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教育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我国的传统教育以提高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目的,以评价人的智能水平为主要判断标准,传统教育的基本理念存在严重的片面性、机械性、功利性,缺乏全面性、辩证性和非功利性。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我国教育界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一、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重大缺陷
然而,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缺陷,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所有的理论观点都建立在主观假定、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没有遵循严密的数理逻辑程序和公理法则,因而不具备强大的理论说明力,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没有一条基本的逻辑主线。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法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之间不存在严密的逻辑联系。
2、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高的零散性和较低的连续性。例如,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作指导,以政治领袖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上级文件、官方报刊、法律条文、名人事例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想观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系统性;许多政治思想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原蓍为理论基础,零散地吸收了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矛盾,缺乏连续性;不同类型社会事物之间所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思想宗旨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共产党员要求无私奉献,一般平民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3、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低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没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果,没有全面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滚滚潮流之中。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宏观框架,素质教育的许多具体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的,各种教育评价指标和参数的选取往往也是各执己见,这表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和歧义性。社会科学要想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就必须全面走向自然科学化,教育理论也是如此。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拉近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统一价值论”为社会科学全面走向自然科学铺平了道路,也为素质教育理论真正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价值教育的源由
价值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为原动力,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为核心内容,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价值关系。
事实上,人类与客观事物的一切关系分为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大类,人类分别通过知、情、意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形式来进行认识。人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力,可用“智商”来进行描述;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可用“情商”来进行描述。学科可相应地分为认知类学科和价值类学科,认知类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价值类学科有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价值观学、情感学等。
由此可见,教育也就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提高人们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能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人们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价值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统一价值论提出了“最大利益化法则”或“最大价值化法则”:即任何人类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总量或利益总量。总之,“追求价值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里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具有如下内涵:是长远的而不是眼前的,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体性的,是全面价值层次的而不是单一价值层次的,是客观意义的而不是主观意义的,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片面性的,是辩证意义的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的。
为了区别狭义的、片面的、机械地追求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把“追求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确定为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价值教育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理论说服力。价值教育是从价值工程学中演化过来的,它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统一价值论”又是以自然科学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公理和逻辑法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2、清晰的逻辑主线。各项价值教育的内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着一条共同的、清晰的逻辑主线——“价值率的最大化”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非智力教育实现了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从而完全消除了不同类型教育领域之间的理论矛盾与思维冲突,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使思想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完全融入现代的科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全新的观察视角。价值教育可以使非智力教育具有更强大的理论发展潜力。由于价值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观察,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价值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分别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可以相应地发展成为全新的学科。
4、严密的逻辑法则。由于价值教育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沿着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保持前后一致的逻辑主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非智力教育的过程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将会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学生将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5、很高的科学特色。由于价值教育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前提,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特色,教师在价值教育过程中不需要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其教学内容,而是以共同探讨和共同学习的方式自然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的难度将会明显下降,教师的教学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并会大大地激发教师对于价值教育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充分的现代特色。由于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完全融为一体,它们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的学习又会强有力地促进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学习。
