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资本市场导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资本市场导论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书摘




版权信息
  作 者: (美)奇泽姆 著,裘益政,李玲玲,陈琼琼 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字 数: 460000
  页 数: 389
  开 本: 16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861052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理论
  定价:¥65.00
编辑推荐
  “清晰、全面,有很多实践例子和案例分析。本书对现代国际资本主义市场和在金融行业使用的关键金融产品和技术,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南。” 
  ——乔治·马斯文森爵士,苏格兰皇家银行董事长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通过描述关键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的运作、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其总体目标,安德鲁·M·奇泽姆对全球资本市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本书涵盖了股票和债券以及主要的衍生金融工具,解释了利率和股票互换、金融期货、股票期权、货币期权、利率期权等的应用。本书最后还提供了一个内容广泛的金融术语表、准确地解释了很多在金融市场使用的“ 行话”。
  基于作者在金融领域担任培训师多年的实践经验,本书特别适合于那些正在进入或者准备进入投资银行或资产管理公司工作的人;同时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该行业工作并寻求展其知识基础的职业人员,友书也是不可名得的参考工具。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安德鲁·M·奇泽姆,摩根大通银行欧洲职业发展部前总裁。自1984年以来,一直从事金融市场的项目设计、开发和培训工作。他曾与很多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合作,对交易者、营销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分析师、基金经理以及经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编辑本段]目录
  1 绪论:市场环境
  1.1 金融中介和风险
  1.2 欧洲市场
  1.3 当代投行业务
  1.4 关于本书
  2 货币市场
  2.1 本章概览
  2.2 国内货币市场
  2.3 美国国内货币市场
  2.4 欧洲货币市场
  2.5 英国货币市场
  2.6 日本银行
  2.7 短期国库券
  2.8 贴现短期国库券
  2.9 美国商业票据
  2.10 美国商业票据的信用风险
  2.11 银行承兑汇票
  2.12 欧洲货币市场
  2.13 欧洲货币贷款和存款
  2.14 欧洲货币利率行情
  2.15 欧洲货币存托凭证
  2.16 欧洲货币存托凭证的到期收益率
  2.17 欧洲商业票据
  2.18 回购与反向回购
  2.19 回购:案例分析
  2.20 回购的其他特点
  2.21 本章小结
  3 外汇市场
  3.1 本章概览
  3.2 市场结构
  3.3 外汇交易员和经纪人
  3.4 即期外汇交易
  3.5 英镑和欧元行情
  3.6 即期汇率的影响因素
  3.7 即期外汇交易
  3.8 持有即期头寸
  3.9 外汇风险控制
  3.10 套算汇率
  3.11 纯远期外汇交易
  3.12 远期外汇保值:案例分析
  3.13 远期外汇公式
  3.14 外汇或远期互换
  3.15 外汇互换行情
  3.16 理解远期点数
  3.17 本章小结
  4 债券市场
  4.1 本章概览
  4.2 政府债券市场
  4.3 政治风险
  4.4 美国政府债券
  4.5 美国国库券行情
  4.6 美国国债离拆单售本息票(strips)
  4.7 债券的定价
  4.8 带息债券的定价:具体例子
  4.9 更加详细的债券定价:美国国债
  4.10 债券收益率
  4.11 再投资假设
  4.12 一年付息和半年付息债券的收益率
  4.13 英国政府债券
  4.14 公司债券
  4.15 信用衍生工具
  4.16 信用等级
  4.17 公司债券的其他特性
  4.18 证券化
  4.19 欧洲债券
  4.20 欧洲债券的发行定价
  4.21 本章小结
  附录:其他主要政府债券市场
  5 债券价格的敏感性
  5.1 本章概览
  5.2 债券市场的定律
  5.3 其他影响价格敏感性的因素
  5.4 麦考雷平均期限
  5.5 计算麦考雷平均期限
  5.6 零息债券的平均期限
  5.7 计算修正平均期限
  5.8 一个基点的价格值
  5.9 凸度
  5.10 凸度的计量
  5.11 凸度的表现
  5.12 投资组合平均期限
  5.13 贡献式战略
  5.14 免疫战略
  5.15 平均期限基础上的套期保值
  5.16 凸度对于平均期限套期保值的影响
  5.17 本章小结
  6 收益率曲线
  6.1 本章概览
  6.2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6.3 复利期间
