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进化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一、什么是价值进化论
人类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低等动物、高等动物等具体过程。价值现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而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价值,消除价值理论界存在的诸多争议,就必须了解价值的起源。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过来的,价值现象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它有自己的起源,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
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应用于价值领域,就形成了价值进化论。
二、价值的起源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等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能量: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的客观尺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大脑及机体也是物质世界高度进化的产物,也是物质的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运动是一般物质运动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因此用以衡量人类一切社会运动的运动规模的统一客观尺度也必然是能量。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作用力(如管理能力、综合国力、战斗力、权力等)最终都是自然力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维持和推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价值,必然也是能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人类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消费过程,其物理学意义就是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有序化过程,它需要以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为动力源。
总之,一切价值起源于能量,都是能量的具体表现。
三、生物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
生物的价值关系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生物对于价值关系的反应方式也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是同步进行的,共分为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一)单因素价值与趋性
对于单因素价值的反应方式是趋性。趋性是指生物对单一环境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是生物对外部刺激的定向反应形式,包括趋向性与避离性两种基本形式。趋向性有趋光性、趋热性、趋湿性、趋地性、喜氧性等。避离性有避光性、避热性、避湿性、厌氧性等。如草履虫的趋酸性、臭虫的趋热性和昆虫的趋光性等。趋性是低等生物细胞、生物组织和原生动物常见的反应方式。趋性是生物体内一连串的内部感应性按一定的方向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形成有序化结构,并对外部单一环境因素形成单一的反应,使生物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功能上的相干作用,以加快机体的有序化发展。当这一连串的感应性按正向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正趋性——趋向性。当这一连串的感应性按反向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负趋性——避离性。总之,趋性是低等生物对单因素价值的外界事物最初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
(二)多因素价值与刚性本能
对于多因素价值的反应方式是刚性本能。刚性本能(又称非条件反射)是指若干不同的趋性按一定的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模式,它是低等动物先天形成的、对确定外部刺激所产生的相对固定的反应形式。刚性本能是生物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被动适应环境的一种低等生存方式,它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无需后天训练即可出现的反应。例如,腔肠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机械刺激反射;新生儿的抓握反射、吮吸反射及成人的膝跳反射、抓痒反射等。刚性本能是趋性的发展形式,是对来自某一具体事物的复合刺激的综合性反应,它使生物体与外部环境产生更高层次的相干性,形成更高级的有序结构。总之,刚性本能是较低等生物对多因素价值的外界事物较初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趋性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趋性具有更多的目的性,是得到升华的趋性。
(三)可变性价值与弹性本能
对于可变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弹性本能。弹性本能(又称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随条件而变化的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无关刺激成为非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机体在生存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条件反射可以使动物学习和记忆与非条件反射有关的、但又完全不同的新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大脑皮层在机能上暂时联系的建立或接通,它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有了条件反射,动物不仅能反映具有直接生理学意义的事物,而且能反映那些具有间接生理学意义的事物。弹性本能使动物能够针对变化了的事物来调整自己的本能行为,使之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比刚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目的性,而且机体通过条件反射可以在刺激本身未到来之前即做出相应反应,使机体活动具有更多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总之,弹性本能是较高等生物对可变性价值的外界事物较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刚性本能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刚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目的性和灵活性。
(四)多样性价值与知性
