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动向指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动向指数(DMI)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动向指数又叫移动方向指数趋向指数。是属于趋势判断的技术性指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在上升及下跌过程中供需关系的均衡点,即供需关系受价格变动之影响而发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环过程,从而提供对趋势判断的依据。

  动向的指数有三条线:上升指标线,下降指标线和平均动向指数线。三条线均可设定天数,一般为14天。

一.计算方法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动向指数的计算比较复杂,运算的基本程序为:

  (1)按一定规则比较每日股价波动产生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计算出每日股价波动的真实波幅TR,上升动向+DM和下降动向-DM,在运算基日基础上按一定天数将其累加,以求N日的TR,+DM和-DM值。

  (2)将N日的上升动向值和下降动向值分别除以N日的真实波幅值,从而求出N日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3)通过N日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之间的差和之比,计算出每日动向指数DX。

  (4)按一定天数将DX累加后平均,求得N日的平均动向指数ADX。

下面是制作动向的指数的具体计算程序和方法

  (1)计算真实波幅(TR)

  动向指数中的真实波幅是通过比较下列三种股价差额的绝对值,取其中最大的价差绝对值作为股价的每日真实波幅。

  ①当日最高价与当日最低价之间的价差。

  ②当日最低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③当日最高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2)计算当日动向值

  当日动向值分上升动向,下降动向和无动向三种情况,每天的当日动向值只能是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①上升动向(+DM)

  当日最高价高于上日最高价的部分为当日上升升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上升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低价减去上日最低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②下降动向(-DM)

  当日最低价低于上日最低价的部分为当日下降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下降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高价减去上日最高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③无动向(ZeroDirectionalMovement)

  无动向代表当日动向值为“零”时的情况,即当日的+DM=0。有两种股价波动情况可能出现无动向。

  当当日最高价低于上日最高价并且当日最低价高于上日最低价时;

  当上升动向值正好与下降动向值相等时;

  这两情况下的±DM值均为零。

  (3)计算14日的TR,+DM和-DM

  动向指数是一种对股价趋势的分析工具,因此采一定天数的平均指标更能反映市场趋势。平均指标的采样天数过多,指数摆动较为平滑,采样天数过少,指数摆动又过于敏感,一般是以14日采样作为运算的基础天数。

  14日的TR即TR14为14天的TR之和,同理,14日±DM即±DM14为14天的±DM之和。

  为简化计算过程,在第一个TR14计算出来之后,RT14的计算方法可改为:

  当日TR14=上日TR14-上日TR14/14+当日TR+DM14和-DM14的简化方法以此类推。

  (4)计算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分别将其上升地劝向值和下降地劝向值除以真实波幅值。即:

  +DI14=+DM14/TR14

  -DI14=-DM14/TR14

  (5)计算动向指数(DX)

  动向指数是上升指标与下降指标之间的差与和绝对值之比,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DX=[(+DI14)-(-DI14)]/[(+DI14)+(-DI14)]×100%

  (6)计算平均动向指数(ADX)

  由于每日的动向指数值跟随每日股价波幅上落,上下起伏较大,为使动向指数表现得比较平滑,一般以平均动向指数作为最终的分析指标。平均动向指数仍按14天作为运算基础,它的计算公式为:

  ADX=(DX1+DX2++DX14)/14

  同样,为运算能够简化,在计算出第一个ADX后,平均动向指数的计算公式可改为:

  当日ADX=(上日ADX×13+当日DX)/14

  (7)动向指数图的绘制

   在以上计算过程中得出的三个重要数值+DI,-DI和ADX后,可将它们绘制在动向指数图上。动向指数图一般绘于股价走势图下方,横轴表示时间,绘制时 要与股价走势时间相对应,以便分析研判,纵轴表示数值单位,由于三种数值的单位均在0-100之间,可用0和100表示纵轴的单位坐标。

  在绘制图表过程中,要用线条将每日斩数值逐日连接起来,形成三条波动曲线。

二.运用法则 编辑本段回目录

  动向指数在应用时,主要是分析上升指标+DI,下降指标-DI和平均动向指数ADX三条曲线的关系,其中+DI和-DI两条曲线的走势关系是判断出入市的讯号,ADX则是对行情趋的判断讯号。

  (1)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的应用法则

  ①走势在有创新高的价格时,+DI上升,-DI下降。因此,当图形上+DI14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I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多头买家进场,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进,因此为买进讯号。

  ②相反,当-DI14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I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空头卖家出货,愿意以较低价格沽售,因此为卖出讯号。

