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率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具体表现为经济的增长、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等,但核心内容则表现为社会价值的不断增长,价值率就是一个用以描述社会价值增长速率的参量。价值率与使用价值及劳动价值一样,是价值理论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量,深入研究价值率的一般规律是价值理论的重要内容。
一、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
任何生产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价值(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的输入输出系统,其中价值的输入过程可以看作是价值的消费过程或投入过程,价值的输出过程可以看作是价值的生产过程或产出过程。一个生产系统的价值增长速度可用价值率来衡量。
价值率:生产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产出价值量与投入价值量之比值称为价值率,用P来表示,即
P=Qo/(Qi×T) (1-17)
式中,Qo为产出价值量,Qi为投入价值量。
价值增长率:生产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价值增量与投入价值量之比值称为价值增长率,用Z来表示,即
Z=(Qo-Qi)/(Qi×T) (1-18)
由此可得,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P=Z+1 (1-19)
二、最大价值率法则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任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有序化规模,具体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增长自己所拥有的价值量,当耗散结构或扩展耗散结构所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由此可得
最大价值率法则:当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
最大价值增长率法则:当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增长率。
三、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
社会可以看作是由若干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的生产系统所组成,对于确定的社会区域,必定存在着一个社会平均的价值率,其大小由下式来决定
? Pso=Σ(Psi×Qi)/ΣQi (1-20)
式中,Psi为第i个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Qi为第i个生产系统的价值投入量。
当Psi>Pso时,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价值资源(劳动力或生产资料)投入该生产系统,从而不断扩大该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但是,在“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作用下,该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将会逐渐下降,直至Psi=Pso;当Psi<Pso时,该生产系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价值资源流入社会的其它生产系统,从而不断缩小该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在“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作用下,该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将会逐渐上升,直至Psi=Pso。
由此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价值资源的流向性法则:价值资源的流动方向是以社会平均价值率为基础的,凡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生产系统将会不断吸引社会的价值资源,凡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生产系统将会不断排斥社会的价值资源。
价值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趋势。
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增长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增长率的趋势。
如果价值率的平均化趋势没有任何干扰和阻力,那么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最终都将趋于完全相等。然而,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这是因为任何生产系统的价值率要受到多种扰动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从而使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又存在一个不断偏离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趋势。
四、利润率和时间特性率
价值率反映了生产系统价值增值的速度特性,对于不同的生产系统,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可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利润率。
利润率:就是指经济系统的价值增长率。
经济系统所投入和产出的价值通常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价值,还有许多非经济方面的价值,如社会秩序、精神文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精神素质等。当经济系统只考虑经济方面的价值投入产出情况时,或者看作是孤立的经济系统时,其价值增长率就近似为利润率。不过,完全孤立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任何经济系统都或多或少地与其他非经济系统相联系,并产生一定的价值增长率,其利润率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其实际价值率。如果社会是一个纯经济性系统,这时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就变换为:
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经济系统的利润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趋势。
(二)时间特性率。
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可产生一种特殊的虚拟效应,即时间相对地成了一种特殊的“生产系统”,谁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种价值增值的驱动力,谁的财富就会自发地产生增值。这种特殊的虚拟效应就是时间特性率。
时间特性率:就是指社会财富随时间的增长而自发增值的速率。
时间特性率是社会所有劳动者对于价值增值所产生的平均推力形成的一种相对的、虚拟的社会效应。