对于多样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知性。知性(包括概念与形象)是高等动物在众多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普遍、更为抽象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所产生的抽象认识。其中,人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抽象认识就形成了概念,人对事物外部联系的抽象认识就形成了形象。概念与形象是对学习得来的东西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使人的行为模式具有更多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使人不仅能够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主动地选择环境。由于学习得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往往是零碎的、无规律的和盲目的,人们经常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自觉地运用,只有形成概念和形象以后,才会从中理出一条“主线”来,并按照这条“主线”所确定的逻辑方向将学习得来的东西排列起来。通过抽象与形象,人既可以对不同刺激事物采取相同的反应方式,也可以对同一刺激事物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使人的反应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和目的化。例如,同样是有害物,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逃避、攻击或防护等多种反应方式。总之,知性是很高等生物(如猿猴、猩猩等)对多样性价值的外界事物很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弹性本能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弹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目的性。
(五)多层性价值与理性
对于多层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理性。理性(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高等动物在知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反应方式,它借助于语言、文字或图像将知性所形成的各种基本概念或基本形象以第二信号系统形式固定在人的大脑之中,并在大脑内部对其进行更为复杂的、更长系列的、更深层次的“趋性”、“刚性本能”、“弹性本能”和“知性”等形式的反应。其中,人对各个基本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就形成了抽象思维,人对各个基本形象之间联系的认识就形成了形象思维。理性是人类对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反射”式的反应活动,它能找出各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形象之间更普遍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从而发现事物之间更普遍、更抽象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例如,人们通过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形成了“水”、“向……去”、“低处”、“流动”等名词、介词、形容词、动词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条件反射建立了一种相互联系,从而得出了“水往低处流”这么一条逻辑法则。抽象思维就是人类大脑通过对各个基本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条件反射活动,以建立新的逻辑联系,形成相应的判断、推理、定律、假说等逻辑法则,而这些逻辑法则又可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投入下一步的抽象思维,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逻辑法则;形象思维就是人类大脑通过对各个基本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条件反射活动,以建立各种基本形象之间新的逻辑联系,从而形成相应的形象法则,而这些形象法则又可作为一种新的形象,投入下一步的形象思维,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形象法则。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以抽象思维为导向。理性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也因此具有无限发展的能力。由于理性使各个概念或形象之间建立了辩证的逻辑联系,人类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刺激产生不同层次的反应。例如,人有时为了维护或追求高层次的利益,自觉地牺牲低层次的利益;人有时为了有效地消灭某一事物,暂时地故意放任该事物的发展。总之,理性是最高等生物(即人类)对多层性价值的外界事物最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知性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知性具有更多的目的性。
综上所述,从生物角度来看,价值起源于能量,经历了单因素价值、多因素价值、可变性价值、多样性价值和多层次价值等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四、人类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
价值进化论
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人类对于价值关系的反应方式就是情感,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一般来说,人类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共分为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一)食物能量和食欲
对于动物来说,最原始的价值就是食物能量,即食物中所含有的、可以被生物体所吸收、所利用的生物化学能。
动物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入食物,这些食物之中蕴藏着化学能量,通过合成代谢来吸收能量作为能量储备,通过分解代谢过程来释放能量,人体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恒定的体温条件下,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此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直接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另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贮存,提供机体维持体温所需热能,肌肉收缩所需机械能,神经冲动传导所需电能,吸收与分泌所需化学能等。
食物中所蕴藏的能量是一种有序化能量,因为动物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按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充分的吸收与利用。食物主要包括淀粉、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其能量的利用是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有氧代谢,其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并以某种或某几种有机磷酸脂形式来贮存化学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三磷酸腺苷(ATP),这些有机磷酸脂通过全身的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为各种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机体,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对于动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食物。对于植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阳光。
