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吴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wywy
出生年月:1959年7月
学历:硕士
籍贯:北京市
毕业院校: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
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专业:无线电通信专业
企业:UT斯达康(www.utstar.com.cn)
1982年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无线电通信专业,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1985年
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数字通讯及数字信号处理。

1987年
加入美国贝尔实验室。

1988年至1991年
在Bellcore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项目主管,负责个人通信服务、多媒体通讯等前沿技术的研究。

1991年
与合作伙伴共同创办Starcom公司。

1992年
回国创业。

1995年
Starcom与Unitech公司合并成立UT斯达康公司。10月开始,吴鹰就任UT斯达康国际通信(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98年6月18日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其为拯救亚洲金融危机的亚洲50位明星之一。该刊对其评价道:“在今天的美国,有着成百上千的中国人在跟随着吴鹰的脚步,很可能有更多的人走上成功之路。”

1999年
UT斯达康被美国权威《Inc.》杂志评为全美成长最快企业,排名第34;在美国《Furtune500》杂志也榜上有名,吴鹰与公司总裁陆弘亮也先后被美国《商业周刊》及《时代》杂志评为全球50名商界及信息数字界的精英。

2000年3月3日
UT斯达康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经历了小灵通市场下滑、纳斯达克摘牌等风波后,辉煌不再的“小灵通霸主”UT斯达康再度遭遇重挫。U
吴鹰谈离职
T斯达康美国总部宣布,UT斯达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CEO吴鹰将离职,原因是吴鹰和公司董事会在发展战略方面存在分歧。UT斯达康同时宣布,UT斯达康全球CEO兼总裁陆弘亮将在吴鹰离职后兼任UT斯达康中国区主管,不过UT斯达康并未透露未来是否会重新寻找新的中国公司CEO。

引人关注的是,陆弘亮和吴鹰是UT斯达康的两个联合创始人,2006年5月,UT斯达康曾宣布陆弘亮将从2007年1月辞去全球CEO,由吴鹰升任该职位,但这一任命在去年10月最终取消。这也被外界解读为,吴鹰和陆弘亮两大UT斯达康创始人之间已经开始存在矛盾。

在UT斯达康的分工中,陆弘亮重心在美国,负责资本和财务,吴鹰的重心则在中国,负责具体的运营和发展。但不可否认,是吴鹰做出在中国发展小灵通的决定,才使UT斯达康拥有了过去数年的高速发展,但在中国小灵通市场萎缩后,UT斯达康至今仍未找到新的代替市场。

陆弘亮则在UT斯达康对外的声明中表示,在吴鹰离职后,中国市场仍是UT斯达康的基础,未来的几个月,陆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国业务上。

记者致电吴鹰,但其手机已经被呼叫转移至公司相关员工的号码上。UT斯达康中国公司资讯部也表示,由于信息为UT斯达康全球公司发布,中国公司也是刚刚获悉,因此,中国公司不会发布任何信息。

此前,由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削减小灵通投资,昔日的小灵通老大UT斯达康已经连续两年发展乏力并出现亏损。

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了半年多后,吴鹰还是那个吴鹰:依旧是招牌似的大胡子,依旧整齐的衣着打扮,依旧用那种平缓的语速推销着自己的观点。窗外北京冬日的阳光照射进来,让他整体的粗线条柔和了不少,似乎也是在细微之处提醒,吴鹰远离商业战场已有些时日。

此时此刻,吴鹰的身份正在发生180度的转变。吴鹰的新名片显示,他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利投资集团(CTCCapital)的资深合伙人。

对于吴鹰离开斯达康后的日子,一直是外界关注的问题。圈子里有这样的说法,一段时间以来吴鹰以前的同事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3G什么时候推出,一个就是吴鹰在干什么。对于这段时光,吴鹰回答的很简单,“多花了点时间和家里人在一起,能多在家吃点饭了。”   

吴鹰说,离开UT斯达康后,他的主要时间用来做了两件事。   

首先是做了很多调研。吴鹰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他观察了不少的公司,眼界也宽了不少。已经成为投资人的吴鹰,对于中国行业的版图有着自己的分析,这当然和他电信的老本行紧密相联,“中国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而且,我觉得各个产业之间互相的融合还有很大的机会,除了石油这种资源性垄断的行业不能考虑在内,还有很多行业还没有爆发。像电信目前几个大块已经比较清晰,四家企业都成为了上市公司,每家的规模都很大。像中国移动如果在上海上市,市值肯定是第一大的,肯定会超过中石油的规模。”   

“还干了什么事呢?我其实是属于所谓的企业家里学高尔夫比较晚的人,刚学了1年多。觉得这个运动还是挺有意思的。高尔夫打好不容易,打了这么长的时间,发现这不但会进步,还会退步。这和做企业一样,总能受到启发。刚开始学的时候进步得很快,打得非常好,老天爷就是得惩罚你,不能让你骄傲。

缘何转战风投   
对于转战风投的选择,吴鹰表示决定做的非常快,“离开UT斯达康一个月后就已经开始考虑转型。但是具体怎么走有很多选择。融资?加盟?还是和大基金合作?最后还是选择了加入和利创投。”   