  6.4 收益率曲线
  6.5 关于收益率曲线的理论
  6.6 收益率曲线和信用风险
  6.7 零息或即期利率
  6.8 迭代法
  6.9 与票面利率的关系
  6.10 运用即期利率的债券定价
  6.11 远期利率
  6.12 贴现系数
  6.13 本章小结
  7 股票市场
  7.1 本章概览
  7.2 债务和股权
  7.3 股权的其他特征
  7.4 混合型证券
  7.5 机构投资者
  7.6 股权投资类型
  7.7 有效市场
  7.8 对冲基金
  7.9 初级市场
  7.10 增发
  7.11 配股:一个例子
  7.12 其它新股发行
  7.13 伦敦股票交易所
  7.14 股票交易所交易系统
  7.15 纽约股票交易所
  7.16 存托凭证
  7.17 股票借贷
  7.18 投资组合交易
  7.19 本章小结
  附录:股票市场统计
  8 股票分析和估价
  8.1 本章概览
  8.2 估价原则
  8.3 主要的财务报表
  8.4 资产负债表恒等式
  8.5 利润表
  8.6 英国食品零售业:案例研究
  8.7 资产负债表
  8.8 负债
  8.9 所有者权益
  8.10 利润表
  8.11 每股收益
  8.12 每股股利
  8.13 会计比率
  8.14 流动性比率
  8.15 盈利能力比率
  8.16 资产报酬率的构成
  8.17 杠杆比率
  8.18 投资者比率和估价
  8.19 Tesco和Sainsbury的投资者比率
  8.20 应用估价比率
  8.21 其它估价比率
  8.22 本章小结
  9 股票估价的现金流模型
  9.1 本章概览
  9.2 基本的股利折现模型
  9.3 固定股利增长模型
  9.4 股票内含报酬率
  9.5 要求的报酬率和股利收益率
  9.6 市盈率
  9.7 分阶段股利折现模型
  9.8 两阶段模型:一个例子
  9.9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9.10 BETA(贝塔系数)
  9.11 市场报酬率和风险溢价
  9.12 股票风险溢价的争论
  9.13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投资组合理论
  9.14 自由现金流量估价
  9.15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9.16 剩余价值
  9.17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和杠杆
  9.18 恒定的资产报酬率:案例研究
  9.19 资产的β系数
  9.20 公司价值和杠杆
  9.21 本章小结
  10 利率远期与期货
  10.1 本章概览
  10.2 远期利率协议
  10.3 远期利率协议的应用:案例研究
  10.4 总计借款成本
  10.5 远期利率协议支付子交易
  10.6 远期利率协议市场行情
  10.7 远期利率
  10.8 公平远期利率
  10.9 金融期货
  10.1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欧洲美元期货
  10.11 欧洲美元期货行情
  10.12 交易欧洲美元期货:案例研究
  10.13 期货保证金
  10.14 保证金的例子: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期货
  10.15 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案例研究
  10.16 期货剥息
  10.17 远期利率协议和期货的比较
  10.18 本章小结
  附录:衍生产品市场的统计数据
  11 债券期货
  11.1 本章概览
  11.2 定义
  11.3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长期国债期货
  11.4 发票额
  11.5 转换因子
  11.6 长期金边债券与欧洲德国政府债券期货
  11.7 远期债券价格
  11.8 持有成本
  11.9 隐含回购利率
  11.10 最便宜交割债券
  11.11 最便宜交割债券计算:举例
  11.12 卖方期权
  11.13 最便宜交割债券性质
  11.14 债券期货套期保值
  11.15 基差风险
  11.16 非最便宜交割债券套期保值
  11.17 债券期货的其他用途
  11.18 本章小结
  12 利率互换
  12.1 本章概览
  12.2 互换定义
  12.3 基本的利率互换
  12.4 互换:现货加远期交易
  12.5 典型的互换应用
  12.6 利率互换:具体案例研究
  12.7 标准互换条款
  12.8 比较优势
  12.9 计算全部利得
  12.10 互换行情
  12.11 信贷价差
  12.12 互换价差的决定因素
  12.13 用国债对互换保值
  12.14 交叉货币互换
  12.15 本章小结
  附录:互换变量
  13 利率互换估价
  13.1 本章概览
  13.2 合约开始时的互换估价
  13.3 互换要素估价
  13.4 互换重新估价
  13.5 支付日之间的重新估价
  13.6 远期利率方法
  13.7 使用远期利率对互换重新估价
  13.8 远期利率方法中的变量
  13.9 互换利率与LIBOR利率
  13.10 近似的互换重估价方法
  13.11 远期利率协议,期货和互换利率
  13.12 从期货定价互换:案例研究
  13.13 互换保值
  13.14 本章小结
  14 股权指数期货与互换
  14.1 本章概览
  14.2 指数期货
  14.3 初始和变动保证金
  14.4 交割结算价格