五、一般社会事物价值率的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人类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总是优先发展价值率最大的事物,这样,事物的价值率在根本上决定着该事物的变动方向和基本命运,因此许多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可以集中体现为价值率的变化,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最终都可以从社会事物的价值率变化中找出内在根源。
任何社会事物由于其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作用,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事物的形成、发展、衰退和灭亡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其价值率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虽然错综复杂,但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一般社会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分为七个基本阶段:
(1)培育阶段(0~a)。社会事物从外界所接受的物质和能量要大于向外界释放出的物质和能量,以构筑自身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此时它只能把外界所注入的价值等量地转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价值,并不能使之产生增值。在这一阶段它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没有生产信息的能力,其价值率初始值为1。但是,随着培育阶段的发展,信息积累到一定水平,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或者自组织功能开始形成),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开始产生相干效应,价值率逐渐提高。不过,这时的信息积累非常微弱,价值率的提高也非常缓慢。此时社会事物的生存能力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来维持,随时有夭折的可能。
(2)加速发展阶段(a~b)。由于社会事物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身生产的新信息越来越多,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相干效应,其价值率迅速增大,并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
(3)减速发展阶段(b~c)。由于社会事物内部要素受到自身结构功能上的局限或寿命的局限,外部要素受时空上的局限,它对于新信息的生产速度减缓下来,但总的信息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价值率将超过社会平均价值率,并趋近于最大值。
(4)转型发展阶段(c~d)。由于社会事物内部的信息生产已基本停止而社会事物的存在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其价值率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逐渐下降。
(5)过渡阶段(d~e)。社会事物与社会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内部要素进行适当调整,社会也会不断地对其外部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使社会事物的价值率逐渐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
(6)平稳阶段(e~f)。社会事物与社会的相互适应过程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事物的价值率相对稳定地处于社会平均价值率之水平,且其存在规模也相对稳定下来。
(7)衰亡阶段(f~∞)。社会事物的内部要素不断趋于老化而丧失原有的信息,或者外部环境出现明显的恶化,其价值率开始低于社会平均价值率,并向更小的方向发展,其存在规模不断缩小,当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就走向灭亡。
社会事物价值率的这种变化规律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实际上,社会事物的变化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有些社会事物除了平稳阶段的持续时间很长以外,其余阶段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发育阶段;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波动阶段;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平稳阶段;有些社会事物还在处于平稳阶段时就迅速消亡了;有些社会事物在平稳阶段后又会因某些内部因素或外部条件的剧烈变化而开始新的周期性运动。
这里所说的社会事物是指所有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既可以是个人、集体或社会,也可以是某一产品、环境、物质系统或精神系统。
六、典型事物的价值分类
(一)人生意义的价值分类。
人的生命过程也存在一个价值率的问题,人生价值率等于人在单位时间内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与他所消费的社会财富之比值,反映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
根据人生价值率的不同取值,可以描述人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当人生价值率远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属于伟大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只是一般性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属于优秀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或等于社会平均价值率但大于1时,属于平凡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1但大于0时,属于庸俗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0时,属于卑鄙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远小于0时,属于罪恶的人生。
人生价值率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生过程中所贡献与索取的一般性财富,还要考虑政治与文化、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先天性条件与后天性机遇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越高,其人生价值率就越高;并不是个人的成就越大,其人生价值率就越高。例如,残疾人虽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拚搏,赚取个人生活资料,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的基本生存,不能为社会作出额外的贡献,但对他们所计算出的人生价值率可能很高。又例如,一些有较高成就的人虽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较大,但他们得到了国家或他人更多的帮助,受更高程度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有较好的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机遇,由此所计算出的人生价值率可能并不高。
