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国富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经济学名著 [编辑]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财富的分配》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福利经济学》
《丰裕社会》

《博弈圣经》(新加坡)

《国民经济学原理》 

《经济表》 

《国富论》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 (萨缪尔森)

《价值与资本》

《经济成长的阶段》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利息与价格》
《人口原理》
《人力资本投资》
《通往奴役之路》
《有闲阶级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概论》
《资本论》
《资本与利息》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本主义与自由》
《国富论》《国富论》
  • 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 首次出版:1776年
  • 全书名:《国家康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 被誉为:
    •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
    • 经济学的百科全书
    • 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本书之一
    • 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 对人类发展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书籍
    •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内容提要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国富论》共分五卷。它从国富的源泉――劳动,说到增进劳动生产力的手段――分工,因分工而起交换,论及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再探究商品的价格,以及价格构成的成分――工资、地租和利润。

  • 第1卷,共11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形成以及改善劳动力生产能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分配的原则;
  • 第2卷,共5章,主要内容是讨论资本的性质、积累方式,分析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取决于工作的性质;
  • 第3卷,共4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造成当时比较普遍的重视城市工商业,轻视农业的政策的原因;
  • 第4卷,共9章,主要内容是列举和分析不同国家在不同阶段的各种经济理论;
  • 第5卷,共3章,主要内容是分析国家收入的使用方式,是为全民还是只为少数人服务,如果为全民服务有多少种开支项目,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当代政府都有赤字和国债,这些赤字和国债对真实财富的影响等。

  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

  《国富论》的首次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8世纪结束以前,《国富论》就已出了九个英文版本。人们以"一鸣惊人"来形容《国富论》的出版,并一致公认亚当·斯密是一门新学科--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因此而声名显赫,被誉为"知识渊博的苏格兰才子"。据说当时英国政府的许多要人都以当"斯密的弟子"为荣。国会进行辩论或讨论法律草案时,议员们常常征引《国富论》的文句,而且一经引证,反对者大多不再反驳。《国富论》发表之后,被译为多国文字,传到国外,一些国家制定政策时都将《国富论》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这本书不仅流传于学术界和政界,而且一度成为不少国家社交场合的热门话题。

  《国富论》一书技巧高超,文笔清晰,拥有广泛的读者。亚当斯密反对政府干涉商业和商业事务、赞成低关税和自由贸易的观点在整个十九世纪对政府政策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事实上他对这些政策的影响今天人们仍能感觉出来。

  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亚当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亚当斯密(分工理论)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是问题却解决了。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斯密在《国富论》中要回答的最后问题是,感情与"公平的旁观者"之间的内在斗争,在社会的长期演进中究竟是怎样在历史本身的大舞台上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见第五编,他列举了社会发展的四个主要组织阶段,除非由资源的匮乏、战争或政府的坏政策予以阻止,否则这些阶段是会连续进行的。这四个阶段是:猎人的最初"野蛮"阶段,原始农业的第二阶段,封建或庄园"耕作"的第三阶段,商业上相互依存的第四阶段。每一阶段伴有与它的需要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在猎人阶段中"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也就没有任何确立的行政长官或正规的司法行政"。随着牛羊群的出现,产生了比较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不仅包括"可怕的"军队,而且有不可缺少的法律和秩序堡垒。斯密思想的核心是:这种制度是保护特权的工具,不能用自然法为之辩护。他说,"文官政府是为了财产的安全而设立的,实际上是为保护富人反对穷人而设立的,即为了保护有些财产的人反对根本没有财产的人而设立的。"最后,斯密将演进描述为从封建主义走向一个需要有新制度的社会阶段,这种新制度是由市场确定的而不是由同业公会确定的,是自由的而不是受政府限制的。这在后来称为放任自由的资本主义,斯密称之为完全自由的制度。这种物质生产基础的连续改变,将带来的上层建筑的必然改变,这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可是也有一个重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最后动力是阶级斗争,而在斯密的哲学史中,主要的推动机制是"人性",由自我改善的欲望所驱使,由理智所指导。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一定程度上预见到了马尔萨斯人口过剩的观点。

缺失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定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弈圣经》博弈实体经济学的定义:

《博弈圣经》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博弈圣经》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我们把博弈实体分离不变性学说,能容得下宏观经济实体与微观经济性质的语文学通论,看成博弈实体经济学。”