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一般来说,动物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是对于食物能量之间的竞争,虽然,有时也围绕其它生态要素(如阳光、水与空气等)来进行竞争,但对于食物能量的竞争是最根本的、最持久的。
总之,价值的原始胚胎就是食物能量,其它高级形式的价值都是以食物能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对于食物能量的反应方式就是食欲、饿等。
(二)温饱类价值和温饱类情感
除食物能量之外,生命机体还需要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生态元素,这些生态元素虽然不含有能量,却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态元素构成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既不缺乏,也不多余,它们构成了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短缺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通过调整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来逐渐适应这种短缺。例如,骆驼能在水源贫乏、昼夜温差无常的浩瀚沙漠里长途跋涉,而获得了“沙漠之舟”的称号,它的耐旱能力主要依靠以下手段:驼峰中的大量脂肪可以氧化成水;通常不出汗,体温也不上升,排尿少,肝脏能把大部分尿素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得天独厚的鼻子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企鹅能在非常寒冷的北极中生存,主要是依靠浓密的、带有油脂的羽毛和厚厚的皮下脂肪层保暖;它们常常彼此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向外,外部的企鹅会轮流转到较温暖的中间去,企鹅这种团结一致的做法保留了自身大量的热量。不过,为了适应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短缺,生命机体所进行的这些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的调整必然会耗费更多的食物能量,即以食物能量的额外消耗为代价的,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也就是说,某一生态元素的缺乏对于生命机体的负价值等于它所额外消耗的食物能量。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富余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节约相应的食物能量,即某一生态元素的富余对于生命机体的价值等于它所节约的食物能量;
由此可见,除了食物能量,生命机体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态元素(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都属于温饱类价值,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食物能量产生替代和补偿等作用,其使用价值量等于它们所替代和补偿的标准食物能量。
对于温饱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温饱类情感,主要有:痛、痒、苦、渴、热等。
(三)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和安全与健康类情感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生命机体(较低等动物)就会逐渐产生对于安全与健康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安全与健康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机体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从而减少个人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机体阻力和外部环境阻力。如果没有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就只能停留在温饱类价值的消费阶段和生产阶段,多余的劳动能力只能用于生产更多温饱类价值的产品,其结果是不断增加低素质的人口数量,而无法提高人口的质量。
2、由于任何生命机体都有可能因为内部的健康原因和外部的安全原因而丧失其生命或丧失其劳动能力,使劳动潜能在转化为个体的劳动量时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安全与健康价值可以降低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安全与健康类情感主要有不舒服、不安心、担心、恐惧、头晕、耳鸣、肚子胀等。
(四)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和人尊与自尊类情感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较高等动物(如猴子、猩猩等)还会逐渐产生对于人尊与自尊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从而减少个人社会化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心理阻力和外部社会阻力。如果没有人尊与自尊类价值,人就只能停留在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消费阶段和生产阶段,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系,就不能组成具有很高价值效率的社会分工与合作,就不可能创造大量的劳动工具和发明先进的劳动手段,多余的劳动能力只能用于生产更多安全与健康类、温饱类价值的产品,其结果是不断增加低素质的人口数量,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
2、由于任何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个人的特长与愿望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不相符合,他所提高的产品与服务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丧失其社会生命或社会化劳动能力,使个人所付出的劳动量在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价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人尊与自尊价值可以降低劳动量转化为劳动价值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对于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人尊与自尊类情感,主要有自豪、自卑、轻蔑、谦虚、归属感等。
(五)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和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人类就会逐渐产生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精神环境和外部人文环境,从而减少个人的理想化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精神阻力和外部人文阻力。
2、由于社会腐败、人性弱点、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等原因,许多得到社会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如假冒伪劣产品、毒品、黄性制品等)并不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即许多社会的现实需要并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符合,使社会认可的劳动价值在转化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产品使用价值时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可以降低劳动价值转化为产品使用价值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主要有抱负感、超越感、成就感、失落感、使命感等。
