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李子奈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李子奈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子奈李子奈
李子奈,清华经管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以副教授的身份加入清华经管学院,曾任经济系系主任、经管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经济管理学位分委员会主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李子奈老师将这20年的经历总结成6句话:讲授20年《计量经济学》和《高等计量经济学》从未间断;当了10余年博导招收培养博士生30名;担任经济系系主任15年建立系列学科点;负责学院教学工作10年得到教师认可;担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10年克尽职守;担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10年没有预想中做得那么好。

  李子奈老师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1年3月获得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反应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在加入经管学院之前,他正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能源经济研究所做访问学者。进修期间,接到学校通知回国后到经管学院工作。之后,有两个令李子奈老师记忆犹新的日子:1986年4月28日,归国返回核能技术研究所,用半个月完成副高职称的评审程序;同年5月16日,到经管学院报到就职。

  

讲授20年《计量经济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高等计量经济学》从未间断 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在1986年初到经管学院时是全院最年轻的副教授;他给本科生讲授的《计量经济学》在2003、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和国家精品课程;他给研究生讲授的《高等计量经济学》在2006年的学生评选中被评为学校10门优秀研究生课程之一;在历年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调查中这两门课程都被列于“最有帮助的课程”,2005、2006两年,全院研究生调查中,《高等计量经济学》在“最有帮助的课程”中名列榜首。

  ——“我对核能技术研究所的领导和老师永存感激之情,因为他们使我能够以当时经管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的身份开始新单位的教学研究生涯;我对当时的院领导永存感激之情,因为他们使我能够成为一批最优秀的学生的名副其实的老师,而那批学生或者是我们学院现在的优秀教师,或者是我们的杰出校友。”

  从20年前基本没有专业方向和师资力量,到现在国家经济类核心课程,完整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梯队,计量经济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强大的过程,课程的开设在国内也属于较早一批,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李子奈老师也因此长期担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高等院校专门委员会和计量经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1986年,经管学院教授还为数不多,作为副教授,李子奈老师已经是学术、教学等方面的带头人。虽说初来乍到,但他已经有很明确的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在1980年左右由西方传入我国,并逐渐兴起、发展。在学术和实践当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数量分析是经济学不可剥离的一部份,不再排斥曾被视为“庸俗”的数量分析。李子奈老师在1981年研究生毕业以后,曾在国家计委(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从事一段时间的经济预测工作,在德国进修期间也是学习和研究关于经济预测的内容。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学术基础和学术地位。从扛起这门课程的那天,他教授《计量经济学》和《高等计量经济学》20年从未间断,这也是李子奈老师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作为教授,除了《计量经济学》和《高等计量经济学》外,李子奈老师还讲授过《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投入产出分析》和新生研讨课等课程。

  为保证给学生授课,李子奈老师从不选择长时间的出国或者会议。20年40个学期都在学院。经管学院这20年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基本上都听过李子奈老师的课。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和学位论文完成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课程对他们的帮助。他给自己的工作总结了五方面内容:

  “作为教师,首先要坚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水平;第二是做教学研究,我很愿意在教学同时研究教学规律,思考关于课程建设的有关问题,在《计量经济学》和《高等计量经济学》两门课的研究方面,发表过10多篇论文;第三是编写教材,通过教材体现教学思想,编写的《计量经济学》教材被列为“面向21世纪核心课程教材”,《高等计量经济学》是国家“九五”重点教材;第四是建设师资力量梯队,现在经管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梯队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如果我退休,他们照样会教得很好甚至更好;第五是坚持做研究,而且研究的领域不要太宽,结合自己教学课程,在这个方向做研究。我的科研从来没停止过,基本上是围绕数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展开。”



  

当了10余年博导招收培养30名博士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子奈教授12年招收博士30人。他带的博士生就学期间就成绩斐然:4篇“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3名“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学院首个博士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他本人也是连续六届清华大学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经管学院首个“清华大学研究生课优秀教师”和“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但令李子奈老师最骄傲的是:他有11位博士毕业生在高校任教。

  ——“教学和培养学生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本科生、硕士生是按照专业进行培养,而博士生的培养跟导师的关系既重要,又最直接。博士生的培养比较能代表学生培养方面的工作。”

  李子奈老师从199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今年是第12年。至今为止,他一共招收培养博士生30名,有23名已经毕业。李子奈老师曾说过做教师就是要做好“三件事”——教好书、写好书、帮助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拒绝学生。李老师除了正常休息时间,基本上都在办公室。这样,学生需要帮助时都可以直接来办公室找到他。

  李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评价很简单,只有三个字“很满意”,原因,“他们本人很努力”。听似简单,细品起来,意味深长。在他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下,博士生不仅获得了良多的荣誉称号,他们的7篇学位论文还正式出版了专著。

  但令李子奈老师感到特别欣慰的是有11位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高校任教,继续从事计量经济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工作。“博士是我们培养的学术人才,如果他们不做学术工作,未免有些可惜。我的4位博士毕业生现在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我的博士生已经可以再指导博士生,而且我看到他们有人指导的博士生水平已经超过我指导的水平,对此我感到很满意。”

  

经济系系主任15年建立系列学科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3年李子奈带领大家一起申请设立了数量学专业硕士点,这是清华第一个经济学硕士点;1997年经济学专业本科正式招生;1998年申请设立了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点,这是清华第一个经济学博士点;2002年数量经济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又是清华第一个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获得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授予权。