同理,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一个政党、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等集体可分为伟大的集体、杰出的集体、平凡的集体、庸俗的集体、卑鄙的集体、罪恶的集体六大类型。
(二)思想的价值分类。
人的思想价值率等于这一思想的运用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与形成、维持、发展和运用这一思想所消费的价值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思想可分为崇高的思想、先进的思想、平凡的思想、庸俗的思想、可耻的思想、反动的思想六大类型。
(三)行为的价值分类。
人的行为价值率等于这一行为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与形成、维持、发展和运用这一行为所消费的价值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的行为可分为至善的行为、善的行为、平凡的行为、庸俗的行为、可耻的行为、罪恶的行为六大类型。
(四)产品的价值分类。
一般产品的价值率等于该产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与得到(或生产)它所耗费的价值量及时间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产品可分为急需品、必需品、必要品、多余品、有害品和剧毒品六大类。
一、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
任何生产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价值(劳动价值或使用价值)的输入输出系统,其中价值的输入过程可以看作是价值的消费过程或投入过程,价值的输出过程可以看作是价值的生产过程或产出过程。一个生产系统的价值增长速度可用价值率来衡量。
价值率:生产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产出价值量与投入价值量之比值称为价值率,用P来表示,即
P=Qo/(Qi×T) (1-17)
式中,Qo为产出价值量,Qi为投入价值量。
价值增长率:生产系统在单位时间内价值增量与投入价值量之比值称为价值增长率,用Z来表示,即
Z=(Qo-Qi)/(Qi×T) (1-18)
由此可得,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P=Z+1 (1-19)
二、最大价值率法则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任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有序化规模,具体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增长自己所拥有的价值量,当耗散结构或扩展耗散结构所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它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由此可得
最大价值率法则:当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率。
最大价值增长率法则:当拥有的价值量一定时,任何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增长率。
三、价值率与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
社会可以看作是由若干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的生产系统所组成,对于确定的社会区域,必定存在着一个社会平均的价值率,其大小由下式来决定
? Pso=Σ(Psi×Qi)/ΣQi (1-20)
式中,Psi为第i个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Qi为第i个生产系统的价值投入量。
当Psi>Pso时,社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价值资源(劳动力或生产资料)投入该生产系统,从而不断扩大该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但是,在“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作用下,该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将会逐渐下降,直至Psi=Pso;当Psi<Pso时,该生产系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价值资源流入社会的其它生产系统,从而不断缩小该生产系统的生产规模,在“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作用下,该生产系统的生产价值率将会逐渐上升,直至Psi=Pso。
由此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
价值资源的流向性法则:价值资源的流动方向是以社会平均价值率为基础的,凡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生产系统将会不断吸引社会的价值资源,凡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生产系统将会不断排斥社会的价值资源。
价值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趋势。
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增长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增长率的趋势。
如果价值率的平均化趋势没有任何干扰和阻力,那么社会的各个生产系统的价值率最终都将趋于完全相等。然而,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这是因为任何生产系统的价值率要受到多种扰动因素的影响而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从而使生产系统的价值率又存在一个不断偏离于社会平均价值率的趋势。
四、利润率和时间特性率
价值率反映了生产系统价值增值的速度特性,对于不同的生产系统,价值率或价值增长率可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利润率。
利润率:就是指经济系统的价值增长率。
经济系统所投入和产出的价值通常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价值,还有许多非经济方面的价值,如社会秩序、精神文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精神素质等。当经济系统只考虑经济方面的价值投入产出情况时,或者看作是孤立的经济系统时,其价值增长率就近似为利润率。不过,完全孤立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任何经济系统都或多或少地与其他非经济系统相联系,并产生一定的价值增长率,其利润率总是或多或少地偏离其实际价值率。如果社会是一个纯经济性系统,这时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就变换为:
利润率的平均化趋势:社会的各个经济系统的利润率存在一个不断趋近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趋势。
(二)时间特性率。
价值增长率的平均化趋势可产生一种特殊的虚拟效应,即时间相对地成了一种特殊的“生产系统”,谁拥有了它,就等于拥有了一种价值增值的驱动力,谁的财富就会自发地产生增值。这种特殊的虚拟效应就是时间特性率。
时间特性率:就是指社会财富随时间的增长而自发增值的速率。
时间特性率是社会所有劳动者对于价值增值所产生的平均推力形成的一种相对的、虚拟的社会效应。
五、一般社会事物价值率的变化规律
综上所述,人类主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总是优先发展价值率最大的事物,这样,事物的价值率在根本上决定着该事物的变动方向和基本命运,因此许多社会事物的运动与变化可以集中体现为价值率的变化,许多社会现象的产生与发展最终都可以从社会事物的价值率变化中找出内在根源。
