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钦先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白钦先,男,1940年7月28日生,山西省清徐县人,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学位(国际金融);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教育及杂志编辑记者工作,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系、院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及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经济学教授,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际金融专业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同时被中山大学聘为该校岭南(大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大、中大两校资源共享,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亚太金融学会中国理事、中国人民银行教材工作委员会委员、太平洋盆地国家财政金融会议国际学术评审委员会中方委员,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讲授比较银行学、各国金融体制比较、金融经济学、政策性金融论、经济学金融学、范式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在国际经济金融比较研究、政策性金融研究及金融资源理论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开创性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经济金融界有较大影响的资深学者。曾两次获辽宁大学最高奖——振兴奖。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沈阳市劳动模范。
白钦先教授科研工作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教学和改革实践,进行严肃的基础性、创前性、开拓性研究工作,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专著与全国高校教材十余部,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比较银行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首届“金晨奖”一等奖,《白钦先论文集》等。
白教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一次冷静选择、终生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地教书育人。他的自勉词:“人正、气正、风正、文正”;“人品、学品、人格、国格,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他提出“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育人;先做人、后做文”的主张,他以“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为最高师德标准。他认为这是一种整体性观察、思考与体验,是一种境界中的自省。虽然从理论和事实上讲,教育从来都不是万能的,但就教育的根本目标来说,或者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至少在理念上应当是追求“万能”的。
《经济日报》、《神州学人》称白教授“为学求新、为道求真”。他的教育理念是:“师道缘于人品,人道归为自然”。
通讯地址:中国·辽宁沈阳 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110036
电 话:024-86814099
传 真:024-86859685
白钦先教授科研工作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教学和改革实践,进行严肃的基础性、创前性、开拓性研究工作,公开发表科研学术论文近200篇,出版学术专著与全国高校教材十余部,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有:《比较银行学》,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比较》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首届“金晨奖”一等奖,《白钦先论文集》等。
白教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一次冷静选择、终生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地教书育人。他的自勉词:“人正、气正、风正、文正”;“人品、学品、人格、国格,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他提出“先做人、后做事;先做人、后育人;先做人、后做文”的主张,他以“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为最高师德标准。他认为这是一种整体性观察、思考与体验,是一种境界中的自省。虽然从理论和事实上讲,教育从来都不是万能的,但就教育的根本目标来说,或者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至少在理念上应当是追求“万能”的。
《经济日报》、《神州学人》称白教授“为学求新、为道求真”。他的教育理念是:“师道缘于人品,人道归为自然”。
通讯地址:中国·辽宁沈阳 辽宁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 110036
电 话:024-86814099
传 真:024-86859685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 li>
- huangjiajun li>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经济学家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