  14.5 保证金与经纪人费用安排
  14.6 利用指数期货保值:案例研究
  14.7 保值效率
  14.8 指数期货的其他用途
  14.9 股权远期合约定价
  14.10 指数期货公平价值
  14.11 基差
  14.12 指数套利交易
  14.13 套利桌管理
  14.14 指数期货的特点
  14.15 单一股票期货
  14.16 股票互换
  14.17 股权指数互换:案例研究
  14.18 控制股票互换的风险
  14.19 在现货市场上对互换保值
  14.20 结构化股票互换
  14.21 股票互换对投资者的利益
  14.22 本章小结
  15 期权基础
  15.1 本章概览
  15.2 定义
  15.3 期权类型
  15.4 基本期权交易策略
  15.5 购买看涨期权:到期收益曲线
  15.6 与现货头寸的比较
  15.7 出售看涨期权:到期收益曲线
  15.8 购买看跌期权:到期收益曲线
  15.9 与做空股票的对比
  15.10 出售看跌期权:到期收益曲线
  15.11 小结: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
  15.12 生活中的股票期权
  15.13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股票期权
  15.14 FT-SE 100指数期权
  15.15 提前执行
  15.16 标准普尔指数期权
  15.17 本章小结
  附录:奇异的期权
  16 期权估价模型
  16.1 本章概览
  16.2 基础原则
  16.3 欧式期权
  16.4 提前执行
  16.5 期权平价原则
  16.6 合成远期和期货头寸
  16.7 期权平价公式与美式期权
  16.8 二元树
  16.9 对二元树的扩展
  16.10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16.11 有股利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16.12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假设
  16.13 本章小结
  附录:测量历史波动性
  17 期权估价与风险
  17.1 本章概览
  17.2 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
  17.3 即期价格与期权价值
  17.4 时间价值性质
  17.5 波动性
  17.6 德尔塔(Δ或δ)
  17.7 德尔塔性质
  17.8 作为保值比率的德尔塔
  17.9 伽玛(Γ或者γ)
  17.10 重新调整德尔塔保值
  17.11 德尔塔和伽玛性质
  17.12 西尔塔(θ)
  17.13 维加(Vega)
  17.14 ρ比率
  17.15 本章小结
  附录:德尔塔与伽玛保值
  18 期权策略
  18.1 本章概览
  18.2 运用看跌期权保值
  18.3 来自保护性卖权的盈利
  18.4 有准备的看涨期权发行
  18.5 双限期权
  18.6 零成本的双限期权
  18.7 牛市差价
  18.8 熊市差价
  18.9 比率分散看跌期权
  18.10 日期分散或时间分散
  18.11 再谈波动性
  18.12 波动性交易:案例分析
  18.13 当前的盈利线
  18.14 从做空跨式期权中获取的利润
  18.15 其他波动性交易
  18.16 本章小结
  19 货币与利率期权
  19.1 本章概览
  19.2 货币期权
  19.3 外汇(FX)的套期保值:案例学习
  19.4 货币期权定价
  19.5 利率期权
  19.6 交易所交易的利率期权
  19.7 欧洲美元期权
  19.8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的欧洲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期权
  19.9 上限期权,下限期权和双限期权
  19.10 利率上限期权:案例学习
  19.11 上限期权和下限期权的定价
  19.12 个别上限期权的估价:例子
  19.13 下限期权的估价
  19.14 互换期权
  19.15 互换期权的估价
  19.16 利率策略
  19.17 本章小结
  致谢
  金融术语表
[编辑本段]书摘
  1.绪论:市场环境
  一般来说,金钱和信用是建立和支持交易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原则性基础。
  丹尼尔·笛福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资本(capital)可以定义为能够用来创造未来新财富的已累积的财富或资产,它是参与再生产过程的财富。资本市场是需要额外资本的人们与具有过剩资本的投资者集会的场所,在这里,风险能够被分散变得多元化,因此那些资本过剩者可以将风险分散到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投资之七。最初这些集会场所都是实体空问,比如旧时的城市集会,一间咖啡屋或者是股票交易市场,而现在的资本市场参与者们可以身处世界各地,通过电话或者电子邮件和互联网等网络工具来完成交易。
