则,制订了日本的审计准则,1976年经第三次修改后,形成了《审计准则、审计实施准则及审计报告准则》。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相继参照美国的做法制订发布了审计准则,如加拿大从1968年开始发布审计准则;澳大利亚1951年制订了正式的审计准则;德国1964年正式发布审计准则;英国是民间审计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但在制订审计准则方面却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较晚的一个,直到1980年才制订出全国统一的审计准则。

  考察世界范围审计准则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审计准则正在不断趋向国际统一,国际化已经成为审计准则发展的历史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需求的国际化、审计准则的技术特性和国际审计组织的积极贡献。在政府审计方面,1977年在联合国支持下,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一份关于国家审计机关审计规则的国际性文件《利马宣言——审计规则指南》。此后该组织又多次召开有关审计准则问题的国际研讨会,并设立审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国际政府审计准则的制订工作。在民间审计方面,对审计准则达到国际间协调化做出最大贡献的是1977年成立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它的7个常设委员会之一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先后发表了一系列的《国际审计指南》,对各国审计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内部审计方面,国际化倾向也日趋明显。美国内部审计协会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目前已有100多个会员国。

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准则的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职业道德准则是整个会计师职业界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时都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属社会道德规范的范畴。

  职业道德准则与审计准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第一,职业道德准则是统驭整个会计师职业界提供各种服务的行为规范;而审计准则只是约束会计师职业界在提供审计服务时的行为。

  第二,职业道德准则着重从社会道德的角度对执业人员的行为提出要求;而审计准则则着重从技术的角度对审计人员的行为提出要求。它们之间的联系是:由于审计服务是会计师职业界提供的全部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制订规范审计行为的审计准则时,必须以职业道德准则为依据,即在审计准则中充分反映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的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职业界为保证各事务所在办理审计业务中达到公认职业道德准则和技术准则(审计准则)而建立的有关质量控制的系统要求。

  审计准则与质量控制准则,两者都为控制审计工作质量提供指导,因此两者的目标相同。但是两者又有区别,主要在于:质量控制准则是要求各会计师事务所在提供专业服务时,从总体上控制,保证其眼务质量的准则,而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循的技术标准。前者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侧重于质量控制,适用于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各种专业服务;后者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侧重于技术要求,主要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审计准则”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审计准则 专业服务 企业会计 会计人员 会计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 会计核算 公众 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准则 国家审计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