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产业地区布局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什么是产业地区布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所谓产业地区布局产业各部门、各环节在地域上的有机组合分布,是产业运行规律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

  产业地区布局总是依赖于一定的经济条件,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布局。这些条件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任何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都是由该地区上述条件决定的,由于不同产业部门对布局的条件要求不同,因而使得不同地区适宜发展不同的产业部门,同一产业部门布局在不同的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不同地区条件的差异,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产业地区布局时,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影响布局的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布局各产业部门,使布局合理化,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产业地区布局的规律和任务[2]编辑本段回目录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产业地区布局状态,纵观人类社会产业地区布局发展变化的几个主要阶段,无一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产业地区布局带有明显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大机器工业的时代,在煤炭、钢铁产地和交通枢纽地区形成了一批现代工业城市,产业地区布局从分散走向集中;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地区布局同时存在聚集和分散两种趋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更多地集中于大城市,集中和规模化产生聚集效益,有利于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但是,过高的聚集又带来诸多弊端,城市病不断出现,并日趋突出,于是产业地区布局又要求分散。所以,既要聚集,又要分散,在聚集中有分散,在分散中有聚集,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业地区布局的动态规律。

  遵循产业地区布局规律要求,人为影响产业地区布局就形成了产业布局政策,它的目的是通过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空间经济的效率目标和公平目标的统一。具体来讲,产业地区布局的任务有两个方面:

  1.促使地区产业及企业的适度集中,以取得空间集聚的效益。

  产业的适度集中有许多优越性:一是便于形成综合生产能力,对各种生产要素便于综合有效利用;二是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提高其使用效率;三是有利于利用经济信息,节约流通费用、运输成本等。因而,现代化生产在地域空间分布的必然趋势是集中化。为了实现空间集聚的效益,从政策干预角度讲,首先,应选择条件优越,经济发达地区作为集聚点,形成新的增长点,然后逐渐向周围地区扩散转移;其次,根据集聚点主导产业的产业性质,确定并培育不同集聚点的产业经济功能,以利于不同功能集聚点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再次,建立大中小规模不等的集聚点体系,并形成各具特色、相互作用的集聚点网络。

  2.促进地区产业和企业的适当分散,实现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产业的集中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极限,就会产生空间狭窄、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集聚病”,这时,集聚的好处抵偿不了过度集中所造成的弊端。除了市场机制本身对这种状况的自发调节外,政策干预是必要的,要使产业布局适当分散,并扶持落后地区加快发展,在实现效率目标的同时实现空间公平。

产业地区布局战略选择的原则[2]编辑本段回目录

  产业地区布局的一般原则是“全国一盘棋”原则、各个地区相互配合原则、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以及社会政治、国防安全原则等。但我们在这里主要针对我国产业地区布局的现实和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特点,阐述产业地区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几个综合性原则。

  1.公平与效率兼顾,以效率优先。

  在我国的产业地区布局中,既要实现国家整体实力的增强,即总体效率的提高,又要实现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即空间公平。在经济发展的任何时期,这二者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要么以一定的非效率换取公平,要么以一定的非公平换取效率,不同的只是公平或效率的损失程度大小而已。一般而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在利益的驱动下通常会造成空间的非均衡。因而政府的地区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总体效率与空间公平的兼容与结合。同时,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的发展中大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同时使各地区都获得迅速发展,只能使一部分现有技术经济基础和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利用其已有的优势实现优先发展。即是说,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地区经济布局和发展仍将注重效率、兼顾公平,采取地区经济不平衡协调发展战略,在继续保持以效率为目标的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着手缩小中西部地带与东部的差距,进一步致力于地区发展差距的缩小。即对公平目标的追求逐步成为我国地区经济布局和发展政策目标取向的重点。

  2. 产业政策的地区倾斜与产业倾斜相结合,以产业倾斜为重点。

  一定的产业总是坐落在一定的地区空间上,一定的劳动空间必然有一定的产业与之相对应。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平衡和优化,必须使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有效结合,即产业政策地区化与地区政策产业化并重。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布局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地区倾斜政策如果不与产业倾斜政策相配套推进,就会加大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顺利实现的成本,丧失一系列相关政策实施应有的效应。

  从地区倾斜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的不平衡经济发展政策中,地区倾斜发挥了主体作用,今后应该考虑在适当时侯重点推进资源省、区经济发展战略,由过去的重点推进沿海、沿边经济发展战略向沿资源区经济发展战略转移。从产业倾斜方面看,产业倾斜应当成为今后我国地区经济布局和协调发展政策协同作用的重点,即在继续推行地区倾斜发展的基础上给予产业倾斜政策足够的重视和地位。在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的结合中,今后产业倾斜应作为重点。总之,只有将产业政策倾斜地区化与地区政策倾斜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结构优化两大目标间的有机耦合,实现我国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3.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相结合,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东西方国家的实践证明,完全的市场机制或计划机制都难以实现产业地区布局的合理和最优状态,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地区的合理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计划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进行产业地区布局。但为避免因市场机制所造成的地区经济不平衡扩大,政府采用计划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调整以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同时不论是计划调节,还是市场调节,都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间的权力分配问题。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间的调控权力,一方面要继续减少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责任,让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又要保持一定的财政实力,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从而最终建立和健全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的中央与地方两级经济调控体系,推进我国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政策的顺利实施。

我国产业地区布局的不平衡性与优化目标[2]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我国经济发展中就存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即东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部经济一般发达地区。对待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应有正确的认识。

  1.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人文条件的不同,造成地区经济发展能力的差别,导致在客观上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可能性。

  2.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到平衡的转变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实现的。在一定时期,这种不平衡是相对稳定的,这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战略在时间和地区上的安排造成的。这正是逐步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必经步骤,过早地消除不平衡既不符合现实情况,又会造成资源配置在地域上的分散和低效率,不利于长远的生产力发展。

  3.过度的不平衡是有消极作用的。其主要表现在:(1)这会导致人民不满,损害劳动人民的积极性。(2) 在国家不富裕时,对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过多的财力、物力支援会影响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3) 落后地区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发达地区则资源短缺,妨碍经济发展。(4) 落后地区多是偏远、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不利于国防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是始终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更加重视和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于良春.《政治经济学》第十二章 产业结构与产业地区布局 第二节 产业发展的地区布局
  2. 2.0 2.1 2.2 《政治经济学》南开大学,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产业地区布局”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产业地区布局 主导产业 产业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政策 产业政策 产业经济 产业结构优化 企业 协作 协调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