7、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其发展潜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情力素质两个主要部分,智力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来培养,而情力素质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非智力教育来培养。不难发现,非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智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总和。由于价值教育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也就自然地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这就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编辑本段]五、价值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生信仰教育。人生信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它用于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程度。人对于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人生的最终价值标准可以相对恒定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将会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例如,一个人如果奉行“享受至上,一切为我为中心”人生宗旨,他对于代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事物的价值率主观值要高于一般人,他就会更注重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获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信仰,它属于高层次精神境界人们的精神信仰,由于它远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又需要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它,因而难以被一般平民所接受。价值教育可以帮助人确定其人生信仰做出如下的指导:一是,人在感官上的享受与欲望上的满足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配置自己的资源,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因此人生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和欲望上的满足,而忽略个人劳动能力的增长;二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只是集体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而集体劳动能力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该予以正确地处理;第三,人的价值需要是多层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低层次的价值需要,满足低层次的主观欲望,而应该从发展的前景、长远的角度和广义的范围着想,显然,满足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的价值需要,为全社会、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是人生信仰的最高境界。
2、价值观教育。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的取舍与好恶,那么,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主观反映值——主观价值率,它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内容,因而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价值教育要求人的价值观(即主观价值率)必须与客观事物的价值特性(即客观价值率)相吻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和实施正确的行为,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收益。当人对于某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大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扩展该事物,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相反,当人的主观价值率小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压抑该事物,也会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3、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都是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客观目的在于对社会的价值资源进行最佳分配,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降低社会内耗,提高社会凝聚力,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系列“游戏规则”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那将是一盘散沙,就无法实现社会有序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而且社会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其“游戏规则”就越复杂多样。社会中各种“游戏规则”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无数人的经验与教训甚至血的代价,在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按照“可持续价值率最大化”的原则总结出来的。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它就会不断得到扩展和强化;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就会不断衰减和弱化。价值教育要求人们恪守伦理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个人利益的维护。
4、政治思想教育。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社会事物都是以价值率的大小来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个政治理论只有体现社会的利益要求,反映群众的政治呼声,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并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一个政党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有较大的价值率,才能形成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价值目的在于是维护本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不断增强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意识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
5、情感教育。价值观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绝对性主观反映,而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相对性主观反映,它是以个人自身的价值特性为参照系,对于事物的价值率所进行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个人的平均价值率之差),它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情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价值教育要求人们的情感强度及其动力特性与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特性相符合: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大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大于其价值稳定性时,通常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安于现状、兴趣单一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小于其价值稳定性,通常表现为见异思迁、意志薄弱、喜乐无常、兴趣多变等缺点。
6、自觉性教育。价值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人的行为与思维的有序性,促进其价值率的最大化。
7、创造性教育。统一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价值产生增值的根本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注入和信息产生,任何生产系统都最多只能进行价值的形式转换,而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增值。人类的创新过程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增强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劳动能力,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创造性,才能为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
