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修正主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修正主义  
[编辑本段]概述
  修正主义(Revisionism)
  “修正”一词的涵义,来源于拉丁文reisio——“修改、重新审查”的意思和德文Revision——“修订、校正”的意思。
  修正主义一词,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歪曲、篡改、否定的一类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势力,是国际工人运动中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其社会基础是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逐步形成起来的工人贵族阶层以及补充到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小资产阶级。由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胜利,逼使它的敌人披上马克思主义的外衣来反对马克思主义。
  在恩格斯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施坦公然提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故名。亦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之后,主要代表是考茨基。修正主义用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哲学上背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鼓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政治经济学上修改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否认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政治上宣扬阶级合作和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诱骗工人群众为谋取暂时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否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为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的而奋斗的任务。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曾在欧洲各国泛滥一时,成为一种国际现象。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高举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旗帜,领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修正主义集团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赫鲁晓夫在一九五六年二月主持召开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思想,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的幌子下大反斯大林,竭力丑化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推行一整套修正主义路线。一九五八年底,赫鲁晓夫又使用阴谋诡计夺取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的职位。一九五九年他通过苏共“二十一大”进一步推行修正主义,清洗老布尔什维克。最终在一九六四年被迫下台,另一位修正主义头子勃列日涅夫取代了其职位。苏联经过三十多年的修正主义统治之后,最终落得资本主义复辟的下场。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修正主义,或者右倾机会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潮,它比教条主义有更大的危险性。修正主义者,右倾机会主义者,口头上也挂着马克思主义,他们也在那里攻击“教条主义”。但是他们所攻击的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东西。他们反对或者歪曲唯物论和辩证法,反对或者企图削弱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或者企图削弱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以后,社会上还有一部分人梦想恢复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要从各个方面向工人阶级进行斗争,包括思想方面的斗争。而在这个斗争中,修正主义者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
  魏巍同志根据对苏东等国复辟资本主义的观察,总结出现代修正主义具有如下的特征:
  1,社会主义的旗帜,走的资本主义的路子。
  他们一般都依然打着马克思主义或种种社会主义的旗号,但却以实用主义的方法阉割其革命的灵魂。他们口头上挂着人民群众,实质上却代表着新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他们共同的手法是欺骗。因为他们深深懂得在社会主义国家内以反社会主义的面貌出现,是不得人心的,是无法得逞的。
  因此,他们往往以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弊端为名,干的却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之实。他们有时甚至只做不说,或者做成再说。他们是从来不说出自己真实的动机和目的的,仅仅以实用主义的口号和眼前的利益吸引群众,实际上却天天都在改变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破坏着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一步一步地把人民引向资本主义的深渊。当人民觉察时大势已去为时已晚。戈尔巴乔夫其人直到苏联社会主义大厦倾覆时才最后说出:他一生的主要事业已经完成了。原来他的本意就是要改变苏联的社会制度。他在回忆录中坦率承认,他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对共产主义怀疑的,并认为:只有从这个制度的顶端,才能有效地改革这个制度。他一生的事业确实完成了。
  2,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是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共同特征。
  因此他们必然放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和反帝的旗帜。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与戈尔巴乔夫鼓吹的全人类的利益超过一切阶级、集团的利益,就是他们的口号。列宁说,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现在是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其实并没有过时,但却被他们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3,淡化阶级矛盾。
  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现代修正主义的显著特征是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主张,或借口所有制改造的初步完成,不再提或漠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包括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相当激烈的阶级斗争。他们这样做,实质上不过是放任资产阶级思想对无产阶级的进攻。前苏东等国几乎没有一国不是造成极端的思想混乱而垮台的。
[编辑本段]修正主义的产生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实践
  