  ——“我从1990年2月担任经济系系主任一直到2005年1月,正好15年,一个月都不差。在这15年里,除了日常工作,我主要做了一件事,即与大家一起,建立了经济学系列学科点。我认为这是我作为经济系系主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李子奈老师刚接手经济系系主任时,学院还没有经济学的硕士点、博士点,仅有的本科专业也是以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进行学生培养,而且1989年开始,被迫停招。没有系列学科点就无法进行各个层次的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于是,建立系列学科点成了李子奈老师作为系主任需要进行的首要工作。

  经济学领域很宽,必须要选择一个点开始建立系列学科点。作为数量经济学的学术带头人,1993年,李子奈老师以及经济系的教师,申请设立了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点,这是清华大学第一个经济学硕士点。1997年经济学专业本科正式招生,本科层次的学生培养结构建立起来了。1998年申请设立了数量经济学专业博士点,这是清华第一个经济学博士点。同年,学院把1995年以管理学招收的学生转到经济学方向,现经济系副教授钟笑寒就是经管学院培养出的第一位经济学博士。

  2002年数量经济学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了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这在清华大学也是第一个经济学的博士后流动站。最近,再次传来经管学院新增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喜讯。

  “培养人才一定要有系列学科点,系列学科点的建设,是学院培养各个层次的经济学人才最基础的条件。如果说对学院发展所做的奠基工作,这算是一个。”

  

负责学院教学工作10年得到教师认可 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子奈老师于1988年夏开始担任院长助理,1990年至1998年担任副院长,在学院负责教学工作整整10年,这10年也是对学院发展至关重要的10年。期间新建会计、金融、经济学三个本科专业;新建经济学硕士、博士点;新专业发展、学生规模扩大,开办MBA等项目。

  ——“大家轮流做公共服务性质的工作会有好处。一个人做得时间长了,会有惰性,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新人会带来新思想。用一句话来评价我的工作,就是本人真正投入,教师比较认可。能够与所有老师一起度过那个学院历史上最重要、最迅速的发展时期,我感到十分愉快和满足。”

  李子奈老师负责学院教学工作的10年,正是经管学院蓬勃发展的10年,也是经济管理教学推向全校的时期,当然也是教学工作压力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学院学生规模的逐渐扩大、新专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层次规格的增加,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期。

  建院之初,学院只有一个本科生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也只设立在管理学方向。10年中,新建会计、金融、和经济学三个本科生专业,经济学的硕士、博士点也相继建立。管理学科内容逐步丰富。学院从1990年开始试办MBA。人才培养的结构层次也多了起来。同时,这一时期也是经济管理教学推向全校的时期。学校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经管学院教师要面向全校教课。自然也是教学工作压力最大的时期。

  1998年,李子奈老师提出辞去学院副院长职务时,教师们都对他多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带的博士生多了以后,他决定辞去这一职位,多花一些时间用来提高自己业务的水平,集中力量于经济学科的发展。

  担任学位分委员会主席10年克尽职守

  他是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中任职时间最长、跨届最多的学位分委员会主席。

  ——“学位分委员会主席虽然不是行政职务,但是,在我曾经担任的所有工作中,感到这项工作责任最重,压力最大,因为它关系到每个研究生的切身利益。”

  李子奈老师从1997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经济管理学位分委员会主席,至今也近10年。这个职位需要负责学位授予的研究生规模逐渐扩大很大,除了经管学院的学生,还要加上公共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的一部分,最多的时候,一次需要审查学位的学生达到千人以上。所以,每到学期期末论文评审、答辩和审查学位阶段,就是李子奈老师一个学期最紧张的时候。他一般都会推辞正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所有工作,出差、开会都不能参加,以保证学生和答辩秘书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找到他。李子奈老师认为工作中的任何细小疏忽,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答辩是否有效,能否授予学位,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的失误而影响到学生的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

  “对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的工作,我自认为满意的是,10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我的工作而影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但也有我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学位分委员会主席的一个重要职责,是配合学院行政领导抓好学科建设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我做得不够好。”

  担任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执主任10年没有预想中做得那么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10年,李子奈担任联执主任10年。

  ——“虽然为中心做了不少工作,但这份工作是我20年中自己感到最不满意的一份工作。”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是在1996年4月由校务会批准成立的。至今为止已走过10年历程,李子奈老师担任联执主任也是10年,另一位联执主任是现任美国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以研究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经济与战略问题为宗旨。

  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如果从一开始就由另外某个人担任联执主任,凭借清华大学的声誉,中心的品牌和强大的校外兼职研究员队伍,一定会干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

  对这份没有预想中做得那么好的工作,李子奈老师总结,一是因为自身专业的局限,研究计量经济学的不如研究经济政策的人更合适带领大家做中国经济研究,二是自己的性格不喜张扬,而这项工作确实要在社会上适当地造一些声势,产生影响。两方面的原因使自己并没有在这份工作中取得太大的成绩。

  提到未来退休后的打算,李子奈老师提到了一个短语——客观的态度:“一个是可能,自己有能力做到什么;另一个是需要,别人还需要我做什么。我觉得自己能被需要的还是在教学方面,包括研究生的培养。在学术研究方面,60岁的人想有创新,实在很难。我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课堂上和指导学生。当然也会做课题,特别是中国实际问题的领域。坦率地说,在计量经济学学术发展上我对自己不抱太大的希望,但在研究方法论等基本的问题方面有一些经验,希望能好好总结出来。”(编辑 周襄楠)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李子奈”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