综上所述,从人类角度来看,价值起源于能量,经历了食物能量、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五个具体进化阶段。所有形式的价值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层次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在更大范围、更持久、更可靠地维护和更有效地利用低层次价值,但高层次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人类的进化大致经历了从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低等动物、高等动物等具体过程。价值现象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而要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价值,消除价值理论界存在的诸多争议,就必须了解价值的起源。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过来的,价值现象也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它有自己的起源,并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
把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应用于价值领域,就形成了价值进化论。
二、价值的起源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等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能量: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的客观尺度。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大脑及机体也是物质世界高度进化的产物,也是物质的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的、政治的与文化的运动是一般物质运动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因此用以衡量人类一切社会运动的运动规模的统一客观尺度也必然是能量。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作用力(如管理能力、综合国力、战斗力、权力等)最终都是自然力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维持和推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源——价值,必然也是能量特殊的、复杂的表现形式。
事实上,人类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消费过程,其物理学意义就是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有序化过程,它需要以直接或间接的有序化能量为动力源。
总之,一切价值起源于能量,都是能量的具体表现。
三、生物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
生物的价值关系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生物对于价值关系的反应方式也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是同步进行的,共分为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一)单因素价值与趋性
对于单因素价值的反应方式是趋性。趋性是指生物对单一环境因素的刺激所产生的选择倾向性,是生物对外部刺激的定向反应形式,包括趋向性与避离性两种基本形式。趋向性有趋光性、趋热性、趋湿性、趋地性、喜氧性等。避离性有避光性、避热性、避湿性、厌氧性等。如草履虫的趋酸性、臭虫的趋热性和昆虫的趋光性等。趋性是低等生物细胞、生物组织和原生动物常见的反应方式。趋性是生物体内一连串的内部感应性按一定的方向有机地组合起来,以形成有序化结构,并对外部单一环境因素形成单一的反应,使生物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产生功能上的相干作用,以加快机体的有序化发展。当这一连串的感应性按正向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正趋性——趋向性。当这一连串的感应性按反向的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负趋性——避离性。总之,趋性是低等生物对单因素价值的外界事物最初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
(二)多因素价值与刚性本能
对于多因素价值的反应方式是刚性本能。刚性本能(又称非条件反射)是指若干不同的趋性按一定的方向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完整反射弧的反应模式,它是低等动物先天形成的、对确定外部刺激所产生的相对固定的反应形式。刚性本能是生物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步形成的被动适应环境的一种低等生存方式,它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无需后天训练即可出现的反应。例如,腔肠动物和节肢动物的机械刺激反射;新生儿的抓握反射、吮吸反射及成人的膝跳反射、抓痒反射等。刚性本能是趋性的发展形式,是对来自某一具体事物的复合刺激的综合性反应,它使生物体与外部环境产生更高层次的相干性,形成更高级的有序结构。总之,刚性本能是较低等生物对多因素价值的外界事物较初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趋性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趋性具有更多的目的性,是得到升华的趋性。
(三)可变性价值与弹性本能
对于可变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弹性本能。弹性本能(又称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随条件而变化的反射,是在一定条件下无关刺激成为非条件刺激物的信号所引起的反射。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机体在生存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建立于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反射。条件反射可以使动物学习和记忆与非条件反射有关的、但又完全不同的新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大脑皮层在机能上暂时联系的建立或接通,它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之上。有了条件反射,动物不仅能反映具有直接生理学意义的事物,而且能反映那些具有间接生理学意义的事物。弹性本能使动物能够针对变化了的事物来调整自己的本能行为,使之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比刚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目的性,而且机体通过条件反射可以在刺激本身未到来之前即做出相应反应,使机体活动具有更多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总之,弹性本能是较高等生物对可变性价值的外界事物较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刚性本能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刚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目的性和灵活性。
