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翻车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缘起编辑本段回目录
丰田翻车门一份长达75页的起诉书,让日本丰田汽车再次卷入质量门漩涡。这家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被控隐瞒和销毁了与300余起翻车致伤、致死有关的信息,以消匿其车辆在工程设计与安全测试中的违规行为,来逃避法律制裁。
提起诉讼的是丰田汽车北美公司前雇员迪米特斯·比勒(DimitriosP.Biler)。2003年4月15日,比勒以调查丰田翻车事故国家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身份加入丰田汽车公司,比勒为丰田汽车美国公司服务至2007年。这份厚厚的起诉状其实已于2009年7月24日提交给了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
事件曝光后,丰田美国方面给予了否定,认为比勒的说法并不正确,而且起诉书存在部分误导的成分。但丰田美国公司的律师团给出的谨慎表态耐人寻味,他们说,“比勒无权披露如此高级别的商业秘密。”
披露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比勒加盟丰田后,他发现丰田汽车并没有外界看来那般华美,在其涉猎的工作范围内,丰田所能提供的电子信息技术异常匮乏。这样操作人员会很容易消除对丰田不利的信息。于是,他有了一个构想,为丰田翻车事故做合理的计划,减少人为因素对事故真实性判断的左右。他曾多次向公司的监管层提出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进展。通过丰田美国公司方面的信息可以发现,比勒的工作完成得相当出色。在36个月中,他成功地处理了12起案件。2008年4月3日,丰田美国销售部副总裁和法律总顾问查尔斯.雷诺兹在给比勒的一份信中说:“2003年至2007年之间,您努力工作,全力奉献,殚精竭虑,完美无缺的法律执行和审判技巧,以及高屋建瓴的判断能力,大大减少了丰田公司的赔偿金和对丰田公司的翻车事故诉讼。”
但热情洋溢的肯定,并没有掩饰双方的分歧。如何合理处理事故信息方面的态度,一直左右着他们的内心。以目前的信息判断,这是双方分道扬镳的关键。他说,在为丰田美国公司服务时,获知公司未能顺利从相关子公司得到相关数据,便着手开始搜集,并希望借此完成曾经的构想。但真实的情况是,那些数据获得丰田美国公司认可已销毁,它牵涉到300起翻车事故。他曾经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当他与公司高管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时,2007年9月17日,比勒离职,获得了370万美元的遣散费。比勒认为,他当时是被迫离职。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8月31日,比勒对他控告丰田的目的进行了公开说明。
旧案重启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今日美国报》网站2009年9月4日报道,从得克萨斯州到加州,美国各地律师看到比勒诉丰田案后,纷纷要重启本已输掉的对丰田诉讼案。
达拉斯律师特雷西说,他手上有15起丰田汽车翻车事件的民事诉讼,案件包括各种型号的丰田汽车。当看到丰田前律师告老东家隐藏安全数据的指控后,特雷西表示要重启存在手中多年的案子。他表示,“重启案件是因为丰田涉嫌欺诈,它还删除和拒不出示相关文件。很显然,丰田的内部测试报告和其他相关文件应该公之于众供仔细考量。”
与特雷西相似,加州律师麦科恩也于上周表示重启手中的两个丰田翻车案,阿肯色州的特纳律师也要重启自己手中的几个丰田翻车案。
加利福尼亚中部地方法院将在2009年9月14日就丰田翻车门诉讼案举行第一次听证会。
引发质量危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1月28日,丰田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36万辆汽车。2009年8月25日,丰田在中国召回68.83万辆汽车,创下中国自实施召回制度以来的规模之最。
这一态势,自2000年以来时有发生。2005年,丰田在日本的召回创下历史之最。以高质量铸造的“丰田神话”就此转变。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调查表明,丰田汽车在事发前,已经知道其产品存在缺陷,却没有及时召回。丰田汽车由此成为负面典型。在追求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过程中,丰田对质量的控制开始削弱。虽然丰田表示,召回事件与成本控制没有直接关系,但各方的调查还是否定了丰田的说法。日本《经济新闻》当时的调查显示:“丰田公司增强危机意识,出台了对策,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多车型零部件的通用恰适得其反,这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
2009年6月,在丰田章男成为丰田的新社长后,将产品质量摆到了规模之前。为此,丰田开始削减部分市场的生产规模。其与通用成立的新联合工厂将在8个月后关闭,这导致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对丰田的指责之声日渐高涨。就在业界等待丰田汽车重新归来的时候,比勒将难题扔给了丰田章男。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