(一)修正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自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对“双胞胎”正式登上人类社会历史舞台——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在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的斗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也基本同时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马克思主义革命的彻底性,论述革命理论中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在无产阶级中获得了崇高的声誉,成为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行动指南。而修正主义一改以往的方法,也“崇拜”起马克思主义来,对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核心原理部分进行了“必要修正”,使之成为麻痹无产阶级斗志、调和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实质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工具,从而成为与马克思主义争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领导权的重要势力,大受剥削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推崇和欢迎的东西,成为引导无产阶级中自身进行异化的一股强大力量和逆流,最终把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引入了岐途。
  1、修正主义开山的鼻祖——伯恩施坦
  修正主义形成体系并成为集大成者,是开山鼻祖伯恩施坦(1850—1932),因伯恩施坦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不久的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曾首先提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修正”,从而公开地、全面地篡改马克思主义,故又称伯恩施坦主义。伯恩施坦1850年1月6日生于柏林一个火车司机之家,青年时期受反普鲁士君主专制运动的影响,具有了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由于受到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并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后开始信仰社会主义。早期的伯恩施坦思想受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恩格斯的重大影响,在担任《社会民主党人报》主编期间倾向于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伯恩施坦在革命活动中明显地表现出机会主义倾向,曾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严厉批评。因有力地批评了拉萨尔主义甚至得到了“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并被恩格斯生前指定为遗嘱执行人之一。恩格斯逝世后,伯恩施坦又热情地赞扬拉萨尔主义并将拉萨尔誉为自己的“导师”,发展成为了长期担任德国国会议员、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右派、修正主义的主要首领和标志性人物。
  2、修正主义重要继承者——考茨基
  修正主义最重要的第一继任者、创新发展者考茨基(1845—1938),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中修正主义的领袖、理论家。考茨基1854年10月16日生于布拉格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874年进维也纳大学哲学系学习,1875年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877年转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881年在伦敦结识马克思和恩格斯,1883—1917年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理论刊物《新时代》主编,并以此身份参加党的领导机构的活动,多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第二国际的大会,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
  
(二)修正主义产生的根源分析

  “修正主义”是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的,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区别,又有着紧密联系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最根本和最本质的,是主张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在维护和发展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的存在方面,充当了与资产阶级同唱“双簧”的角色,在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问题上,构成了与资产阶级同台“唱戏”的社会态势。修正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产生与发展,既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根源,也有着十分复杂的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
  1.资产阶级的腐蚀拉拢。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下,执政的资产阶级政党为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推行有利于自己扩大利益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方法和改良政策,采取有重点和巧妙的拉拢、腐蚀策略。一部分无产阶级中的意志薄弱者经不住金钱、美女、地位的诱惑被收买过去,由于在经济和其它相关方面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与援助,遂成为资产阶级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附庸,并积极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统治而摇旗呐喊、助威,变成修正主义的积极鼓吹者和代言人,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里的一部分靠贩卖无产阶级与劳动大众利益,在社会革命运动中逐步发展成叛徒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2.害怕革命者自动加入。
  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异常尖锐残酷、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异常复杂的条件下,无产阶级中的一部分意志不坚强者或害怕革命的胆小怕事者,也会自发地跑到资产阶级的阵营里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稳定鼓噪,帮助资产阶级劝说无产阶级不要采用过激方式进行暴力革命,生怕引起导并致所谓社会革命或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动乱,而使生存条件更加恶化或失去生存条件,直接或变相地成为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提倡者和主张者。
  3.成功人士的卖身投靠。
  地位已经处于无产阶级和劳动者阶级中的领导层或享有特权的部分人士,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或已经实现了由“无产阶级”过渡为“有产阶级”的成功人物,即工人和劳动大众中参加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或已参加了“民主政府”中的部分“管理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变成了资产阶级统治集团阵营里的一个有机组成分子,成为了代资产阶级管理无产阶级劳动大众中的“贵族”或“官僚”,他们就自然而然地会站在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立场上说话,鼓吹“民主”地、“和平”地参加政府的好处,成为修正主义的积极提倡者、拥护者和推行者。
