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弗里德曼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米尔顿·弗里德曼编辑本段回目录

米尔顿·弗里德曼 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7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凭借在“消费理论分析、货币史和货币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成就”和“对经济稳定政策的错综复杂性的论证”)
  





 

出生:1912年7月31日出生于纽约市,父母是俄罗斯犹太移民  
学历:1932年 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学士
  1933年 芝加哥大学硕士
  1946年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
  经历:1937年~1940年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讲师
  1940年~1941年 威斯康辛大学经济学客座教授
  1945年~1946年 明尼苏达大学(University of Minnesota)经济学与企管副
  教授:1946年~1948年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1948年~1963年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1963年~1982年 芝加哥大学罗素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Paul Snowden Russell Distinquishe Service Professor of Economics)
  1953年~1954年 剑侨大学傅尔布莱特客座学者(Visiting Fulbright Lecturer)
  1964年~1965年 哥伦比亚米契尔客座研究教授(Wesley Clair Mitchell Visiting Research Professor)
  1967年冬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
  1972年冬 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

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弗里德曼生于纽约市一个工人阶级的犹太人家庭,父亲是耶诺·绍尔·弗里德曼(Jeno Saul
  Friedman),母亲是萨拉·埃特尔·兰道(Sarah Ethel Landau,1892年-?),两人从奥匈帝国(今乌
  克兰一带)移居美国,在当地邂逅,曾在血汗工厂工作。弗里德曼是家中第四个孩子,也是唯一的男孩。
  他的三个姊姊包括:蒂莉·F·弗里德曼(Tillie F. Friedman,1919年-?)、海伦·弗里德曼(Helen
  Friedman,1920年-?)和露丝·弗里德曼(Ruth Friedman,1921年-?)[1]。高中时,弗里德曼父亲逝
  世后,举家搬到新泽西州的罗威市(Rahway)。
         他16岁前完成高中,凭奖学金入读拉特格斯大学。原打算成为精算师的弗里德曼最初修读数学,但成绩平
  平。1932年取得文学士,翌年他到芝加哥大学修读硕士,1933年芝大硕士毕业。上第一堂经济课时,座位
  是以姓氏字母编排,他紧随一名叫罗斯(Ross Director)的女生之后。两人6年后结婚,从此终生不渝。
  弗里德曼曾说他的作品无一不比罗斯审阅,更笑言自己成为学术权威后,罗斯是唯一胆敢跟他辩论的人。
  当弗里德曼病逝时,罗斯说:“我除了时间,什么都没有了。”
         毕业后,他曾为罗斯福新政工作以求糊口,批准了许多早期的新政措施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艰难经济情况,
  尤其是新政的许多公共建设计划[2]。辗转间他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修读经济学,研究计量、制度及实践
  经济学。返回芝加哥后,获亨利·舒尔茨(Henry Schultz)聘任为研究助理,协助完成《需求理论及计
  算》论文。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时,他1940年曾完成一书,指医生的垄断局面导致他们的收入远高
  于牙医,引起局方争议,令该书要在战后始能出版。
        弗里德曼在威斯康辛大学任教了一小段时间,但由于在经济学系里碰上了反犹主义者的阻挠而只得返回政
  府部门工作。
        1941年至1943年,他出任美国财政部顾问,研究战时税务政策,曾支持凯恩斯主义的税赋政策,并且协助
  推广预扣所得税制度。1943年至19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参与Harold Hotelling及W. Allen Wallis的研究
  小组,为武器设计、战略及冶金实验分析数据。1945年,他与后来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
  到明尼苏达大学任职,1946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发博士学位,随后回到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期间
  再为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货币在商业周期的角色。这是他学术上的重大分水岭。
          在他的自传中,弗里德曼曾描述1941至43年为罗斯福新政工作时,“当时我是一个彻底的凯恩斯主义者”
  。
        随着时间过去,弗里德曼对于经济政策的看法也逐渐转变,他在芝大成立货币及银行研究小组,借
  着经济史论家安娜·施瓦茨(Anna Schwartz)的协助,发表影响深的《美国货币史》鸿文。他在书中挑
  战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抨击他们忽略货币供应、金融政策对经济周期及通胀的重要性。
         他接着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直至1976年退休。这30年里他将芝大经济系形塑成紧密而完整的经
  济学派,力倡自由经济,被称为芝加哥经济学派。在弗里德曼的领导下,多名芝加哥学派的成员获得诺贝
  尔经济学奖。他在1953年至1954年间以访问学者的身分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冈维尔与凯斯学院任教。从1977
  年开始弗里德曼也加入了斯坦福大学的胡佛研究所。弗里德曼在1988年取得了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章。
        他通常反对政府干预的计划,尤其是对于市场价格的管制,他认为价格在市场机制里扮演调度资源所不可
  或缺的信号功能。在《美国货币历史》一书中,他提出经济大萧条其实是政府对于货币供应管制不当所致
  。后来他在2006年说道:“你知道吗?很奇怪的是为何人们仍以为是罗斯福的政策让我们脱离了经济大萧
  条。当时的问题是,你有一堆失业的机器和失业的人民,你怎么能靠著成立产业垄断集团和提升价格及工
  资来解决他们的问题?”
       1992年获诺贝尔经济奖的加里·贝克形容,弗里德曼可能是全球最为人认识的经济学家,“他能以最简单
  的语言表达最艰深的经济理论”。他亦是极出色的演说家,能随时即席演说,极富说服力。香港科技大学
  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鸣形容弗里德曼思考快如闪电,据说辩论从未输过。“无人敢说辩赢了他,因
  与他辩论过已是无限光荣,没多少人能与他说上两分钟。”
       弗里德曼是学术世家。他妻子罗丝是经济学家,其妻兄长Aaron Director是芝加哥大学声望显赫的法律学
  教授。弗里德曼育有两名子女,包括女儿珍尼·弗里德曼及大卫·弗里德曼,大卫本身是无政府资本主义
  学说的重要学者。大卫的儿子Patri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6年时在Google任职。
  他于2006年11月16日在旧金山家中因心脏病发引致衰竭逝世。
  