  那么谁是真正的资本使用者呢?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都是,至少在某一时间里是。我们借钱买房买车来保障我们的生活,完成我们的工作,养活我们的家庭并为我们国家财富的增长做出小小的贡献。我们同样运用我们的储蓄来支付学校的学费,这等于投资于保障我们国家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然而,企业、国家政府、各州各市政府以及跨国机构等也在使用资本。当一个公司开办一家工厂或者购买新设备时,它就是在进行资本消费,这些资金来源于股东、债权人或过去的经营利润,而这一资本消费是用来购买能带来未来现金流的资产。政府运用税收投资于主要的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事业,从而使我们都能顺利地从事我们的事业,过上安逸的生活。世界银行、欧洲重建与发展银行等跨国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使得它们能实现基本的经济发展和未来繁荣。
  谁是资本的提供者呢?答案还是:我们都是。有时我们直接提供资本,如购买由公司、政府和各种机构的股票或债券。有时我们运用金融或者其他中介手段来为自己投资。我们把钱存入银行账户,购买共同基金,为退休后的养老金计划积攒资金。我们向国家和地方政府纳税。我们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以便为未来提供保障。当公司将利润再投资于它们的业务而不是将其作为红利分配给股东时,公司自己也成为了资本提供者。
  1.1 金融中介和风险
  这本书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参与者、主要金融中介的作用、联系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产品和技术。此外,本书还深入地讨论了风险管理。在资本市场中,风险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存在。金融机构在风险的评估、风险管理和分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例如,银行进行贷款就意味着一种信用风险——借款者不履行偿还义务的风险。银行家们在过去许多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出了一些用于分析和减小这些风险的技术,从而使得股东和储户避免了难以接受的损失。
  目前,银行越来越多地利用它们作为金融中介的优势,创造出贷款,并将它们“打包”,以债券发行的形式进行出售,这一过程叫做证券化(securitization)。投资于这些债券的投资者实际上承担了这些贷款的风险,作为回报,他们获得了比政府债券利率更高的利率。银行将其股东和储户提供的资金不断地循环利用,使得他们拥有了创造新贷款的可利用的资金。他们分析风险、管理风险,再通过公共债券市场来分散风险。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之间的区别在当代金融市场上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了。20世纪早期,这一区别要比现在严格、明显得多。例如: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The Glass Steagall Act),对美国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做出了明确的区分。商业银行吸纳存款和发放商业贷款。它们承担信用风险,并且通过对借款者的信用度进行仔细分析和多元化的贷款投资组合来减小这一信用风险。相比较来看,投资银行认购新发行的证券并且在二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上进行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一级市场(primary market)是创造新金融工具的市场,二级市场是对已有金融工具进行交易的市场。]投资银行承担承销风险(underwriting risk),这一风险发生在当一家银行或银团以固定的价格购入新发行证券,并承担把这一证券销售到资本市场的责任时。
  在《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出台之前,美国国会认为如果一个金融机构同时从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它将会面对一个利益上的冲突,因此这一法案提出后便得到了通过。由于这一法案,著名的摩根银行被拆分为两个部分。商业银行业务部分演变为现在的摩根大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部分则发展成现在的摩根士丹利。而美林则不断发展自身业务和国际市场,从美国国内的一个证券经纪和交易商,成为了一家羽翼丰满的全球性投资银行。
  英国历史上也曾经运用过相似的分业经营法案,但后来被废除了。从二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场上的新发行证券业务主要是由所谓的商业银行(merchant banks)来完成的,这些银行是票据承兑商行协会(Accepting Houses Committee)的成员。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业务被主要的清算银行或“金融中心”银行所控制,如巴克莱银行(Barclays)和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现在成为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一部分)。在伦敦市场上,英国和欧洲股票以及英国政府债券的交易和经纪业务由一些小型的合伙性质公司控制,如詹姆士·卡佩尔(James Capel)、韦布·杜拉彻(Wcdd Durlacher)和佳信公司(Kleinwolt Benson)。当时保险公司和银行是分离开的,世界保险市场被伦敦劳合社(Lloyds of London)所控制,现在所有的这些细分都已经被取消了。如今英国的大型金融机构向公司、机构和零售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银行和投资服务。