《国富论》 - 缺失博弈实体释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弈圣经》博弈实体:是心灵、思想、意识、行为、理智的对象和广延,也是人与自然的对应,构成一个多态式的、表现出二特性的事实。二特性是先前必然决定的人与大自然统一成一个实体的东西,无限永存,有可分不变性又不可还原的属性,并被统一在一个单一的实体中,成为博弈实体的一元论,也是自然意图。实体一元论在数目上的同一性,发生的因果次序不属于个人的部分本性,这种属性是实体的性质。因此先定性通过不同步时空概念,把决策人再进行实体空间的延伸,通过属性自身,接受哲学和逻辑学的一致性就会有认识了对局和理性的可能,它始终同在实体内被理解,理解事物的不一致,理解多态式是大自然的均衡,理解反事实的论断,完整的博弈世界就是决策粒子二特性。


《国富论》 - 缺失经济学的定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弈圣经》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


《国富论》 - 缺失对经济学的解释 编辑本段回目录

竞争就是博弈,博弈是经济学。

经济学是自私的学说,使人的行为私下勾结,在理性地尊重事物之后,便腐蚀家庭和所有人的行为,所以,一直被人咒骂。
经济学是掠夺和救济的游戏,两对手之间主导着人类的不同行为价值,不管你是否愿意要,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那一部分。
经济学是一个二特性竞争结构,也是人与自然的博弈进程。里面的非物质文化思想,它的美妙之处在于大自然可以分开为每一个人单独运行,又不会产生竞争性,它可以一次次地重复使用而不会降低效用。
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可以感知、可以思想,不能触摸,诱发创造。假如这个与竞争基本对立的文化思想能被所有的人接受,它将会繁荣整个世界。
摘自《博弈圣经》概言



《国富论》 - 缺失对经济一词的哲学诠释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弈圣经》里的经济:
人们把国正论里的同性质,用四种量具作出的熵区分称为经济。
 
熵是区分的量具,我们把万物都看成国正论,有意区分它们都会使用规则、货币、飞秒瞬间和熵这四种量具。
用四种量具作出的区分,那才是完整的经济知识论。

《博弈圣经》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



《国富论》 - 是不完备的经济学理论 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富论》是不完备的经济学理论
《博弈圣经》里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输赢与均衡在公共空间里的概念。其实,经济学的行为也不外乎这些内容,从这里我们可以理解科学发展观里的大道德就是博弈实体经济学。所以,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定义检验经济学里的行为,研究经济学里的现象。



看不见的手不是思想·更不是理论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当•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顿的思想,他还撰文赞扬过牛顿,后来他用牛顿的物理学原理作为经济体系,造出了一本掷地有声的《国富论》,后来西方就出现大量的所谓经济学名著。因此,世界就像开设了一个经济文化大赌场,所谓的经济学家就像赌场中一个个不知输赢的马仔,凭个人临时的感觉,谈输、谈赢、谈均衡。他们围绕着经济学的理论凭个人感觉进行猜测,凭主观意愿盲目欣赏。但《国富论》里没有引入输赢与均衡的标准,没说怎样取胜,没有给出一个整体如何对大小的区分,没有开端,没有终结,也就是没有边界,都是一些宏观抽象的概念。无论混沌和有序怎样互相转换,《国富论》中并没有给出任何博弈行为取胜的依据。全世界经过230多年的研究,没有发现什么有效可示范的依据。230年以来,无数人渴望从书中挖掘有用的东西,最终发现了一句话“看不见的手”,它在《国富论》中只出现过一次,众所周知,一篇巨著里一个词出现一次,最多只能称其为一个文化信息,一个词偶然地出现,这不是经济学思想,更不是理论,亚当•斯密也就没有定性解释过它的本质特性。人们对它似懂非懂,几乎所有人的解释都是自圆其说,一传十,十传百,无限的放大,“看不见的手”就成了神话。