奖项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51年: 约翰·贝兹·克拉克奖(John Bates Clark Medal)
  1976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88年: 国家科学奖章
  1988年: 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学术贡献 编辑本段回目录


  芝加哥经济学派和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最知名的理论,是他提出的货币供给作为决定生产价值基准的因素,通货膨胀在根本上源自于货
  币供给量的主张。货币主义是现代经济学在货币数量理论的重要观点之一,这种理论的根源可以追溯至16
  世纪西班牙的萨拉曼卡学派,弗里德曼的贡献则是现代化了这种理论,将其推广为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货币
  学说。他在1963年与Anna Schwartz合著的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一书中检验了美国
          历史上货币供给和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他们得出了惊人结论:货币供给一向是经济活动起伏的唯一影响
  来源。又或者如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主席本·伯南克在2002年庆祝弗里德曼90岁生日时所描述的:“有
  关大萧条,你是正确的,我们(联邦储备系统)当时的确做错了。我们真的很抱歉。”David Meiselman
  在1960年代进行的几次研究显示了货币供给在决定经济投资、以及政府开销在决定消费及生产总额上的角
  色是至高无上的。弗里德曼的观察研究和一些学说进一步推展了这种结论,主张货币供给的改变是影响经
  济生产的首要原因,但长期的影响则是由物价水平决定的。
         弗里德曼对于消费层面的分析也相当知名,亦即他在1957年提出的恒常所得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这个理论被一些经济学者视为是他在经济学方法论上最重要的贡献。他其他重要的贡献还
  包括了对菲利普斯曲线的批评,以及他提出的失业率的自然比率的概念(1968年)。这些学说都与货币和
  金融政策在对经济的长期及短期影响上有关。在统计学上,他则创造出了知名的弗里德曼测试。
         弗里德曼的论文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1953年)则替他稍后几十年的研究方法论架
  构了模型,并且也成为了芝加哥经济学派的主要框架之一。他主张经济学身为一种学科,应该免于客观的
  价值衡量。除此之外,一个经济理论有用与否,不应该是以它对现实的描述(例如头发颜色)作为衡量标
  准,而是应该以它能否有效作为对未来情况的预测为基准。

批评 编辑本段回目录


         弗里德曼去世两年后,金融海啸冲击全球经济,不少人指责先前美国所奉行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是海啸成
  因之一,弗里德曼也被指难辞其咎。[17] 而支持自由主义的经济学者则反驳说,次贷危机是政府干预的
  结果,因为酿成次贷祸根的房地美、房利美属于政府资助型企业(GSE,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而并非是弗里德曼所提倡的自由放任的过错。
  历史终于向他低头
  1. 弗里德曼从50年代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在当时一个笃信政府几乎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时代,他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宣扬自己的独特经济见解。由于坚信自己理论的正确性,他随时随地与人展开辩论,遭到当时世人的嘲弄,受尽白眼。
  2. 时代不同了,数十年后,历史终于向这位经济学伟人低头,承认他与凯恩斯齐名,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重要著作 编辑本段回目录


  ·《实证经济学论文集》(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消费函数理论》(A Theory of the Consumption Function)
  ·《资本王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价格理论》(Price Theory:A Provisional Text)
  ·《美国货币史。1867年~1960年》(A 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1867一1960)与施瓦兹(Anna J.Schwartz)合著

相关学说 编辑本段回目录


  弗里德曼一贯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极力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凯恩斯主义。在他看来,理想中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但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只应在反对技术垄断和克服市场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经济学方法论上,弗里德曼赞同并宣扬实证经济学。他认为实证经济学在原则上不依从于任何特别的伦理观念或规范性的判断,它是类似于任何一种自然科学的客观的科学,它的最终目的是创立一种能对现象提出正确的、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说。在实证经济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弗里德曼明确地提出"恒久性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者不是根据他们的现期收入,而是根据长期的或已成为惯例的恒久性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支出。
  现代货币数量论是弗里德曼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和货币政策依据。在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了"名义收入货币理论",用于考察货币数量变动与名义国民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此外,弗里德曼还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说,试图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问题。
  由于在"消费的分析和在货币的历史与理论等方面的成就,以及他论证了稳定经济政策的复杂性",1976年,弗里德曼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引自《政治经济学大词典》/张卓元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12,第926--928页)

他与萨缪尔森的论战主要集中在对经济学的定位上,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经济学的主要作用在于对未来经济状况及运行境况的预测,而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的主要作用在于验证,即对已发生的经济现象的证实或证伪。二者的论战持续了整个人生,是20世纪经济学领域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极大的推动了人们对经济学的认知,对促进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弗里德曼”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9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