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观察法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大量观察法(method of mass observation)
什么是大量观察法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量观察法是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从社会现象的总体出发,对其全部单位或足够多数单位进行数量观察的统计方法。
大量观察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是在诸多因素错综复杂的作用下形成的。总体内的各个单位,由于各自的具体条件不同,既受到共同起作用因素的支配,也受着某些特殊的、暂时的因素的影响,使得它们的数量变化带有一定程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统计不能任意抽取个别或少数单位进行观察,而要调查研究总体的足够多数单位,消除偶然性,才能揭示社会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例如,为了研究城乡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程度,就要观察足够多数的职工、农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统计研究应在对被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调查对象的明确范围,进而运用大量观察法,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计调查。但是,统计研究在防止任意抽选个别单位进行观察的同时,并不排斥从现象联系中选择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社会经济统计要把大量观察和典型调查结合应用。
由大量观察法谈统计总体的概念 编辑本段回目录
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在于研究社会经济事物的总体数量表现,大量观察法之所以能够戚为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其原因就是只有通过大量观察,才能使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菲本质的偶然因素相互抵消或削弱,以便能够显示出整个现象的一般特征,即统计规律,它的意义在于使观察值与实际的总体量之间误差尽可能缩小,甚至归于消失。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只对少数的社会事物进行观察是不够的,必须进行足够大量的观察。那么,从理论上怎样定义大量观察的对象呢?一般认为,大量观察法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个体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综合、归纳、推断和分析的方法。通常的解释为: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面确定鼬,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社会现象的全体事物,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事物称为单位,总体与单位之间这种集合与元素之间白跌系,决定了只有对足够大量、而非个别的单位进行观察,才能从具有各种变异表现的个体量中综合得到总体量的认识结果。例如,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我们不可能仅对个别职工的观察来得到全体职工工资水平的综合特征。再如研究某地区社会商品零售额,也必须对该地区足够多的,甚至全部的商业零售企业进行观察。
由此可见,大量观察的对象就是总体中足够大量的单位。但是,通常教科书中定义的总体和单位属于一种静态分析意义上的空闯范围 因此上述大量观察的对象仅仅局限于由大量个体事物所组成的“空间总体 ,其调查研究活动只能是属于静态分析意义上的大量观察,而对这些社会事物在不同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应该如何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大量观察呢?仍以上述两例说明,若研究目的为“研究菜企业工人历年工资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按前述总体和单位的定义来解释,总体仍然是该企业所有的职工,其中每个职工是一个单位。然而此时就统计研究目的而言,大量观察的对象显然不是着眼于观察的职工是否多,而是该企业职工总体的工资水平指标值所处的时间是否大量,即工资指标作为一种发展水平在时间数列中的项数是否足够大量;同理,若“研究某地区历年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动态化规律”,大量观察的要求也不再是关心以所有商业零售企业为总体中的企业数足够与否,而 要求观察该地区足够大量时间上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即社会商品零售额时间数列的项数要足够大量。显而易见.大量观察法在动态分析中的观察对象已不是一般定义的空间总体中的大量单位,而是要求对某一特定总体在“大量时间”上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
大量观察法作为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其理论定义科学与否对整个统计学理论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量观察的对象究竟是什么”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可以考 从两个途径解决矛盾,其一是在原来的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定义基础上。霞新定义大量观察法中的观察对象,即大量观察法是对社会事物的大量数量表现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对象是足够多的变量,而不是足够多的单位;其二是在保持大量观察法原有定义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定义作出新的解释,以保证统计基本概念之间逻辑关系上的严密性,这里解释倾向后一种观点的理由,如下:
众所周知,空间和时间,就哲学意义而言它们是社会事物运动的基本形式,但并非事物本身。举例来说,在特定的研究目的下,“职工”或“商业零售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事物,总有某一定的时空运动形式,统计研究从根本上说则是着眼于这种运动形式总体上的数量特征,大量观察法就是实现这种认识要求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当我们研究社会事物的空间运动形式时,该事物的整个运动空间就构成了统计研究的总体范围,这个空间总体中的每个最基本的运动“单元”就是单位;而当我们研究社会事物的时间运动形式时,该事物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时间) 就构成了统计研究的总体范围,这个时间总体中的每个最基本的时间“单元”就是单位 我们将上述的空间总体称为静态总体,将上述的时间总体称为动态总体。例如:针对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研究,若观察分析其空间变化状态,则“该企业的全体职工”就是统计研究的静态总体,单位是其中的每个职工,大量观察的对象就是以满足研究目的要求为标准的全部或足够多的职工,由此进一步可知,此时每个职工的“工资额”是一个静态观察标志,全体职工的“平均工资”是一个静态综合指标;若研究其历年的动态变化趋势,则该企业全体职工工资水平这一现象所发生变化的‘‘时间范围 就构成了统计研究的动态总体,其中每一年就是一个单位,大量观察的对象是以满足研究目的要求为标准的全部或足够多的时间年份,此时每年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是动态的第一性观察标志,每年的“平均工资”是动态的第二性观察标志,历年的“总平均工资 或‘‘平均工资趋势变动值”是动态综合指标。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是社会经济事物,其研究内容为这些社会经济事物在各种运动形式下的总体数量特征,即在一定的空间或时间条件下的总体量,为了得到总体量(指标),必须对足够大量的空间或时间范围进行观察,搜集静态或动态的个体标志表现,这种研究内容的时空运动形式与大量观察的结果——标志表现之间的关系可图示如下:
(图一)
由此可见,若在特定的时空荟件下综合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则一定的时空范围就构成了这种现象的运动形式,也就是统计研究的总体。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统计总体可以分为静态总体与动态总体,与此相应,构成总体的单位也有静态与动态之分,现象的标志与指标也都分别具有静态属性与动态属性,由此也进一步决定了大量观察法必须对足够大量的静态总体中的单位和动态总体中的单位进行调查,以分别得到标志的静态表现(见图二)和动态表现(见图三),然后据其综合归纳为总体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最近新版的统计学原理教科书中已经开始对总体与单位的概念有了新的解释,例如:“对于总体单位,要注意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是静态现象,也可以是动态行为”。但是这里的解释在文字表述上似有模糊之处,“静态现象 或“动态行为 不能看作是总体单位,而应是标志表现,静态的个体空间或动态的单位时间才是总体单位。即使研究的内容为随机现象(行为),其总体仍然是由大量的相互独立的随机试验的时空范围构成的,这种试验在现实的时空范围中以一种抽象的运动形式?(试验次数)而存在,每次试验是一个单位,在不同空间上的大量试验和不同时间上的多次试验分别构成了静态总体与动态总体,而随机现象(行为)是这些随机试验的结果,是每次试验这一单位身上的标志表现,而不是单位本身。从大量观察法的应用来看,只有进行多次的大量实验,才能得到显示大数定律的随机现象的分布规律,因此,确切的提法似应为:“对于总体单位,要注意根本研究问题的不同,可以是静态的个体空间,也可以是动态的单位时间,而静态现象或动态行为则是总体单位在特定的空间或时间上的标志表现。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大量观察法 典型调查 动态分析 动态指标 大数定律 工资总额 总体 时间数列 标志表现 统计 统计分组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