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收入假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绝对收入假说定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绝对收人假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理论。
该假说认为一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两种利用途径:一是消费,二是储蓄。凯恩斯认为一个家庭内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可以认为是线性关系,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函数,叫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公式为C=a+by
其中 C(consumption)-消费支出,Y-可支配收入 ,a和b是两个系数。
下面我们来引出两个重要的量,APC(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消费倾向,它定义为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率。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指每增加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增加的量值,用数学公式来看就是消费函数的一个一阶导数:
MPC=dC/dY.
如此看来,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中的b就是函数的导函数,也就是边际消费倾向MPC。
那么a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分析一下,b实际上就是该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也就是说,当可支配收入为零的时候,仍然有一部分支出。经济学家解释说,这个支出表示的是自发性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意思指既是一个家庭没有任何收入,也应该有一定的支出来维持生活,尽管这种支出是有些矛盾的。
我们来试着推到一个式子,平均消费倾向APC该如何用数学公式表达?
APS=C/Y=(a+bY)/Y=(a/Y)+b=(a/Y)+MPC,
从这个式子上说明,APC>MPC。另外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在减小。
凯恩斯同样认为边际量递减,即边际消费倾向也在递减。因为简单来理解,边际消费倾向的积累反映了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那么了两个量在变化上应该是一致的。
下面我们在引入两个重要的量,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量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对于储蓄量S来讲,有
Y=C+S,
即可支配收入等于储蓄量加消费支出。
那么将上式两边同乘以(1/Y),得,
APC+APS=1
同样的还有MPS,边际储蓄倾向,它是储蓄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可支配收入增加的量,就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
同理可得,MPS+MPC=1,由这个等式可推出,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是一个小于1的数。由于可支配收入实际上应该随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消费函数应该是一个增函数,那么,消费函数的导函数应该恒大于零,即边际消费倾向恒大于零,这说明:
MPC是一个恒小于一的正数。
绝对收入假说基本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
标签: 绝对收入假说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