此外,价值教育还包括主观能动性教育、心理独立性教育、意志坚韧性教育、行为自制性教育等内容。
一、我国素质教育理论的重大缺陷
然而,目前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仍然很不成熟,存在着一系列重大缺陷,由于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所有的理论观点都建立在主观假定、经验判断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没有遵循严密的数理逻辑程序和公理法则,因而不具备强大的理论说明力,主要表现在:
1、教育理念没有一条基本的逻辑主线。素质教育所包括的具体内容(如人生信仰教育、价值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法纪教育、政治思想教育等)之间不存在严密的逻辑联系。
2、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高的零散性和较低的连续性。例如,目前的政治思想教育往往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作指导,以政治领袖的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上级文件、官方报刊、法律条文、名人事例等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连续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各种政治理论和思想观点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缺乏系统性;许多政治思想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以及政治领袖们的原蓍为理论基础,零散地吸收了一些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理念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矛盾,缺乏连续性;不同类型社会事物之间所提倡的政治口号和思想宗旨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如共产党员要求无私奉献,一般平民只要求权利与义务对等。
3、各种理论观点具有较低的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我国的素质教育理论没有充分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成果,没有全面融入现代科学技术的滚滚潮流之中。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的确定没有一个明确的宏观框架,素质教育的许多具体方法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的,各种教育评价指标和参数的选取往往也是各执己见,这表明目前的素质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和歧义性。社会科学要想不断提高其客观性、精确性和公理性,就必须全面走向自然科学化,教育理论也是如此。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拉近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距离,“统一价值论”为社会科学全面走向自然科学铺平了道路,也为素质教育理论真正融入现代科学体系之中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价值教育的源由
价值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人的一切行为、思想、情感和意志都以一定的利益或价值为原动力,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价值创造与价值消费为核心内容,人类社会的一切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归根到底都是价值关系。
事实上,人类与客观事物的一切关系分为事实关系、价值关系和行为关系三大类,人类分别通过知、情、意三种基本的心理活动形式来进行认识。人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力,可用“智商”来进行描述;人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可用“情商”来进行描述。学科可相应地分为认知类学科和价值类学科,认知类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价值类学科有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价值观学、情感学等。
由此可见,教育也就分为两种基本形式:提高人们对于事实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智能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人们对于价值关系的认识能力就是价值教育的基本内容。
三、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统一价值论提出了“最大利益化法则”或“最大价值化法则”:即任何人类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都会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价值总量或利益总量。总之,“追求价值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里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具有如下内涵:是长远的而不是眼前的,是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体性的,是全面价值层次的而不是单一价值层次的,是客观意义的而不是主观意义的,是综合性的而不是片面性的,是辩证意义的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的。
为了区别狭义的、片面的、机械地追求价值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把“追求可持续的价值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确定为价值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价值教育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理论说服力。价值教育是从价值工程学中演化过来的,它建立在“统一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而“统一价值论”又是以自然科学的“耗散结构论”为理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的基本公理和逻辑法则,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精确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理论说服力。
2、清晰的逻辑主线。各项价值教育的内容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有着一条共同的、清晰的逻辑主线——“价值率的最大化”或“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使非智力教育实现了理论体系的系统化,从而完全消除了不同类型教育领域之间的理论矛盾与思维冲突,而且与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自然地衔接起来,一方面使思想领域与教育领域的理论完全融入现代的科学体系之中,另一方面也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全新的观察视角。价值教育可以使非智力教育具有更强大的理论发展潜力。由于价值教育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观察,以全新的思路进行研究,价值教育的每一项内容都可以分别从价值论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可以相应地发展成为全新的学科。
4、严密的逻辑法则。由于价值教育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沿着清晰的逻辑思路,展开层次分明的逻辑结构,保持前后一致的逻辑主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非智力教育的过程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非智力教育的内容将会具有很强的美学特征,学生将像学习数学、物理和化学一样,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心态,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会是非常明显的。
5、很高的科学特色。由于价值教育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前提,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特色,教师在价值教育过程中不需要以一种说教的方式来向学生强制性地灌输其教学内容,而是以共同探讨和共同学习的方式自然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的难度将会明显下降,教师的教学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并会大大地激发教师对于价值教育的进行深入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6、充分的现代特色。由于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完全融为一体,它们将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接受价值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接受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教育的过程,学生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现代社会科学的学习又会强有力地促进他们对于价值教育的学习。