  在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限制到20世纪末时已经被逐步取消。不论是在美国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商业银行都开始重新涉足投行业务。促成这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银行的非中介化(bank disintermediation)。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越来越多的法人借款者选择用发行债券(可交易的债务证券)而非向商业银行或者银团贷款的方式来筹资,这一做法尤其被美国的一些拥有良好信用等级的优质借款者所采用。采用这一做法的部分动机在于削减支付给商业银行的中介费用(商业银行作为资本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纽带要收取一定费用)。这也从某种程度反映了商业银行自身信用质量的下降,优质借款者发现他们能够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以比向大多数商业银行贷款更低的利率来为自己筹资。银行非中介化(消除贷款银行的中介作用)在美国首先迅速地发展了起来,随后发展到了其他金融市场。到后来,甚至信用质最并不是很高的借贷者也发现他们能在公共债券市场上有效地筹集资金了。
  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出现,刺激了这一趋势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在单一货币之前,欧洲存在许多相对较小并且高度分散的金融市场,这些市场上仔在着许多地区性的银行。银行和公司企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相互关系,这一关系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加以巩固,例如,在德国,主要的银行和保险公司拥有顶级实业企业很大部分的股份。大多数公司的借贷都是通过关系银行来实现的。股票和债券以本国货币在本国发行并且最先在本国市场上进行交易,当时对于机构投资者持有外国货币资产存在着限制,各国市场上的投资者缺乏相互的了解。
  而现在,所有这一切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欧洲各地的银行都正在合并,放松交叉持股来解放自己的资本以投资于它们自己的业务。在德国,政府通过立法使得这一过程在税收方面更具效率。借款者们正在不断地利用新的发行证券市场来筹资。欧洲的投资者现在能够购买以单一货币计价的股票、债券和其他的各种证券。这些证券可以在整个欧洲大陆自由活跃地进行交易。。从国内市场发展起来的证券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所正在不断地进行重组合并,它们将自己重新定位为跨越国家疆界的交易平台。
  1.2 欧洲市场
  当代的资本市场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范围上都已经全球化了。尽管纽约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但促成目前国际资本市场成形的许多发展是源于伦敦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若干年中,伦敦逐渐失去了它作为传统的为海外投资项目大规模筹集资金的市场中心地位,退化为一个国内市场中心,只涉及英国公司股票和英国政府债券的发行和交易。对于继续在伦敦从业的人来说好消息是:通过所谓的欧洲市场(Euromarket)的发展(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伦敦重新找嘲了自己金融中心的位置。
  这一切变化都是由欧洲美元引起的,所谓欧洲美元(Eurodollar)是指在国际账户中不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直接管理控制的美元。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在伦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银行纷纷在伦敦开没业务,以便从这有利可图的经营中分得一杯羹。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促使欧洲市场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大量来自富有的阿拉伯国家的所谓的“石油美元”(petro-dollar)涌向伦敦的各家银行。这些美元再被作为贷款借给公司或者政府。再后来出现了欧洲美元债券,这些债券的销售对象是国际投资者,这些投资者希望利用其过剩的美元资本投资,以获得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回报率。