今日我们用《博弈圣经》实体与性质的观点解释“看不见的手”,它就是博弈实体法则的威力。

博弈实体法则的瘾魂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其内在逻辑是道德与博弈的法则,市场经济就是根据一套“博弈法则”使资源配置通过道德协同与博弈协同得到调整,亚当•斯密的“自发秩序”和“看不见的手”都是在观察博弈实体时得到的感觉。他宣称市场经济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为了维系两个假设,一是效率,二是穷人的生活。亚当•斯密的“比较优势”只有对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们才格外地积极,这会带来你死我活的竞争和掠夺。西方的经济学大师,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专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质的博弈对局不是博弈实体就不存在“看不见的手”,对个体疯狂的掠夺就无法干预。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亚当•斯密已经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博弈实体的威力,可惜他还没有认识到博弈实体的本质特性,他感觉到,“人类行为的结果是非存心出现的”,好像参与者带来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见的手”给予的,这是一个赌徒,对赌博结果的无奈,对博弈实体的无知才有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我们从逻辑的哲学出发,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博弈实体战略,发现它的文化结构复杂而宏大,人们难以理解,语言也很难表达,它比《国富论》描写的“看不见的手”复杂得多。“看不见的手”只有简单的几个逻辑步骤就可以告成,特别对哲学素养准备不足的经济学家他首先感觉到“看不见的手”语言流畅,琅琅上口,还有一个“手”以稳固的形象在场景中的表现,它还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场运行机制恰是“看不见的手”,人们就深信不疑,学者也相信它,传播它,把它神话了。

马克思、恩格斯也讽刺过“看不见的手”,“这种关系就像古代的命运之神一样逍遥于环球之上”。

“看不见的手”没有表述政府特殊宏观调控对市场干预产生的社会效应,没有谈到政治人物和政府行为追逐国家利益的外交动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没有表述官员的行为是代表国家实体战略的手,这是亚当•斯密理论的缺失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不会演绎出正理均赢论,这是一个政治、经济、外交的通用名词,不谈正理均赢论,人们就会缺失道德,缺失人性,缺失对博弈实体社会的凝聚力。经济学的理论忽略博弈实体政治的社会特性也只能称为个体经济学和穷人经济学。如果不谈正理均赢论,一切追求最大化,它会逐步地使经济资本不断的扩张、掠夺、侵略,一定会跨越良知和人性,它没有具体阐明博弈实体法则的重要性,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学理论。

忽略博弈实体政治,单一的追求主体效率最大化,有权有钱的人不知道自己与实体的关系,就会藐视博弈实体法则,使人的利益透支,权益透支,肆无忌惮,变本加厉,最后的疯狂形成巨贪罪恶,一切追求经济最大化的经济衍生物,像道德与诚信将会消失,一切浪费、污染、错误都包藏起来,表现虚拟的实体假象,最后造成经济危机,物价膨胀和市场经济大萧条。我们看《博弈圣经》二人对局的取胜原理,再看科学发展观的定义可知,以人为本的行为才是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博弈圣经》在开篇中有一句话:“博弈并不关注目的的本身,而关注达到目的的行为,达到目的的行为才是经济研究的内容。”

《国富论》 - 经济学世界十部经典著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1、亚当.斯密《国富论》。斯密此书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他的劳动价值论,分工与专业化是经济效率之源的理论,“看不见的手”经济自由主义理论,都睥睨古人,下开百世。对经济学的贡献堪比牛顿对物理学的贡献。  

2、《博弈圣经》。独创了国正论、国正双赢理论和粒子行为论,是一部影响人类的非物质文化的经济学高级学术著作,它的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理论,单方占优理论,引起世界经济学、军事科学、自然哲学和博弈论专家的极大关注。

3、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第一卷)。李嘉图是伦敦交易所里成功的投机商人,又能在理论经济学领域做出不朽贡献,真是绝顶的天才。本书中他阐明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现代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索罗斯在投机之余,也写些《全球资本主义危机》之类的书,不过其理论造诣比之李嘉图,则相距太远。
  
4、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撇开学理而言,就其改变世界的力量之大,够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5、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效用)论、边际革命、经济学数理化的转向通过本书而系统化,熊彼特曾赞誉此书为经济学作为严密科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  

6、费雪《利息理论》。在我看来,此书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关于资本理论的研究,在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的地方,他看见的是放弃当前消费而承担未来的不确定性的风险的报酬。张五常认为本书驳倒了《资本论》。  

7、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我看来,尽管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奠基者,他最重要的贡献也许是对个人理性通过自由竞争自然产生社会理性(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这一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只是其建设性的部分即国家干预政策争议很大。  

8、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此书关于企业家的“创新”是经济增长之源的理论,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知识和信息社会的兴起。熊彼特也许是所有经济学家中知识最渊博的人,读他的《经济分析史》足可印证。  

