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聂辉华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聂辉华,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6-)。1978年生,籍贯为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他200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提前一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的三年期间,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和《管理世界》等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5篇学术论文,这一学术发表记录在国内经济学博士生中居于领先地位。此外,他还在《中国工业经济》等其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十几篇。除了撰写严肃的学术论文,他还在《经济学家茶座》、《读者》、《环球》、《经济学消息报》和《新京报》等报章杂志上发表经济散文和经济评论,其中部分文章被翻译为日文转载。根据权威的google学术搜索引擎(http://scholar.google.com/)统计,聂辉华的学术论文引用率在30岁以下的青年经济学人中名列前茅。他还是《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国内最权威的学术刊物的匿名审稿专家。聂辉华致力于通过传播现代经济学推动中国的社会进步,并对政府政策和社会现象发表评论。个人主页为白鲨在线http://www.niehuihua.com,Email: niehuihua2000@yahoo.com.cn。
  他是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当年理论经济学类唯一的。


  聂辉华的简历——
  聂辉华
  出生:1978年 籍贯: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
  学位:经济学博士 研究领域:契约与组织理论(契约理论、企业理论和制度经济学)
  职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06年-)
  课程:初级、中级微观经济学(本科生),博弈论导论(本科生),契约理论(研究生),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生),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生)
  通信地址:100872,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个人网站:http://www.niehuihua.com
  E-mail: niehuihua2000 (at) yahoo.com.cn(学生联络);niehh (at) ruc.edu.cn(非学生联络)
  教育背景
  1997-200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学士
  2001-2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经济学硕士(提前1年毕业)
  2003-200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
  学术兼职
  《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和《世界经济》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
  发表论文
  主要论文
  聂辉华、方明月和李涛,2009,《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东北地区为例》,《管理世界》,第5期
  聂辉华,2008,《制度均衡:一个博弈论的视角》,《管理世界》,第8期
  聂辉华、谭松涛、王宇锋,2008:《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面板数据的分析》,《世界经济》,第7期
  杨其静、聂辉华,2008:《保护市场的联邦主义及其批判:基于文献的一个思考》,《经济研究》,第3期
  聂辉华,2008,《契约不完全一定导致投资无效率吗?——一个带有不对称信息的敲竹杠模型》(博士论文Part II),《经济研究》,第2期
  聂辉华、杨其静,2007,《产权理论遭遇的挑战及其演变——基于2000年以来的文献》,《南开经济研究》,第4期(首篇)
  聂辉华、李金波,2006,《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1期(10月)
  聂辉华,2006,《取消农业税对乡镇政府不同行为的影响:一个多任务委托代理分析框架》,《世界经济》,第8期
  杨瑞龙、聂辉华,2006,《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博士论文Part I),《经济研究》,第2期
  聂辉华,2004,《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管理世界》,第12期
  聂辉华,2003,《企业:一种人力资本使用权交易的粘性组织》(硕士论文Part II),《经济研究》,第8期
  其他论文
  方明月、聂辉华,2008,《企业规模决定因素的经验考察》,《南开经济研究》,第6期
  聂辉华、李金波,2008,《资产专用性、敲竹杠和纵向一体化——对费雪车身-通用案例的全面考察》,《经济学家》,第4期
  聂辉华等,2008,《竞争还是产权?——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经验考察》,《教学与研究》,第1期
  聂辉华、李文彬,2006,《什么决定了企业的最佳规模?》,《河南社会科学》,第4期
  聂辉华,2005,《企业布局脑体分离法》,《商界-中国商业评论》,第3期
  聂辉华,2005,《新制度经济学中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歧与融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1期
  李海舰、聂辉华,2004,《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中国工业经济》,第8期
  聂辉华,2003,《企业的本质:一个前沿综述》,《产业经济评论》,第2卷第2期(12月),(硕士论文Part I)
  李海舰、聂辉华,2003,《现代企业的脑体产业分离发展》,《中国经贸导刊》,第15期
  李海舰、聂辉华,2002,《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
  李海舰、聂辉华,2002,《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中国工业经济》,第9期
  聂辉华,2002,《新兴古典分工理论与欠发达区域的分工抉择》,《经济科学》,第3期
  聂辉华、李海舰,2002,《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观点的评析》,《中国工业经济》,第2期
  聂辉华,2002,《与OECD比,我们还要走多远?》,《改革与理论》,第1期
  聂辉华,1999,《需求不足,责任不在百姓》(本科2年级),《经济学家》,第3期
  工作论文
  聂辉华、蒋敏杰,《政企合谋与矿难:来自省级面板的证据》
  聂辉华,2009,《哪类企业更容易吸纳就业?》
  李金波、聂辉华和沈吉,2008:《团队生产、集体声誉和分享规则》
  "A Holdup Model with Asymmetric Information", 2007,
  "Collusion and Economic Growth", with Jinbo Li, 2006
  译著/教材