7、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解决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其发展潜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事实上,人的心理素质包括智力素质和情力素质两个主要部分,智力素质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科教育来培养,而情力素质则主要是通过相应的非智力教育来培养。不难发现,非智力教育实际上就是价值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智力教育与价值教育的总和。由于价值教育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素质教育也就自然地解决了深层次上的理论问题,这就为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编辑本段]五、价值教育的主要内容
1、人生信仰教育。人生信仰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最终价值目标,它用于判断和评价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程度。人对于任何行为和思想的取舍与好恶,取决于人对于这些行为和思想的价值效率性评价。人生的最终价值标准可以相对恒定地、持久地、深刻地影响人对于所有价值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将会贯穿人的生命全过程。例如,一个人如果奉行“享受至上,一切为我为中心”人生宗旨,他对于代表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事物的价值率主观值要高于一般人,他就会更注重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低层次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精神利益的获取。“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生信仰,它属于高层次精神境界人们的精神信仰,由于它远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又需要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它,因而难以被一般平民所接受。价值教育可以帮助人确定其人生信仰做出如下的指导:一是,人在感官上的享受与欲望上的满足为了引导人们正确地配置自己的资源,以实现自己最大的个人劳动能力,因此人生不能一味地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和欲望上的满足,而忽略个人劳动能力的增长;二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只是集体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而集体劳动能力又是社会劳动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与冲突时,应该予以正确地处理;第三,人的价值需要是多层次的,不能片面地追求低层次的价值需要,满足低层次的主观欲望,而应该从发展的前景、长远的角度和广义的范围着想,显然,满足人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发展的价值需要,为全社会、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是人生信仰的最高境界。
2、价值观教育。一个人所拥有的价值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需要以“价值观”的形式来对各种事物的价值特性进行认识和分析,从而引导和控制人把有限的价值资源投入到合理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减少价值资源的浪费,使价值资源实现最大的增长率。由于价值率是事物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特性,决定着人对于该事物的取舍与好恶,那么,事物的价值率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反映到人的头脑中,形成相应的主观反映值——主观价值率,它是价值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决定和制约着价值观中的其它内容,因而是价值观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价值教育要求人的价值观(即主观价值率)必须与客观事物的价值特性(即客观价值率)相吻合,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才能产生正确的思想和实施正确的行为,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收益。当人对于某一事物的主观价值率大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扩展该事物,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相反,当人的主观价值率小于其客观价值率时,人就会过度地压抑该事物,也会造成价值资源的浪费,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
3、道德品质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都是用于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客观目的在于对社会的价值资源进行最佳分配,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降低社会内耗,提高社会凝聚力,以实现价值资源的最大增长率。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系列“游戏规则”来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那将是一盘散沙,就无法实现社会有序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而且社会的复杂化程度越高,其“游戏规则”就越复杂多样。社会中各种“游戏规则”的形成往往是通过无数人的经验与教训甚至血的代价,在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解决过程中,按照“可持续价值率最大化”的原则总结出来的。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大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它就会不断得到扩展和强化;当社会中某一“游戏规则”的价值率小于社会平均价值率时,就会不断衰减和弱化。价值教育要求人们恪守伦理道德,遵守法律法规,形成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这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个人利益的维护。
4、政治思想教育。价值理论告诉我们,任何社会事物都是以价值率的大小来决定其生死存亡的。一个政治理论只有体现社会的利益要求,反映群众的政治呼声,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并才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收益;一个政党必须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具有较大的价值率,才能形成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与爱戴;国家的价值目的在于是维护本民族的利益,爱国主义意识的形成一方面需要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不断增强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另一方面爱国主义意识的加强又反过来促进国家功能的充分发挥。
5、情感教育。价值观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绝对性主观反映,而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的相对性主观反映,它是以个人自身的价值特性为参照系,对于事物的价值率所进行的主观反映,情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个人的平均价值率之差),它是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情感的动力特性(如强度性、稳定性、细致性、层次性、效能性、周期性、时序性和差异性)取决于价值关系的变化特性。价值教育要求人们的情感强度及其动力特性与事物的价值关系及其变化特性相符合: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大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态度粗暴、行为急躁、克制力差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强度小于客观价值的映象值时,通常表现为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大于其价值稳定性时,通常表现为思想僵化、行为保守、安于现状、兴趣单一等缺点;如果人的情感稳定性小于其价值稳定性,通常表现为见异思迁、意志薄弱、喜乐无常、兴趣多变等缺点。
6、自觉性教育。价值教育提倡“让学生主动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自觉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的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人的行为活动自始至终都有预先设置的、明确的、稳定的的目标指向,它通过大脑建立和锁定复杂行为的兴奋灶与行为目标的兴奋灶之间的神经联系来实现,使人的随意行动具有明确而强大的约束力,使其不至于成为漫无边际的、盲目的、无规律的活动,它反映了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提高人的价值判断标准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强人的行为与思维的有序性,促进其价值率的最大化。
7、创造性教育。统一价值论认为,信息是价值产生增值的根本源泉,如果没有信息的注入和信息产生,任何生产系统都最多只能进行价值的形式转换,而不会产生任何的价值增值。人类的创新过程在实际上就是信息的生产过程,在本质上就是价值的创造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增强其创造性,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其劳动能力,一个社会只有不断地提高其创造性,才能为社会财富的增值提供不竭的动力
此外,价值教育还包括主观能动性教育、心理独立性教育、意志坚韧性教育、行为自制性教育等内容。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