9、萨缪尔逊《经济学》。把一本教科书选为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会遭到很多人的质疑。本书作为最成功和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把经济学知识标准化、体系化方面的贡献比当代任何一个人都多。就其改变经济学知识的传播和复制方式的力量之大,入选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    

10、 布坎南《同意的计算》。本书开创的“公共选择”理论,使宪政民主制可以用数理工具定量分析,为经济和政治的制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经济学世界著名经济学家 编辑本段回目录

艾伦·格林斯潘
阿马蒂亚·森
阿尔文·汉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阿瑟·塞西尔·庇古
亚当·斯密
曹·国正
保罗·萨缪尔森
克莱夫·格兰杰
大卫·李嘉图
弗里兹·马克卢普
约翰·理乍得·尼古拉斯·斯通
莱因哈德·泽尔腾
里昂·瓦尔拉斯
路德维希·冯·密塞斯

国富论摘录 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一章 论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第二章 论分工的原由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在其他各种动物中是找不到的。

  第三章 论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生专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们不能以水购买任何物品,也不会拿任何物品与水交换。反之,金钢钻虽几乎无使用价值可言,但须有大量其他货物才能与之交换。

  第五章 论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各人所需要的物品,仅有极小部分仰给于自己劳动,最大部分却须仰给于他人劳动。所以,他是贫是富,要看他能够支配多少劳动,换言之,要看他能够购买多少劳动。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在物物交换已经停止,货币已成为商业上一般媒介的时候,商品就多与货币交换,少与别种商品交换。……[然而]象一切其他商品一样,金银的价值时有变动,时有高低,其购买也时有难易。

  ……本身数量会不断变动的尺度,如人足一步、人手一握或两臂合抱,决不是测定他物数量的正确尺度;同样,自身价值会不断变动的商品,也决不是计量他种商品价值的准确尺度。

  但是,劳动却当别论。等量劳动,无论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对于劳动者都可以说有同等的价值。如果劳动者都具有一般的精力和熟练与技巧程度,那末在劳动时,就必然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与幸福。

  所以,只有本身价值绝不变动的劳动,才是随时随地可用以估量和比较各种商品价值的最后和真实标准。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商品的名义价格。……只有用劳动作标准,才能在一切时代和一切地方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银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不能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谷物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但无论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或就一年一年来说,我们都可极其准确地用一种物品所能换得的劳动量,来估定这物品的真实价值。就一世纪一世纪来说,谷物比银更适合于作为尺度,因为在这场合,等量谷物比等量白银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反之,就一年一年来说,以银为尺度又胜于谷物,因为在这场合,等量的银比等量谷物更有支配等量劳动的可能。

  按照主观价值论,任何价值都是相对的。正如力学中选择参照系一样,我们也可以选择任意一种商品作为价值标准,而无需考虑它本身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密的前提[就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劳动并非不变,甚至也不是均质的。一个人的劳动不同于另一个人的劳动,现在的一个小时,也不同于昨天的一个小时,既然是主观的,实际上就是无法比较的。

  不过,既然标准可以任意设定,我们仍然可以以劳动为价值标准。我的批评是,这除了引起混乱外,不具有任何理论上的优势。

  例如,按照劳动价值论,二十世纪一个10万人的国家,和公元前二十世纪一个10万人的国家,如果劳动人口和劳动时间都相等,创造出的价值和人民的福利水平也相等了。这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必须直截了当地排除进行这种比较的可能性。(除非两个时代的商品种类相同。)既然无法比较(基数的比较),也就没有必要刻意寻找一个“不变的”标准。

  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入,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以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第七章 论商品的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在每一个社会及其邻近地区,各种用途的劳动的工资以及各种用途的资本的利润,都有一种普通率或平均率……这些普通率或平均率,可称为那地方那时候通行的工资自然率、利润自然率或地祖自然率。一种商品价格,如果不多不少恰恰等于生产、制造这商品乃至运送这商品到市场所使用的按自然率支付的地租、工资和利润,这商品就可以说是按它的自然价格的价格出售的。 ……   这样,自然价格可只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各种意外的事件,固然有时会把商品价格抬高到这中心价格之上,有时会把商品价格强抑到这中心价格以下。可是,尽管有各种障碍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固定在这恒固的中心,但商品价格时时刻刻都向着这个中心。

外部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富论
   
国富论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国富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国富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丰裕社会》 《人力资本投资》 《人口原理》 《价值与资本》 《利息与价格》 《国民经济学原理》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