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主义论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THE BULLIONIST CONTROVERSY
重金主义论争
经济学类别: 一般经济学
研究领域: 经济思想史和货币理论
重金主义论争是1797年至1817年间的一次公开论战,产生于英国暂停英镑对黄金的兑换之时。通过这次讨论,在当时最主要的经济学家中催生了许多现代经济理论和政策。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货币数量论、关于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汇率以及价格指数理论等。
主要术语: 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 OF PAYMENTS): 记载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各类收支状况的账户。
金银(BULLION): 以条、锭或圆币形式存在的黄金或白银。
欧洲美元(EURODOLLAR): 与一国货币存于另一国银行的做法相联系的名称。这一做法源于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银行持有美国的美元储蓄(故得此称谓),而且从那时起这种做法扩展到其他货币和欧洲以外的国家。
汇率(EXCHANGE RATE): 一国的货币用另一国的货币表示的价格。
金本位(GOLD STANDARD): 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下,各国可将自己的纸币以固定价格兑换成黄金。
价格指数(PRICE INDEX): 为了显示价格总水平的价值及其变化而形成的一种统计指标。
真实票据学说(REAL BILLS DOCTRINE): 一种理论,认为银行贷款只是或者应该只是为交易过程提供融资,而且融资通 常是短期的(因此称为“票据”)。
综 述: 编辑本段回目录
重金主义包括所有主张一国货币供给量应该与该国拥有的贵金属(在此指黄金等)的数量相联系的思想。在其更早期(18世纪)的形式中,这些主张大多局限于货币量等于金币数量加上政府发行的可以用黄金回收的纸币数量。通常,重金主义者还主张控制其他形式的银行信贷和负债,例如存款,因为那时银行存款一般不被视为货币。
重金主义论争是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因为英国与拿破仑一世的战争耗尽了英格兰银行的黄金供给,以至于它几乎没有多余的黄金可用于回购自己发行的纸币,于是,英国在1797年限制或暂停了所有英国银行纸币对黄金的兑换。接下来20年的讨论确立了重金主义者和反重金主义者关于货币的立场,对沿用至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直以来,重金主义者的观点将货币局限于狭义的最具流动性的可兑换资产。当时,货币被视为金币和可兑换黄金的银行券。现在它可以是政府发行的现金(联邦储备券和硬币)以及可开具支票的银行存款。重金主义的思想在于,这种狭义的货币非常重要,它影响着商业活动,能够而且应该被政府加以控制,只要间接地控制即可。
反重金主义者的观点更为分散,但他们一般认为,重金主义者定义的狭义货币在要求支付方面可与流动性差的银行信贷相互转换,因此它的数量不能得到可靠的控制。而且,货币数量不应该被控制,因为对货币数量进行控制会阻碍在自由的金融资产市场上进行盈利性操作。
反重金主义者的观点论及的政策两难选择,被证明在长期比它最初显现时更为重要。这一两难选择对重金主义者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必须说明既然控制狭义货币的数量意味着限制银行信贷扩张,为什么又应该进行这种控制。
在整个19世纪,许多国家通过实施金本位制找到了部分解决这一两难选择问题的办法,在这一体制下纸币的价值受到国家黄金储备的限制。通货学派(Currency School)和银行学派(Banking School)(二者分别是重金主义和反重金主义的继承者)都主张实行金本位制。这可能与反重金主义时代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临近论争结束时(于1820年),他们已经不再热衷于争论,英国回到了金本位制的轨道,那些信奉反重金主义的人接受了纸币英镑对黄金的兑换,并且津津乐道关于银行立法细节的观点。
无论如何,这场论争促进了几大经济理论领域的发展。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亨利?桑顿(Henry Thornton)、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以及其他一些人对这场争论做出了贡献。他们发展了以下一些领域的理论,诸如货币数量论、价格指数理论、汇率决定问题、资本主义经济中价格紧缩的效应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路径。所有这些都依赖于金本位制下货币传导机制的精心设计。这一机制的思想已较早地由大卫?休谟(David Hume)表述出来,但它却由重金主义论争的讨论者以系统的和可行的方式提出。基本的机制是货币总量变化将导致价格变化。在重金主义论争之前,人们只是含糊地知道,当更多的货币进入流通领域时价格将上涨,而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时价格将下跌。但是无人提出量化价格变化或货币供给的方法,因此所有的预测和政策建议很可能也是不精确的。这场论争尽其可能地阐明了货币数量的衡量方法。这一点意义非凡。在1800年以前,货币总量仅被看成是等同于流通中黄金的数量。在论争结束之时,主要是反重金主义者的观点使人们认识到,货币供给总量具有高度弹性,它不仅是流通中黄金和政府纸币数量的函数,而且是银 行信用水平和国际(贸易)赤字的函数。一旦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在货币总量、国际收支平衡以及总体价格水平的变化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了。金本位制预测价格将与黄金数量同方向变动。论争之后的结论改变了这一点,人们开始认为价格随着总的信用水平的变化而变动。作为必然的结果,在建立在债务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信用)的收缩不仅导致价格下降,而且导致破产,这种结果可能具有过度的破坏性,因而需要政府采取行动以阻止它的发生。
