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加尔布雷斯(1908~2006 )
Galbraith,John Kenneth
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1930 年获安大略农学院文学士学位。1933 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曾任美国价格管理局局长助理、民主党顾问委员会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担任过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政府顾问。1961~1963 年任美国驻印度大使。1972 年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加尔布雷斯继承美国制度学派的传统,坚持以制度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把资源配置与利用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错误,把经济学分为微观宏观是一种不幸。经济学研究要改变重物轻人,只看产值不见福利的倾向。他研究了广泛的课题,使制度经济学成为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从制度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二元体系理论。认为美国社会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计划体系由1000家大公司组成,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控制着市场和价格,从而也控制着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则由1200万小企业、农场、个体经营者组成,完全听任市场支配。由于计划体系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美国这种丰裕社会存在各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失调、通货膨胀与失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国家力量使两种体系的权力与收入平等化。称实现两种体系平等化的社会为新社会主义。著有《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29年的大崩溃》、《丰裕社会》、《 经济发展》、《 新工业国》、《经济学、和平与欢笑》、《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不确定的年代》等。
加尔布雷斯的观察和思考,紧密地贴着时代。研究加尔布雷斯的思想,就是研究美国1930年代以来整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要在方法论上和学术谱系上明确加尔布雷斯的真正位置,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一种说法,加尔布雷斯是“美国老制度学派”的第二代传人,第一代是指凡勃伦和康芒斯。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准确。加尔布雷斯固然敬佩凡勃伦,强调制度分析,但绝不会像凡勃伦那样情绪激烈地反对奢侈、腐化。加氏要冷静很多,对社会阶层的认识和划分也与凡勃伦截然不同,硬是要寻出两者之间的承接关系未免牵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加尔布雷斯是凯恩斯主义者。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加尔布雷斯一生服膺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但只是借用他的视角,没有应用他的方法。两人有一些共同的结论,但所用方法完全不同。凯恩斯那里是没有加尔布雷斯那种社会阶层分析的,加尔布雷斯也没有真正实践过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经济思想史家赖斯曼的《托尼、加尔布雷斯与斯密:国家与福利》将加尔布雷斯与亚当·斯密和英国经济史学家托尼相提并论,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过去很多人强调斯密的经济学家身份,现在看来未免狭隘。随着对斯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者逐渐还原出他的道德哲学家的本来面目。斯密想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运作给出一套整全的方案,并且实在地推进人性的改进,这种努力在《道德情操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加尔布雷斯也正是斯密和托尼这样的经济学家。他和斯密、托尼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三位都重视本国利益,追求人民福利,以开放的心态听取意见,以积极的努力推行政府改良。他们并不看重纯粹理论研究,而是注重政策在现实中的作用。斯密的政治立场非常复杂,但肯定不是某些人归纳的极端市场主义者,而托尼和加尔布雷斯则是明显的左翼自由主义者,都有追求社会公正的博大情怀。
Galbraith,John Kenneth
美国经济学家。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1930 年获安大略农学院文学士学位。1933 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硕士学位,193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曾任美国价格管理局局长助理、民主党顾问委员会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担任过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政府顾问。1961~1963 年任美国驻印度大使。1972 年被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
加尔布雷斯继承美国制度学派的传统,坚持以制度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认为把资源配置与利用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错误,把经济学分为微观宏观是一种不幸。经济学研究要改变重物轻人,只看产值不见福利的倾向。他研究了广泛的课题,使制度经济学成为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从制度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二元体系理论。认为美国社会由计划体系和市场体系两部分构成,计划体系由1000家大公司组成,权力掌握在技术和管理人员手中,控制着市场和价格,从而也控制着市场体系。市场体系则由1200万小企业、农场、个体经营者组成,完全听任市场支配。由于计划体系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美国这种丰裕社会存在各种收入分配不平等、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失调、通货膨胀与失业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进行制度改革,通过国家力量使两种体系的权力与收入平等化。称实现两种体系平等化的社会为新社会主义。著有《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1929年的大崩溃》、《丰裕社会》、《 经济发展》、《 新工业国》、《经济学、和平与欢笑》、《经济学和公共目标》、《不确定的年代》等。
加尔布雷斯的观察和思考,紧密地贴着时代。研究加尔布雷斯的思想,就是研究美国1930年代以来整体的社会和经济状况。要在方法论上和学术谱系上明确加尔布雷斯的真正位置,那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一种说法,加尔布雷斯是“美国老制度学派”的第二代传人,第一代是指凡勃伦和康芒斯。这种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准确。加尔布雷斯固然敬佩凡勃伦,强调制度分析,但绝不会像凡勃伦那样情绪激烈地反对奢侈、腐化。加氏要冷静很多,对社会阶层的认识和划分也与凡勃伦截然不同,硬是要寻出两者之间的承接关系未免牵强。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加尔布雷斯是凯恩斯主义者。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加尔布雷斯一生服膺凯恩斯的宏观分析方法,但只是借用他的视角,没有应用他的方法。两人有一些共同的结论,但所用方法完全不同。凯恩斯那里是没有加尔布雷斯那种社会阶层分析的,加尔布雷斯也没有真正实践过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经济思想史家赖斯曼的《托尼、加尔布雷斯与斯密:国家与福利》将加尔布雷斯与亚当·斯密和英国经济史学家托尼相提并论,倒是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
过去很多人强调斯密的经济学家身份,现在看来未免狭隘。随着对斯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者逐渐还原出他的道德哲学家的本来面目。斯密想要对社会的发展和运作给出一套整全的方案,并且实在地推进人性的改进,这种努力在《道德情操论》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加尔布雷斯也正是斯密和托尼这样的经济学家。他和斯密、托尼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三位都重视本国利益,追求人民福利,以开放的心态听取意见,以积极的努力推行政府改良。他们并不看重纯粹理论研究,而是注重政策在现实中的作用。斯密的政治立场非常复杂,但肯定不是某些人归纳的极端市场主义者,而托尼和加尔布雷斯则是明显的左翼自由主义者,都有追求社会公正的博大情怀。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