  《声誉、契约与组织》,聂辉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规制与发展》(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法]让-雅克 拉丰著,聂辉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公司财务和治理机制: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比较》,[美]唐纳德·H·邱主编,杨其静、林妍英、聂辉华和林毅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
  《企业理论:现代观点》之第二、三、四章,杨瑞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经济评论/经济散文
  《如何避免对下属赏无可赏?》,《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五辑(总第37辑)
  《穷人和富人的竞争》,《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三辑(总第35辑)
  《医生比经济学家更高尚吗?》,《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二辑(总第34辑)
  《权威教材会不会破坏学生的创造力?》,《经济学家茶座》2008年第一辑(总第33辑)
  《用明线规则完善劳动合同法》,《西部论丛》2007年第12期
  《十年乡村》,《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六辑(总第32辑)
  《什么才是和谐社会?》,《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五辑(总第31辑)
  《谁在搞臭中国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四辑(总第30辑)
  《学好经济学对研究生找工作有用吗?》,《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三辑(总第29辑)
  《姓什么会影响你成为经济学家吗?》,《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二辑(总第28辑)
  《为什么中国人多经验而少理论?》,《经济学家茶座》2007年第一辑(总第27辑)
  《交友的境界和博弈的均衡》,《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第四辑(总第26辑)
  《质疑央企市场化考核》,《人力资源》2006年12月(总第241期)
  《大陆高校:没有一流待遇,哪有一流水平?》,《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第三辑(总第25辑)
  《政府应从制度上为农民分散市场风险》,《中国改革报》2006年8月17日
  《从人间消失的一亿女性》,《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第二辑(总第24辑)
  《再论“三个和尚没水喝”》,《经济学家茶座》2006年第一辑(总第23辑)
  《旅游业越好,教育业越差?》,《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四辑(总第22辑)
  《报纸为什么不免费发送?》,《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三辑(总第21辑)
  《挑战所罗门国王的智慧》,《经济学家茶座》2005年第二辑(总第20辑)
  《道德:经济学的“黑洞”》,《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4辑,总第18辑
  《王小石事件:凭什么让证监会背黑锅?》,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24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上海磁悬浮:将做秀进行到底》,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23期(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网站日文转载)
  《江南日记》,《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11月19日(No.620)第四版
  《“刘翔读博”与“李约瑟之谜”》,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22期(新华网、搜狐网转载)
  《“上海办证”与传媒造假》,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21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史美伦:制度先遣者的代价》,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20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理性看待“郎咸平事件”》,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19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统计与猫》,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18期
  《定价的学问》,《经济学消息报》2004年8月27日(总第608期)
  《童年的梦》,《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3辑(卷首语),总第17辑
  《一个大陆学生心中的杨小凯》,《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3辑,总第17辑
  《德隆事件拷问学者良知》,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16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车牌拍卖:上海市叫板商务部的背后》,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13期(新华网、新浪网转载)
  《质疑无偿献血制度》,新华社《环球》2004年第12期(被《南方周末》等重要媒体报道)
  《发展经济的关键是培育企业家》,《经济晚报》2004年4月26日16版
  《为何“自古红颜多命薄”?》,《经济学家茶座》2004年第1辑,总第15辑
  《天妒英才杨小凯》,《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12月12日
  《另类新经济:不确定时代的逐利行为》,新华社《环球》2003年第22期(《读者》2004年第3期转载)
  《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第4辑,总第14辑
  《南海目击与假说》,《经济学消息报》2003年5月30日7版
  《杨小凯:华人经济学界的“骄杨”》,《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第2辑,总第12辑,收入《经济学家茶座》精华本
  《校园爱情: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学家茶座》2002年第4辑,总第10辑,收入《婚姻爱情经济学》
  《虚弱的多数》,《改革与理论》2002年第7期
  《转移的财富》,《经济学消息报》2002年4月26日头版
  《面对入世:中国经济学家准备好了吗?》,《经济研究资料》2002年第3期
  《重庆与普通话》,《经济学消息报》 2001年11月16日 (NO.463)
  《手机选号费:到底该不该取消?》,《改革与理论》2001年第11期
  《并购浪潮影响深远,寡占时代悄然来临》,《经济学消息报》 2001年9月14日 (NO.454)
  《从清华北大教育拨款谈起》,《经济学消息报》 1999年7月16日 (NO.341)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聂辉华”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