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索罗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索罗斯:金融天才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索罗斯被称为“金融天才”,排名第五。
索罗斯在1973年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最终该基金成为了著名的量子基金。在将近20年中,索罗斯管理着这个激进、成功的对冲基金做到了年均收益率超过30%,其中有两年,年收益率超过100%。在80年代后期,索罗斯放弃了在量子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成了一名慈善家,在全世界通过他的开放社会基金捐赠巨额善款。
●个人关于索罗斯的投资哲学的一点理解
索罗斯的著作是所有证券投资类著作中最复杂难懂的。人们经常说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是件苦差事。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索罗斯投资哲学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两个词来描述,一个是不完全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一个是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
1、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是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否定
索罗斯认为,我们对处世界的理解注定天生就不完全,我们对于做成决定所需要了解的状况,其实是受这些决定影响;在参与其事者的期望和事件的实际结果之间,天生就有一种差异;参与者的认知所涉及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本身取决于参与者认知的情境,因此不能看作是事实。
经济学理论引进了理性行为的假设企图避开这个问题,它假定人们可以在有效待选项中做出最佳选择,但是作为认知的待选项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却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
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约翰.迈吉的《股市心理博弈》(Winning the Mental Game on Wall Street)一书中提到的“地图”概念与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可能有类似的地方。“地图”是对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种种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描述,但地图所描绘的事物,永远不可能像它描绘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样详尽而准确,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也就是说,一张地图并不是它所描绘的地区本身。
2、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对经济学中均衡概念的批判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索罗斯将这种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在本质上是有偏向的,在某些情形下,这种偏向不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基本面。反身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索罗斯发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导致了均衡点的不可企及。调整过程所追求的目标中混入了偏向,而偏向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进程的指向将不再是均衡,而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
在索罗斯的反身性的一般理论中,均衡成为一个特例。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认知与事物的实际状态之间有差异,这种歧异状态天生就潜藏在我们的“不完全理解”中。歧异状态通常以繁荣/萧条(boom/bust)过程出现,但并非总是如此。繁荣/萧条过程不很均衡:它先慢慢加速,然后在灾难性的趋势反转中达到顶峰。
●索罗斯的相关著作
"The Alchemy Of Finance" by George Soros (1988) ,中译本名为《金融炼金术》。
"Soros On Soro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ve" by George Soros(1995) ,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
"Open Society: Reforming Global Capitalism" by George Soros(2001) ,中译本名为《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Correcting The Misuse Of American Power"by George Soros(2003) ,中译本名为《美国的霸权泡沫》。
"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by George Soros(2002),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论全球化》。
"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 by Michael Kaufman(2002)。
美国《纽约时报》(2006年)评出了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人,索罗斯被称为“金融天才”,排名第五。
索罗斯在1973年自立门户,成立了一家对冲基金:索罗斯基金,最终该基金成为了著名的量子基金。在将近20年中,索罗斯管理着这个激进、成功的对冲基金做到了年均收益率超过30%,其中有两年,年收益率超过100%。在80年代后期,索罗斯放弃了在量子基金的日常管理工作,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成了一名慈善家,在全世界通过他的开放社会基金捐赠巨额善款。
●个人关于索罗斯的投资哲学的一点理解
索罗斯的著作是所有证券投资类著作中最复杂难懂的。人们经常说读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是件苦差事。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索罗斯投资哲学的核心理念可以用两个词来描述,一个是不完全理解(Imperfect Understanding),一个是反身性(Reflexivity)理论。
1、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是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的否定
索罗斯认为,我们对处世界的理解注定天生就不完全,我们对于做成决定所需要了解的状况,其实是受这些决定影响;在参与其事者的期望和事件的实际结果之间,天生就有一种差异;参与者的认知所涉及的不是事实,而是一种本身取决于参与者认知的情境,因此不能看作是事实。
经济学理论引进了理性行为的假设企图避开这个问题,它假定人们可以在有效待选项中做出最佳选择,但是作为认知的待选项与事实之间的区别却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
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倒是比较容易理解。约翰.迈吉的《股市心理博弈》(Winning the Mental Game on Wall Street)一书中提到的“地图”概念与索罗斯的“不完全理解”可能有类似的地方。“地图”是对所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的种种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描述,但地图所描绘的事物,永远不可能像它描绘的客观存在的事实那样详尽而准确,事物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并不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也就是说,一张地图并不是它所描绘的地区本身。
2、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对经济学中均衡概念的批判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的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有缺陷的认知与事件的实际过程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联系,这导致两者之间缺乏对应,索罗斯将这种双向联系称为“反身性”。
索罗斯认为,参与者的认知在本质上是有偏向的,在某些情形下,这种偏向不仅影响市场价格,而且影响所谓的基本面。反身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不仅反应所谓的基本面,它们本身也会成为基本面之一而塑造价格的演化,这种递归关系使得价格的演化变得不确定,从而与所谓的均衡价格毫不相干。
索罗斯发现,正是参与者的偏向导致了均衡点的不可企及。调整过程所追求的目标中混入了偏向,而偏向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可变的,在这种情况下,事件进程的指向将不再是均衡,而是一个不断移动的目标。
在索罗斯的反身性的一般理论中,均衡成为一个特例。
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中,参与者认知与事物的实际状态之间有差异,这种歧异状态天生就潜藏在我们的“不完全理解”中。歧异状态通常以繁荣/萧条(boom/bust)过程出现,但并非总是如此。繁荣/萧条过程不很均衡:它先慢慢加速,然后在灾难性的趋势反转中达到顶峰。
●索罗斯的相关著作
"The Alchemy Of Finance" by George Soros (1988) ,中译本名为《金融炼金术》。
"Soros On Soros: Staying Ahead Of The Curve" by George Soros(1995) ,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
"Open Society: Reforming Global Capitalism" by George Soros(2001) ,中译本名为《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
"The Bubble Of American Supremacy: Correcting The Misuse Of American Power"by George Soros(2003) ,中译本名为《美国的霸权泡沫》。
"George Soros on Globalization" by George Soros(2002),中译本名为《索罗斯论全球化》。
"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 by Michael Kaufman(2002)。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