  欧洲债券市场从1975年开始迅速发展,国际债券市场也没有再出现倒退。各银行在创造金融工具方面也越来越具有创新性。一个所谓的其他欧洲货币(Eurocurrency)市场发展起来,如欧洲马克(Euromark)、欧洲日元(Euroyen)等。欧洲市场的口号是创新和自我管理。英格兰银行和英国政府都允许这一市场大规模地自由发展,它们只是集中力量进行英国货币市场和银行系统的管理。尽管伦敦是欧洲市场的中心,但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新加坡。伦敦市场常常被一些观察家比喻为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虽然是在英国举行,但大多数成功的运动员都是外国人。这种说法虽然算不上完全正确(巴克莱银行就是英国本土银行中的成功者),但是事实上伦敦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的确是一些美国、德国和瑞士的银行。
  全球化、对银行管制的解除以及世界范围内对资本流动限制的放松,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人们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开始相信,只有少数实力雄厚的投资银行才拥有足够的经营规模以进行真正的国际化运营。公认的市场领导者是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林,这些投行能为统治当今世界的大型跨国公司提供它们所需要的全方位服务,而且不论何时何地它们都能提供这些服务。它们能够满足客户迅猛增长的进行全球调研和投资服务的要求,它们具有关于复杂的结构化问题和衍生金融产品方面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们在信息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投资。因此目前大家普遍认为,小型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会很快地被挤出市场或者被吞并。对于这些小型的公司,它们应该做出调整,找到一些有利可图的细分业务——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或者是建立强有力的客户关系,以及开发不易被模仿的产品(或者不值得大公司花力气去提供的产品)。
  然而新世纪伊始,金融界出现了新的动向,在写此书时,未来在哪里能取得成功仍是一个公众话题。一系列大型兼并活动创造出了一些超大型银行,这些超大型银行既拥有大规模的商业银行业务,也拥有全球性的投行业务。曼哈顿大通银行和JP摩根银行合并,同时还兼并了著名的罗伯特·弗莱明(Robert Fleming)公司在英国和远东地区的业务。花旗集团合并了著名的所罗门兄弟,并且在2000年获得了施罗德(Schroders)公司的投行业务。
  在欧洲,最大的德国银行——德意志银行认为它自己不能仅仅依靠国内的零售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的特许经营而坐以待毙。因为这些业务会受到非中介化的影响和外国竞争者的冲击。它在1989年兼并了英国的摩根建富(Morgan Grenfell)公司,两者的有机组合建立起了全球性的投行业务,接下来又并购了美国信孚银行(Bankers's Trust,这家银行在先前大量地吸收了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的股票业务)。作为对这些疯狂并购活动的回应,高盛完成了上市工作,这样它就可以在股票市场上筹集巨额资本,以抗衡那些巨无霸银行。美林的领导人更是提出了要和一家全球顶级商业银行合并的意愿。
  1.3 当代投行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一词被用来代指金融业中一系列或多或少相关的业务。我们一般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等银行视为专业的“纯”投资银行,而将其他一些机构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等视为综合性银行,它们既有商业银行业务又有投资银行业务。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今,介绍投资银行不从事的业务要比介绍其从事的业务容易得多。例如,一家投资银行是不会从事大规模的零售银行业务的,这需要完全不同的运营技术。如果投资银行是一家综合银行的分支部门,那些零售银行业务肯定存在于与之相互独立的其他部门。另一方面,投资银行业务涉及国际大规模资本市场的活动,还包括提供公司咨询的功能。典型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涉及新证券发行、证券研究、证券交易与销售。投资银行需要与机构投资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并拥有处理金融衍生产品方面的专长和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以及管理这些产品的风险的能力。
  下面具体地列出了典型的投资银行业务所涉及的活动,并对每种活动都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某些大型银行集团也在它们的投行部门中加入了向大型公司客户提供贷款的业务。目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银行的大型客户希望它们的关系银行能够“把资产负债表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虽然公司贷款本身并不是特别有利可图,但它能够为银行带来利润丰厚的投资银行业务的授权。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资本市场导论”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