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尔纳计划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魏尔纳计划(Werner Plan)
魏尔纳计划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皮尔瑞·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即魏尔纳计划,亦称“魏尔纳报告”(Werner Report),其最早形成于1970年5月。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然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20世纪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一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EUA)。
第一阶段:1971-1973年,缩小成员国间汇率的波动幅度,协调各国的货币经济政策。
第二阶段:1974-1976年,集中成员国部分外汇,建立欧洲货币储备基金。
第三阶段:1977-1980年,欧共体内部商品、资本、劳务流动不受限制,汇率完全稳定,向统一货币过渡,欧洲货币储备基金向中央银行发展。
魏尔纳计划的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总的来说,“魏尔纳计划”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汇率机制调整、货币储备基金建立和欧共体内部核算。具体地说:
1、汇率管理机制调整
在汇率管理机制方面,欧共体曾实施“蛇洞制”以加强其成员国之间的汇率联系。
欧共体在1972年4月10日作出决定,通过了“巴塞尔协议”,各成员国货币间的汇率可容许波动幅度只能是上下1.125%(总幅度为2.25%),比史密森协议的规定小一半,换言之,欧共体对内部的汇率波动要求更加严格,拟推行内外有别的汇率政策。用当时比较通俗的比喻来说,这叫做“蛇洞制”。
2、货币储备基金的建立
该基金的职责主要是:支持成员国在外汇市场上的干预活动以促进汇率的稳定,管理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信贷,逐步集中成员国的外汇储备,并逐步发展为各成员国间的划拨结算中心。
3、欧洲共同体内部核算筹码的建立
欧洲共同体财政货币当局原来内部也设计了一种共同筹码叫做计算单位(Unit of Account, U.A.),按照原始的规定1单位的基准=0.888671克黄金。
1973年3月以后,随着浮动汇率制的实行,欧共体将该计算单位改变成一种成员国货币复合体性质的综合指标,与黄金脱离联系,从而在1979年建立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 Unit of Account, EUA)。
欧洲计算单位自实行以来,它的使用范围逐步有所扩大,除了主要是欧共体内部财务核算的工具外,并在“欧洲海外开发基金”、“欧洲区域发展基金”、欧洲投资银行发行债券业务等方面使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魏尔纳计划 中央银行 信贷 外汇储备 外汇市场 巴塞尔协议 欧共体 欧洲投资银行 欧洲货币一体化 汇率 汇率政策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