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李嘉图等价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1.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李嘉图等价李嘉图等价
李嘉图等价定律是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关于政府举债与课税的比较效应的假说。他认为,债务融资税收融资对总需求的影响是一样的。这是作为一种理论可能性提出的,但他否定这一问题在实际中的重要性197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巴罗重提这一问题,并与肯定。这一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这时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政府采取债务融资方法,在债务融资的情况下,私人部门和公众将购买政府债券视为财富的一部分。其财富增加了需求就应扩大。但是政府当年发行的债务必须在下一个年度或者未来年度偿还。偿还债务时政府又不得不增税。这样,前期的减税和后期的增税对私人部门和公众来说并没有影响其持久收入,也即不会影响其需求。当减税时,人们把削减的税收即个人增加的收入储蓄起来以便将来支付更高的税收。所以前期的减税和后期的增税对总需求的净作用为零。债务融资不过是延迟了增税。总的看来,前期减税和后期增税对总需求影响是等价的。发行债券为赤字融资,与增税偿还债务对总需求的影响是等价的。
李嘉图等价李嘉图等价


2. 反对其的观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1) 政府债券被视为财富的可能性:如果公众没有把债券与未来的税收义务联系起来,政府债券会被看做是总财富的一部分,因此,与征税相比,公债发行会在呢国家消费者总财富,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导致李嘉图等价失效。

(2) 遗赠动机的可靠性和政的遗产的可能性:李嘉图等价要求消费者是世代利他主义者,而且要求他们留给后代的遗产也必须是正的。但这些条件在现实中常常不成立。

(3) 一次性总税负的现实性:等价定理实质上假定税收是一次性的总税负,即每人每年只缴纳固定金额的税收。因此,用公债替代税收只会产生一种税收总额的变化。而税收总额的变化又完全可由公债数量上的变化来抵消。但是现实经济中,大多数税收并不是一次性总税负。

(4) 边际消费倾向的一致性:李嘉图等价假定,当公债替代征税时所减的税负均匀地落在每个消费者身上,并且每个消费者有相同的MPC。但是实际上由于税收基本上都是针对特定经济行为开征的,因此减税的税负会不均匀地落在消费者身上,而且各消费者MPC也不同。如果因减税而受益的消费者MPC高于受损的消费者的MPC,经济中的消费总量就会增加。

(5) 消费行为的拇指规则:李嘉图等价要求消费者有相当的远见和知识。但是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人们的目光是短浅的,对政府债务融资引起的税收在不同时期的替代往往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完全的预期,因此在储蓄和消费之间选择时遵循的是一种简单而并非完全理性的拇指规则,即对当前的税后收入赋予很大的消费权重。

(6) 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

(7) 流动性约束:李嘉图等价假设消费者支出不仅据现期收入安排,而且还根据其预期未来收入安排。债务筹资虽然增加了现期收入,但是没改变一生收入,因此消费不变。对那些有借贷限制约束的人来说,现期收入比将来收入更重要。

(8) 财富的代际再分配:消费者预期隐含的未来税收不会落在他们身上而要落在子孙后代身上,使李嘉图等价有效性被破坏。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李嘉图等价”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李嘉图 等价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