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股票市场非理性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股票市场非理性编辑本段回目录



目录:
1.基本理论
2.非理性对市场可预期性的影响
3.主要非理性因素

 1. 基本理论

非理性市场理论 (Tversky 1974) 和市场有效理论 (Fama 1970) 是金融市场学中两大支柱学说。其区别主要在于两学说对金融商品价格的分析方法。市场有效理论认为广大投资者在追求利益最大话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运用经济信息,从而使股票价格围绕其价值正常波动。
然而,非理性市场理论认为投资者的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诸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比如乐观,盲目自信,以偏概全,集体恐慌,等等。诸些因素可能使股价长时间偏离其经济价值, 严重时可能导致泡沫的产生或金融危机的爆发。

2. 非理性对市场可预期性的影响

市场有效理论认为价格波动的根源是经济信息的更新。由于信息更新具有不可预期的特点,股价的波动只能是随机的。同时,一些非理性理论的支持者 (DeBondt 1985) 认为市场价格波动可以通过心理分析来预测。例如在投资者的高度恐慌期,股票价格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由于股价有价值回归的趋势,投资者可对市场形成上升预期。同理,在市场泡沫的迅速膨胀期,理性投资者也应对市场下跌做好充分准备。

3. 主要非理性因素 
                           
金融市场行为学是非理性市场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心理学家与金融学家共同确定了一系列导致市场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命名为心理偏差 (psychological bias)。这里我们可以列举:
- "过度自信现象" ("Over confidence"):投资者经常过高估计其个人判断的准确性 (Daniel 1998)。过度自信使他们专注于私有信息的分析而忽略市场公开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保守现象" ("Conservatism"): 投资者容易保守的相信其个人对历史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而忽视信息跟新在评估模型中的作用 (Andreassen 1990) 。 
- "以偏概全"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假设某股票A连续上涨超过一周,独立于任何经济分析,多数投资者会认为A的上涨趋势难以逆转并跟进买入 (DeBondt 1985)。很显然,此偏差会导致市场的助涨杀跌现象, 并使股票价格远离其经济价值。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股票市场非理性”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非理性市场 市场行为学;市场有效理论;泡沫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非理性投资者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