  ③当走势维持某种趋势时,+DI和-DI的交叉突破讯号相当准确,但走势出现牛皮盘档时,应+DI和-DI发出的买卖讯号视为无效。

  (2)平均动向指标ADX的应用法则

   ①趋势判断。当行情走势朝向单一方向发展时,无论是涨势或跌势,ADX值都会不断递增。因此,当ADX值高于上日时,可以断定当前市场行情仍在维持原有 趋势,即股价会继续上涨,或继续下跌。特别是当+DI14与ADX同向上升,或-DI与ADX同向上升时,表示当前趋势十分强劲。

  ②牛皮市判断。当走势呈牛皮状态,股价新高及新低频繁出现,+DI和-DI愈走愈近,反复交叉,ADX将会出现递减。当ADX值降低至20以下,且出现横向移动时,可以断定市场为牛皮市。此时趋势无一定动向,投资者应持观望,不可认为±DI14发出的讯号入市。当走势维持某种趋势时,+DI14和-DI14的交叉突破讯号相当准确,但走势出现牛皮盘档时,应将+DI1L4和-DI14发出的买卖讯号视为无效。

  ③转势判断。当ADX值从上涨高点转跌时,显示原有趋势即将反转,如当前处于涨势,表示跌势临近,如当前处于跌势,则表示涨势临近。此时±DI有逐渐靠 拢或交*之表现。ADX在高点反转斩数值无一定标准,一般以高度在50以上转跌较为有效。观察时,ADX调头向下,即为大势到顶或到底之讯号。   

三.评价 编辑本段回目录

  (1)不需要主观判断,只需要在有效市场讯号下采取行动。而且上升指标与下降指标的交错讯号容易理解。

  (2)在动向指数中增添ADXR指标,能够扩充动向的指数的功能。ADXR是ADX的“评估数值”,其计算方法是将当日的ADX值与14日前的ADX值相加后除以2得出。ADXR的波动一般较ADX平缓,当±DI相交,发出买卖讯号后,ADXR又与ADX相交,则是最后的出入市机会,随后而来的行情较急,因此应立即采取行动。

  ADXR还是市场的评估指标,当ADXR处于高位时,显示行情波动较大,当ADXR处一低档,则表明行情较为牛皮。

  (3)计算复杂,公式不易掌握。

四、运用图例 编辑本段回目录

Image:动向指数图1.jpg

  1.DMI主要应用于判别股价的走势,一般不使用它的交叉信号作为买卖信号。

  2.当+DI从下向上突破-DI时,既白色的+DI曲线上穿黄色的-DI曲线。股价将上涨; 当+DI从上向下突破-DI时,既白色的+DI曲线下穿黄色的-DI曲线。股价将下跌。

   3.当ADX脱离20-30之间上行,不论当时的行情是上涨或下跌,都预示股价将在一段时间维持原先的走势。如上图所示,当紫色的ADX曲线脱离20- 30之间上行,股价将继续原来的下跌走势。如下图所示,当紫色的ADX曲线脱离20-30之间上行,股价仍然维持其原有的上升趋势。

Image:动向指数图2.jpg

  4.当ADX位于+DI与-DI下方,特别是在20之下时,表示股价已经陷入泥沼,应远离观望。

  5.当绿色的ADXR曲线低于20时,所有指标都将失去作用,应果断离市。

  6.在一般的行情中,ADX的值高于50以上时,突然改变原来的上升态势调头向下,无论股价正在上涨还是下跌都代表行情即将发生反转。此后ADX往往会持续下降到20左右才会走平。但在极强的上涨行情中,如图所示。

Image:动向指数图3.jpg

  ADX在50以上发生向下转折,仅仅下降到40-60之间,随即再度回头上升,在此期间,股价并未下跌而是走出横盘整理的态势。随着ADX再度 回升股价向上猛涨,这种现象称为"半空中转折"。也是大行情即将来临的征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遵循ADX高于50以上发生向下转折,即抛出持股离场观望, 在确认"半空中转折"成立后再跟进的原则。

  7.当+DI与-DI相交之后,ADX会随后与ADXR交叉,此时如果行情上涨,将是最后一次买入机会;如果行情下跌,将是最后一次卖出机会。如图所示,白色的+DI上穿黄色的-DI之后不久,紫色的ADX就上穿绿色的ADXR,随即股价开始大幅上扬。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动向指数”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动向指数 ADX 平均动向指数 股价趋势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