据吴鹰介绍,和利创投成立的时间并不长,首期项目资金规模也不算大,大约5000万左右。对于缘何选择和利创投,吴鹰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离开UT之后,很多人都来找过我,包括一些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邀我加盟;也有以前做基金很成功的,希望我跟他们一起做。但是,我看了看都不太合适。投资这个行业,当你真正要把一定的资金融来,需要一段时间。资金规模越大,时间越长,融资规模太小了又无法施展拳脚。一般来讲,融2亿、3亿美金要8到12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如果有了一个很好声誉基础,基金再扩大规模就容易一点,3到6个月就够了。”   

对于CTC的成立,吴鹰表示,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几位合伙人“都很谈的来”。吴鹰最先碰到的是目前同样身为CTC合伙人的清华同方副总刘天民,“当时没有太深想法,只是大家彼此印象都不错,很多理念也很相通。”在进一步的接触之后,吴鹰又认识了CTC的另外一位合伙人,据介绍,此人在之前有成功投资无锡尚德的经验,“他对于公司海外重组,如何上市等都有很深的经验,能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有着十多年企业家经历的吴鹰对风投并不陌生,当年孙正义为阿里巴巴投资的第一笔资金就是在吴鹰的办公室完成的。但是吴鹰也表示,和几位资深的投资合伙人的合作,也是一种很好的经验互补。   

“想做一件事,就要先搞清楚自己是谁,有什么优势。看了看,我优势在于政府资源、管理经验、企业界资源和跨行业人脉。再就是金融资本运作的能力,对于人的选择和企业的管理能力,综合起来我觉得做基金目前是最好的。能够把我以前的这些经验和资源能够整合在一起,同时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跟这些企业家去分享。如果能够帮助其他人把企业做大做好,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而且,基金本身也有回报,对我们的投资人也是很有收获的,对于我自己也是很有收获的,但相比金钱上的回报,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更多一些。”   

“洼地”在哪里   
随着近两年以来VC热和PE热在中国的兴起,各种各样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而伴随着这种兴旺和繁荣,接踵而至的是投资成本升高、利润空间下降等现实的问题。如何正面应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正确的选择投资洼地,也成了摆在CTC和所有投资者面前的课题。   

对此,吴鹰表示,偏技术型的企业将是CTC关注的重点,对此他的投资哲学是,“先进的技术不一定能成功,成功的技术一定是能被市场接受的。”在诸多投资目标中,就包括IPTV。对于这个和他颇具渊源的产业,吴鹰依旧看好它的未来。“手机的发明把人从空间限制中解放出来,IPTV则把人从时间限制中解放出来。IPTV肯定将在未来取得成功,只不过这个时间有可能会是10年。”除了电信和新媒体,吴鹰看好的还有服务业,“只要是能给人节省时间、节省钱、节省经历的产业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对于CTC的投资原则,吴鹰表示,更注重给对方带来资金以外的价值。这包括在产业上寻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开海外市场、提供优秀的管理人才等,“如果不能给对方带来钱以外的价值,我们肯定不投。”  

在吴鹰看来,这样做一来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可以避免与其他投资公司进行价格竞争。

再起飞  
对于自己从实业家到投资者的身分转型,吴鹰笑称他以前做企业是在做“庄家”,而现在变成了“炒家”。“我把你(企业)炒大,大家的利益是共同的。我不会永远坐在你那边,我只是投了一点钱进来,把你的企业做大了,问题解决了,对于企业是好事,对于国家也是好事,对于基金也是好事,对于我个人也是好事。对大家都是好事不是挺好的?”  

回答虽然是轻描淡写,但是不难看出,十多年的企业经历,让吴鹰对于创业有着挥之不去的情怀。这些情怀总能在言谈话语间慢慢流露出来。  

“我会比较理解创业者,包括他们一些错误的想法。因为我也会犯同样的错误,那么我可以用我的一些经验加上教训,来跟他分享。同时,我也会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理解投资者,因为我的伙伴有很多的投资的经验。但是从原则上来讲,投资者一定不能干预企业的正常运营。唱主角的一定是企业的创始者和企业的管理团队。我们永远是一个配角帮助他做好。”  

对于长期以来一直扮演企业核心的吴鹰来说,如何把握好这种主角配角的关系,也许还需要很多自身的改变。对于这种关系的转变,吴鹰将之形容为有点像导演、制片人和男主角之间的关系。  

“男主角是把戏演好,但光有男主角不够,还需要制片人的钱,加上好剧本,就是所谓的商业模式,不然导演不会弄。导演也很重要,他会启发男主角,这个戏怎么演,怎么弄。还包括很多的影像效果、景色、启发女主角、跑龙套的,一大堆的事情,但是还是需要有钱来做这个事。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讲,有点像制片人和导演的结合体,不光是要出钱,还要办很多的事情,好让男主角、女主角充分发挥,制作一个流芳百世的剧作出来。所以,这个角色的转换确实是有,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跟没做过企业的投资人是不一样的,我理解创业者和经营者的困难。如果坐在董事会上,我肯定是最真心地支持这个创业者,因为我知道他困难的地方。即使他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我也会从企业和股东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从保护个人的利益出发。而且,我也不会支持他做违法的事情。”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吴鹰”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