应 用: 编辑本段回目录
重金主义和反重金主义在1800年至1820年论争的结果成为20世纪货币和国际经济学的发展源泉。当代货币主义者如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遵循了基本的重金主义模型,重点关注影响经济行为的最重要因素———狭义货币和政府或中央银行对其实施控制的责任。当代货币主义者虽然抛弃了金本位制,但他们却将重金主义把更具流动性的资产———通货(包括硬币)加上支票账户———定义为货币这一框架保留了下来。而且,他们同重金主义者一样,对以影响利率为目标的政策不屑一顾。
重金主义论争对当代经济学实际上有更加根本性的影响。这场论争表明,找到衡量经济变动总量的方法是必要的,比如货币供给量和在当时不为人所知的价格指数。它也使得寻求国际收支平衡的金本位制理论更为严格和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它给出了汇率决定的基本原理,这一原理在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度下被多次成功地加以运用。
此外,反重金主义者的观点提供了一个有关不受管制的银行的行为的基本原理,而这一原理成为现代银行管制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认为,受自我利益引导的银行家们只会贷款给那些从事合法商业活动的人而不是投机者,因此他们不会发行足以引起通货膨胀的信用,从而就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一被称为真实票据学说的思想是萨伊定律的必然结论。)当代银行管制理论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银行家们并不重金主义论争像反重金主义者假设的那样负责任,他们在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上强加任意的限制。例如,储蓄和贷款协会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到困难的原因主要是它们向下列企业承诺发放贷款:其抵押物要么是投机性的,要么达不到反重金主义者所设定的贷款抵押的“真实票据”标准。20世纪更早时期的一个例子是对外国通货(欧洲美元)银行存款增长的分析,那种增长没有受到任何政府的管制,也没有受到重金主义和反重金主义标准的约束,最终达到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性通货膨胀火上浇油的程度。
除了对银行信用和存款的管制,非兑换纸质通货控制理论也出自重金主义论争。管理通货的基本思想来自反重金主义,他们认为通货的发行仅限于合法商业需求所需的数量和币值。这一规则与简单地为了支付政府的账单而印发纸币的做法完全相反,而后者是重金主义者和反重金主义者都反对的,因为从实践上看这将引发通货膨胀。
另一个问题则是如何处理通货紧缩。这是一个银行信贷或流通中货币突然和快速紧缩的问题,它可以发生在通货可兑换条件下,也可以发生在通货不可兑换条件下。在当前的实践中,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为银行系统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以使得金融恐慌不太可能发生,或者即使发生了,也使得中央银行有能力快速将大量货币投入流通以遏制通货紧缩。这一工具也可以在重金主义论争中确切地寻到根源。在一份计划使得英格兰银行可以在1817年恢复英镑对黄金可兑换的提案中,李嘉图意识到,金本位制的脆弱之处在于出现金融恐慌时人们趋向于储藏黄金,特别是小面值的金币。于是他建议银行仅用大面值金条或金锭恢复兑换,从而使得小面值通货完全保持纸质状态。银行没有采纳李嘉图的所谓“金锭计划”,当1819年恢复黄金兑换的时候,银行用小面值金币赎回了自己发行的小面值纸币。由于人们收藏金币,流通中的通货减少了,这导致了通货紧缩,而实施赎回政策的银行对此一筹莫展。李嘉图的看法是,如果银行不发行小额金币,它可以通过发行人们不愿收藏的小面值纸币而保持对流通中通货数量的完全控制,从而防止通货紧 缩。这虽然只是中央银行可以防止货币供给紧缩办法的一个例子,但它至少是一个开始,它来自于重金主义者。货币当局已经知道了这一点,而且现在已经运用了多种防止紧缩的方法。
相关内容: 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1793年开始,拿破仑战争就在欧洲大陆展开,没有在英国本土打仗,因此英国维持这场战争需要在欧洲大陆支付货币,而那时的货币是用黄金制造的。这导致英格兰银行的黄金持有量减少,根据休谟的金本位理论,这应该在黄金的不变英镑价格水平上降低英国商品的相对货币价格。相反,银行较低的黄金储备使得黄金的英镑价格一路走高超过英国官方———英国造币厂的法定价格,而与此同时,英国的商品价格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到1797年之前,英格兰银行的黄金供给太少,以至于有必要在人们带着英镑前来银行兑换时停止按需求支付黄金。这种所谓的限制实际上在短期内扭转了英镑的命运,人们恢复了信心,使得欧洲通货的英镑价格下降(即英镑的价值上升),而这种状况又一次仿佛与一般人眼中的金本位理论相左。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