(四)多样性价值与知性
对于多样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知性。知性(包括概念与形象)是高等动物在众多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普遍、更为抽象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所产生的抽象认识。其中,人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抽象认识就形成了概念,人对事物外部联系的抽象认识就形成了形象。概念与形象是对学习得来的东西所做的归纳与总结,使人的行为模式具有更多的系统性和目的性,使人不仅能够适应复杂的生存环境,而且还能主动地选择环境。由于学习得来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往往是零碎的、无规律的和盲目的,人们经常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自觉地运用,只有形成概念和形象以后,才会从中理出一条“主线”来,并按照这条“主线”所确定的逻辑方向将学习得来的东西排列起来。通过抽象与形象,人既可以对不同刺激事物采取相同的反应方式,也可以对同一刺激事物采取不同的反应方式,使人的反应方式多样化、灵活化和目的化。例如,同样是有害物,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逃避、攻击或防护等多种反应方式。总之,知性是很高等生物(如猿猴、猩猩等)对多样性价值的外界事物很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弹性本能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弹性本能具有更多的目的性。
(五)多层性价值与理性
对于多层性价值的反应方式是理性。理性(包括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高等动物在知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反应方式,它借助于语言、文字或图像将知性所形成的各种基本概念或基本形象以第二信号系统形式固定在人的大脑之中,并在大脑内部对其进行更为复杂的、更长系列的、更深层次的“趋性”、“刚性本能”、“弹性本能”和“知性”等形式的反应。其中,人对各个基本概念之间联系的认识就形成了抽象思维,人对各个基本形象之间联系的认识就形成了形象思维。理性是人类对第二信号系统所进行的“反射”式的反应活动,它能找出各个基本概念或基本形象之间更普遍的内在联系与本质区别,从而发现事物之间更普遍、更抽象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例如,人们通过生产与生活的实践,形成了“水”、“向……去”、“低处”、“流动”等名词、介词、形容词、动词的概念,这些概念之间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条件反射建立了一种相互联系,从而得出了“水往低处流”这么一条逻辑法则。抽象思维就是人类大脑通过对各个基本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条件反射活动,以建立新的逻辑联系,形成相应的判断、推理、定律、假说等逻辑法则,而这些逻辑法则又可作为一种新的概念,投入下一步的抽象思维,以形成更高层次的逻辑法则;形象思维就是人类大脑通过对各个基本形象进行深层次的条件反射活动,以建立各种基本形象之间新的逻辑联系,从而形成相应的形象法则,而这些形象法则又可作为一种新的形象,投入下一步的形象思维,以形成更高层次的形象法则。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人类理性思维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抽象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以抽象思维为导向。理性的发展是无限的,人类也因此具有无限发展的能力。由于理性使各个概念或形象之间建立了辩证的逻辑联系,人类才能对不同层次的刺激产生不同层次的反应。例如,人有时为了维护或追求高层次的利益,自觉地牺牲低层次的利益;人有时为了有效地消灭某一事物,暂时地故意放任该事物的发展。总之,理性是最高等生物(即人类)对多层性价值的外界事物最高级的有序化反应方式,是对知性所作的修正、扩展和综合,使知性具有更多的目的性。
综上所述,从生物角度来看,价值起源于能量,经历了单因素价值、多因素价值、可变性价值、多样性价值和多层次价值等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四、人类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
价值进化论
人类价值关系的发展过程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它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人类对于价值关系的反应方式就是情感,那么人类情感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既有缓慢的量变,也有快速的质变,也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自然的、分层次、分阶段的进化过程。把情感看成是人类的独有物是不科学的、唯心的,把情感简单地分为本能式情感和能动式情感两大类也是机械的、教条的。一般来说,人类的价值关系与反应方式的进化过程是同步进行的,共分为五个具体的进化阶段。
(一)食物能量和食欲
对于动物来说,最原始的价值就是食物能量,即食物中所含有的、可以被生物体所吸收、所利用的生物化学能。
动物在其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界摄入食物,这些食物之中蕴藏着化学能量,通过合成代谢来吸收能量作为能量储备,通过分解代谢过程来释放能量,人体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恒定的体温条件下,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进行的,此氧化过程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直接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另一部分以化学能形式贮存,提供机体维持体温所需热能,肌肉收缩所需机械能,神经冲动传导所需电能,吸收与分泌所需化学能等。
食物中所蕴藏的能量是一种有序化能量,因为动物机体可以通过相应的生物化学反应,按照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充分的吸收与利用。食物主要包括淀粉、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其能量的利用是人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有氧代谢,其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水,并以某种或某几种有机磷酸脂形式来贮存化学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三磷酸腺苷(ATP),这些有机磷酸脂通过全身的细胞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为各种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行提供能量。
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机体,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对于动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食物。对于植物来说,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主要来源于阳光。
生物系统中的食物链就是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一般来说,动物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是对于食物能量之间的竞争,虽然,有时也围绕其它生态要素(如阳光、水与空气等)来进行竞争,但对于食物能量的竞争是最根本的、最持久的。