任何社会事物由于其内部因素或外部因素的作用,都有一个形成、发展、衰退和灭亡的过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发现,社会事物的形成、发展、衰退和灭亡过程在本质上就是其价值率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过程虽然错综复杂,但也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一般社会事物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可分为七个基本阶段:
(1)培育阶段(0~a)。社会事物从外界所接受的物质和能量要大于向外界释放出的物质和能量,以构筑自身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此时它只能把外界所注入的价值等量地转换成自己所需要的价值,并不能使之产生增值。在这一阶段它只能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而没有生产信息的能力,其价值率初始值为1。但是,随着培育阶段的发展,信息积累到一定水平,自我意识开始形成(或者自组织功能开始形成),各种生产要素之间开始产生相干效应,价值率逐渐提高。不过,这时的信息积累非常微弱,价值率的提高也非常缓慢。此时社会事物的生存能力主要依靠外部力量来维持,随时有夭折的可能。
(2)加速发展阶段(a~b)。由于社会事物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规模越来越大,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身生产的新信息越来越多,其内部各要素之间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相干效应,其价值率迅速增大,并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
(3)减速发展阶段(b~c)。由于社会事物内部要素受到自身结构功能上的局限或寿命的局限,外部要素受时空上的局限,它对于新信息的生产速度减缓下来,但总的信息量仍在不断增加,其价值率将超过社会平均价值率,并趋近于最大值。
(4)转型发展阶段(c~d)。由于社会事物内部的信息生产已基本停止而社会事物的存在规模仍然在不断扩大,其价值率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逐渐下降。
(5)过渡阶段(d~e)。社会事物与社会有一个相互适应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对内部要素进行适当调整,社会也会不断地对其外部因素进行适当调整,使社会事物的价值率逐渐趋近于社会平均价值率。
(6)平稳阶段(e~f)。社会事物与社会的相互适应过程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事物的价值率相对稳定地处于社会平均价值率之水平,且其存在规模也相对稳定下来。
(7)衰亡阶段(f~∞)。社会事物的内部要素不断趋于老化而丧失原有的信息,或者外部环境出现明显的恶化,其价值率开始低于社会平均价值率,并向更小的方向发展,其存在规模不断缩小,当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就走向灭亡。
社会事物价值率的这种变化规律是从一般意义上来说的。实际上,社会事物的变化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有些社会事物除了平稳阶段的持续时间很长以外,其余阶段的持续时间都很短;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发育阶段;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波动阶段;有些社会事物几乎没有平稳阶段;有些社会事物还在处于平稳阶段时就迅速消亡了;有些社会事物在平稳阶段后又会因某些内部因素或外部条件的剧烈变化而开始新的周期性运动。
这里所说的社会事物是指所有耗散结构和扩展耗散结构,既可以是个人、集体或社会,也可以是某一产品、环境、物质系统或精神系统。
六、典型事物的价值分类
(一)人生意义的价值分类。
人的生命过程也存在一个价值率的问题,人生价值率等于人在单位时间内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与他所消费的社会财富之比值,反映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
根据人生价值率的不同取值,可以描述人在整个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当人生价值率远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属于伟大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只是一般性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属于优秀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或等于社会平均价值率但大于1时,属于平凡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1但大于0时,属于庸俗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小于0时,属于卑鄙的人生;当人生价值率远小于0时,属于罪恶的人生。
人生价值率的计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仅要考虑人生过程中所贡献与索取的一般性财富,还要考虑政治与文化、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因素,还要考虑先天性条件与后天性机遇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并不是个人的政治地位越高,其人生价值率就越高;并不是个人的成就越大,其人生价值率就越高。例如,残疾人虽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顽强拚搏,赚取个人生活资料,只能勉强维持个人的基本生存,不能为社会作出额外的贡献,但对他们所计算出的人生价值率可能很高。又例如,一些有较高成就的人虽然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较大,但他们得到了国家或他人更多的帮助,受更高程度的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有较好的先天性条件和后天性机遇,由此所计算出的人生价值率可能并不高。
同理,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一个政党、社会机构、社会团体等集体可分为伟大的集体、杰出的集体、平凡的集体、庸俗的集体、卑鄙的集体、罪恶的集体六大类型。
(二)思想的价值分类。
人的思想价值率等于这一思想的运用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与形成、维持、发展和运用这一思想所消费的价值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思想可分为崇高的思想、先进的思想、平凡的思想、庸俗的思想、可耻的思想、反动的思想六大类型。
(三)行为的价值分类。
人的行为价值率等于这一行为在单位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与形成、维持、发展和运用这一行为所消费的价值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人的的行为可分为至善的行为、善的行为、平凡的行为、庸俗的行为、可耻的行为、罪恶的行为六大类型。
(四)产品的价值分类。
一般产品的价值率等于该产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与得到(或生产)它所耗费的价值量及时间之比值。根据价值率的不同取值,产品可分为急需品、必需品、必要品、多余品、有害品和剧毒品六大类。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