  4.资产阶级天然型俘虏。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极少数天生成就的“资产者的性无产者的命”的所谓“无赖型”无产者,由于长期牌十分低劣的社会环境影响,造就了十分低下的社会地位,构成了十分不正常的社会心理,再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私有制的束缚,在没有先进革命理论和杰出领袖的指导下,很难成长为自觉的革命分子。这部分人在其头脑里和血液、骨子中始终就生长着大量能够快速繁殖的私欲膨胀型细胞,是私有制和剥削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压根就不会形成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基础意识,头脑里一个剥削阶级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的——改朝换代的意识特别强烈。这类人不管有事或无事都容易站在资产阶级一边从中捞些好处,不自觉地成为了资本主义的天然型俘虏。只要有修正主义的存在,就会自发地跑到其阵营中,变成忠实而坚定的追随者或执行人。
  5.狭隘民族主义。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当本国资产阶级非正义阵营与国外无产阶级或正义阵营的斗争十分复杂,涉及到国与国、正义与非正义、阶级利益与阶级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格局形成时,一部分狭隘无产阶级中的民族主义者,就会离开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和无产阶级的斗争原则,不研究自己国家的言行是否代表正义还是非正义,而盲目地自发站在自己国家——资产阶级国家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支持代表非正义的国家反对代表正义的国家,变成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利益的追随者或捍卫者。
  6.盲目追求革命者。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缺乏伟大的、正确的、意志坚强的、威信崇高的领袖人物来领导革命,形不成正确的目标和革命的路线,更缺乏正确的方针和政策、策略来引导。在这种情况下,当修正主义产生出来后,由于缺乏必要的斗争经验和斗争水平,在不一定的历史时期不能从根本上识破修正主义,也不可能对修正主义进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很容易产生和形成很多不明真相的修正主义路线的追随者,构成修正主义能够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土壤与环境温床等条件,客观上会对修正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和保障作用,也将会导致修正主义势力的增强和泛滥。
[编辑本段]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变种形式,表现为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是以维护、巩固人类社会的私有制和人剥削人制度为目标的思潮和势力,其本质上的私欲膨胀性、相互联合协作性、国际性都有是十分显著的。自正式产生以后的一百多年来,就像瘟疫一样地在共产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中传播开来,特别是当历史发展到了20世纪下半叶,这种瘟疫曾一次又一次地以执政党——共产党的特殊形式,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大规模地泛滥起来,一步一步地摧毁了共产党人向共产主义目标奋斗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共产党改造成了一个个“社会民主党”,甚至是把共产党搞成了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天然敌人;把社会主义制成了资本主义,把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引向了邪路和不归路,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和甚至是致命的危害,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的最终被瓦解。这之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先后把几乎所有的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搞垮,使这些代表正义力量的国家绝大多数走上了亡党亡国之路。
  1、苏联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操纵集团赫鲁晓夫修正集团,在强大的帝国主义集团势力和国内新生贵族势力形成的形势下,代表已经形成的新生资产阶级贵族势力集团,采取聪明的迂回战术,不断地阉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用部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否定整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用修正主义来替代马克思列宁主义。于1961年10月公开在苏共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全民国家”、“全民党”的“三全两和”等修正主义纲领的政治路线,推出欺骗性十分强的“在1980年前在苏联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和目标”。一是赫鲁晓夫集团在政治路线方面,全面推行和实施某些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经不再是必要的,苏维埃国家已变成“全民的国家”,苏联共产党已变成“全体人民的党”。二是赫鲁晓夫集团在经济方面,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农场自主权,进行工业、建筑业管理改组,用地区原则取代部门原则和把经济管理重心从中央移向地方,提倡利润原则、强化物质刺激等。三是赫鲁晓夫在对外关系方面,推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社会经济体系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原则,认为世界大战并非绝对不可避免;在处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上,推行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和分裂主义,破坏共产主义政党之间的兄弟党准则,否定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内部发生重大分裂,苏共作出“鉴于赫鲁晓夫犯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错误”,解除赫鲁晓夫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职务、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但赫鲁晓夫开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修正主义局面并没有结束,仍然被勃列日涅夫及其领导的苏共较完整地保持下来,直至杰出的继承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最后把苏联共产党搞垮、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搞到全面消失,才宣告赫鲁晓夫修正主义历史使命的胜利结束。
  戈尔巴乔夫的复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彻底“改革”,引发了苏联和东欧历史上思想、经济、文化领域的大混乱、大动荡,导致了1991年“8·19事件”的发生,并由戈氏亲自提拔的叶利钦发起了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运动,之后被迫辞去有名无实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和苏联总统”的职务,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名正言顺地宣告解体。 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位上推行民主化、改革与开放,想踊跃式地进行不动武、不流血的改革——回归资本主义,所以在西方世界里赢得了高度的赞扬和推崇,1990年3月获得了西方主宰的该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但由于是搞垮苏维埃联盟和覆亡苏联共产党的罪魁祸首,1992年被俄共开除党籍。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修正主义”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