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学校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山东理工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之优秀人才为根本使命。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这里可以修读多学科的优质课程,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教诲,领略学术前沿的风景,从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和智者的光辉;可以浏览图书馆几百万册的丰富藏书,利用省内一流的网络技术平台获取信息,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里动手操作,从而品味知识的精深和求知的乐趣;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重要赛事,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潮,深切感受创造的激情和收获的欣喜。建校50多年来,十几万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从这里走出,他们铭记“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而“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也在这里不断积淀和丰厚,激励着后来的学子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学校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一群卓然有成、不断进取的教师汇聚校园,其中,既聘有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我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我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内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我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先生,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我国最早从事快速成型与制造(RP&M)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著名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先生,又有一批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等,他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勉教学,潜心研究,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厅确立的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特色学科。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实施《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设立在我校的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20余所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先后与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广交朋友,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欢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入读,共建多种文化互相交融、和谐发展的良好平台;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把本校的学生送到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使他们深入了解世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校园无闲处,处处皆育人”。学校“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的美丽校园,使33000多名学生、2600多名教职工在穿寒涉暑的四季轮回中,于勤奋读书、精心治学之余,尽情领略着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与美。
山东理工大学以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社会需要之优秀人才为根本使命。学校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在这里可以修读多学科的优质课程,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教诲,领略学术前沿的风景,从中体会科学的力量和智者的光辉;可以浏览图书馆几百万册的丰富藏书,利用省内一流的网络技术平台获取信息,在设施先进的实验室里动手操作,从而品味知识的精深和求知的乐趣;还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全国性重要赛事,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潮,深切感受创造的激情和收获的欣喜。建校50多年来,十几万基础扎实、作风朴实、实践与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从这里走出,他们铭记“厚德、博学、笃行、至善”的校训,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而“无私奉献,追求卓越”的校风和“德业双修,学而不厌”的学风也在这里不断积淀和丰厚,激励着后来的学子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治校兴业,人才为先;治教兴学,惟在得人。学校把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引进、培养、聘用并举,一群卓然有成、不断进取的教师汇聚校园,其中,既聘有我国有限几何研究的创始人、我国最早从事编码学和密码学研究的数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万哲先先生,我国力学和复合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国内复合材料力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先生,我国海底科学(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的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金翔龙先生,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厚泽先生,我国最早从事快速成型与制造(RP&M)技术的知名专家和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先生,著名机械设计与数字化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先生,又有一批国家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级拔尖人才等,他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勉教学,潜心研究,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重点、突出特色”的学科建设方针,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品牌学科。现有7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文化厅确立的文化艺术类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校级特色学科。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不断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积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力实施《山东理工大学服务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科研力量,组建学术团队,选定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和依托设立在我校的中国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承担了一批大项目、大课题。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设立了山东省数控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汽车研究设计院汽车研究所、淄博市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山东工程机械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工程机械研究所、山东省汽车工业总公司车辆测试中心、中国五征产品设计发展中心等20余所科技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科技难题,成为山东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坚持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先后与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广交朋友,开展卓有成效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校欢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入读,共建多种文化互相交融、和谐发展的良好平台;学校也积极创造条件把本校的学生送到世界各地的高等学府学习深造,使他们深入了解世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校园无闲处,处处皆育人”。学校“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人文化”的美丽校园,使33000多名学生、2600多名教职工在穿寒涉暑的四季轮回中,于勤奋读书、精心治学之余,尽情领略着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的诗情画意,感受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与美。
院系设置编辑本段回目录
机械工程学院 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
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外国语学院 法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美术学院 音乐学院
体育学院 国防教育学院
远程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编辑本段回目录
山东理工大学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立校之本,按照“汇聚人才、培育团队、成就大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针,坚持培养、引进、聘用并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教学科研能力强、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20人,其中,高级职称74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聘有6名院士分别担任学校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此外,还有96位国内外学术造诣精深的学者和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 广大教师敬业爱岗,潜心教学科研,形成了严谨治学、精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科 学 研 究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学校坚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在机械电子、车辆工程、农业机械、材料、化工、生命科学等领域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现有1 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陶瓷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工程技术研究院, 7个省级重点学科—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农业机械化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应用化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精密模具实验室、结构分析与动力学实验室和先进复合材料实验室, 1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清洁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纺织化学品与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化设计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车辆工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压电网暂态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道路智能控制与安全运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矿山尾矿资源化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光纤通信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科研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承担了“生物质裂解液化技术”、 “基于三角曲面造型技术的产品逆向设计与制造系统”、“中空纤维陶瓷膜空分制氧系统”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农产品低温挤压加工工艺、机械设备及其应用成果转化”等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0余项,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年度科技经费达到4000多万元。三年来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400余项,鉴定项目52项,申请专利141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2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3项,“钕铁硼永磁发电装置可控整流稳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06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按照“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科研工作方针,学校积极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工作。在齐文化研究、产业经济学、生态文化、管理科学、法学、情报学、体育学与艺术学等领域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力。现有2个省级研究基地——齐文化研究基地和产业经济研究基地;3个省文化艺术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齐文化研究;同时,学校还成立了 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服务于当地经济发展。 近年来,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三年来,共承担省级及以上级各类课题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发表论文150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700余篇;出版专著40余部;各类纵、横向到位项目经费近300万元;获得各级各类社科奖励200余项,其中省部级奖励15项。
国际交流编辑本段回目录
山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积极巩固和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关系。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奥地利、韩国以及日本等国家的四十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学校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通过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2年至今已引进国外智力123人次。外籍教师举办的“外籍教师英语系列讲座”和“英文经典影片欣赏”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培养外国留学生473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我校大规模招收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访问学者、优秀在校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合作科研和留学。选派出国留学人员219人。
我校积极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促进办学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的有关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将进一步构建国际化办学平台,努力形成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实施国际教育“双百”计划,每年派出留学生和招收国外留学生各100名。
山东理工大学愿与更多的国外高校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学校重视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通过聘请高层次的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和讲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2年至今已引进国外智力123人次。外籍教师举办的“外籍教师英语系列讲座”和“英文经典影片欣赏”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我校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培养外国留学生473人。完善的规章制度和优良的办学条件为我校大规模招收留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选派访问学者、优秀在校生赴国外友好学校合作科研和留学。选派出国留学人员219人。
我校积极探索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渠道,促进办学国际化进程。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的有关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将进一步构建国际化办学平台,努力形成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实施国际教育“双百”计划,每年派出留学生和招收国外留学生各100名。
山东理工大学愿与更多的国外高校携手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山东理工大学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