总之,价值的原始胚胎就是食物能量,其它高级形式的价值都是以食物能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对于食物能量的反应方式就是食欲、饿等。
(二)温饱类价值和温饱类情感
除食物能量之外,生命机体还需要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生态元素,这些生态元素虽然不含有能量,却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在正常情况下,这些生态元素构成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既不缺乏,也不多余,它们构成了生命机体的基本生存环境。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短缺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通过调整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来逐渐适应这种短缺。例如,骆驼能在水源贫乏、昼夜温差无常的浩瀚沙漠里长途跋涉,而获得了“沙漠之舟”的称号,它的耐旱能力主要依靠以下手段:驼峰中的大量脂肪可以氧化成水;通常不出汗,体温也不上升,排尿少,肝脏能把大部分尿素再循环,而不会造成尿中毒;得天独厚的鼻子能降低呼气的湿润度,从而节约水分;血液中有一种特殊的高浓缩的蛋白质,这种血浆蛋白仍能维持血液中的水分,保证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保证体核向体表的热扩散,增加了高温脱水状态下的存活力。企鹅能在非常寒冷的北极中生存,主要是依靠浓密的、带有油脂的羽毛和厚厚的皮下脂肪层保暖;它们常常彼此紧紧地挤在一起,背部向外,外部的企鹅会轮流转到较温暖的中间去,企鹅这种团结一致的做法保留了自身大量的热量。不过,为了适应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所出现的短缺,生命机体所进行的这些生理机制和行为机制的调整必然会耗费更多的食物能量,即以食物能量的额外消耗为代价的,从而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也就是说,某一生态元素的缺乏对于生命机体的负价值等于它所额外消耗的食物能量。
当这些生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富余时,生命机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节约相应的食物能量,即某一生态元素的富余对于生命机体的价值等于它所节约的食物能量;
由此可见,除了食物能量,生命机体所需要的基本的生态元素(水份、空气、阳光、无机盐等)都属于温饱类价值,它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食物能量产生替代和补偿等作用,其使用价值量等于它们所替代和补偿的标准食物能量。
对于温饱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温饱类情感,主要有:痛、痒、苦、渴、热等。
(三)安全与健康类价值和安全与健康类情感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生命机体(较低等动物)就会逐渐产生对于安全与健康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安全与健康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机体环境和外部生活环境,从而减少个人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机体阻力和外部环境阻力。如果没有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就只能停留在温饱类价值的消费阶段和生产阶段,多余的劳动能力只能用于生产更多温饱类价值的产品,其结果是不断增加低素质的人口数量,而无法提高人口的质量。
2、由于任何生命机体都有可能因为内部的健康原因和外部的安全原因而丧失其生命或丧失其劳动能力,使劳动潜能在转化为个体的劳动量时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安全与健康价值可以降低劳动潜能转化为劳动量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安全与健康类情感主要有不舒服、不安心、担心、恐惧、头晕、耳鸣、肚子胀等。
(四)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和人尊与自尊类情感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较高等动物(如猴子、猩猩等)还会逐渐产生对于人尊与自尊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心理环境和外部社会环境,从而减少个人社会化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心理阻力和外部社会阻力。如果没有人尊与自尊类价值,人就只能停留在安全与健康类价值的消费阶段和生产阶段,就不能形成强大的社会关系,就不能组成具有很高价值效率的社会分工与合作,就不可能创造大量的劳动工具和发明先进的劳动手段,多余的劳动能力只能用于生产更多安全与健康类、温饱类价值的产品,其结果是不断增加低素质的人口数量,而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口的质量。
2、由于任何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个人的特长与愿望与社会的现实需要不相符合,他所提高的产品与服务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从而丧失其社会生命或社会化劳动能力,使个人所付出的劳动量在转化为社会所需要的劳动价值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人尊与自尊价值可以降低劳动量转化为劳动价值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对于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人尊与自尊类情感,主要有自豪、自卑、轻蔑、谦虚、归属感等。
(五)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和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
随着生物的不断进化,人类就会逐渐产生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价值需要,这是因为人尊与自尊类价值可以产生两个方面的作用:
1、为个人劳动能力(尤其是脑力劳动)的发展提供和谐而优良的内部精神环境和外部人文环境,从而减少个人的理想化劳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内部精神阻力和外部人文阻力。
2、由于社会腐败、人性弱点、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等原因,许多得到社会认可的产品和服务(如假冒伪劣产品、毒品、黄性制品等)并不利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即许多社会的现实需要并不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相符合,使社会认可的劳动价值在转化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实际所需要的产品使用价值时存在一定的失效概率,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可以降低劳动价值转化为产品使用价值过程中的失效概率。
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的反应方式就是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情感,主要有抱负感、超越感、成就感、失落感、使命感等。
综上所述,从人类角度来看,价值起源于能量,经历了食物能量、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等五个具体进化阶段。所有形式的价值都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渐发展起来的,高层次价值的客观目的在于在更大范围、更持久、更可靠地维护和更有效地利用低层次价值,但高层次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