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轻松读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图书信息 编辑本段回目录
书 名:国富论轻松读
作 者:(英国)亚当·斯密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0月
ISBN: 9787510405037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 元
内容简介 编辑本段回目录
《国富论轻松读:市场经济下必修的经济“圣经”》内容简介:《国富论》主旨是增加国民财富,涉及国民财富的性质以及国民财富增进的原因分析。国民财富的增加主要有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一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它主要依赖分工的深化和市场交换过程的畅通;二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比列的提高,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本用途的适当。在实现这两条途径的过程中,坚持经济自由、取消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让经济生活按照天然秩序运行是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全书分五篇行文:
第一篇,论述增加国民财富的第一条途径。
第二篇,研究了增进国民财富的第二条途径——提高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
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对前述理论予以佐证。
第四篇,对经济学史的研究。主要研究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第五篇,对国家的职能、财政税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多方面的对现实生活有关方面的分析。在这篇与第四篇的有关部分作者提出了很鲜明的观点:经济自由主义是国民财富增进的重要保障。
通观《国富论》五篇内容,既有基本经济理论(第一、二篇)研究,又有对经济史(第三篇)和经济思想史(第四篇)的考察,同时还对若干重要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五篇),概说为:两条途径和一个保障!
本书序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1776年,一部对后世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的巨著《国富论》诞生了。《国富论》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从社会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后人简称为《国富论》。《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思想家。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英国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名叫柯卡尔迪的港口小镇。父亲做过律师,并担任过苏格兰的军法官和柯卡尔迪的海关监督,母亲是当地一位大地主的女儿。亚当·斯密出生前6个月,父亲去世,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并终身未娶。
亚当·斯密先后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从牛津大学毕业后,亚当-斯密进入爱丁堡大学任教。1751年,亚当·斯密进人格拉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在任教期问,他于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的极高评价,并被誉为英国第一流的学者。1764年,经人引荐,亚当·斯密辞去大学教授职务,开始担任政治家查尔斯·汤申德儿子的私人教师,并于1764至1766年间陪同他的学生游历法国和瑞士。1767年,亚当·斯密辞去家庭教师的职务,回到他的故乡,闭门谢客,潜心著述,历时6年,终于完成《国富论》第一稿。之后3年,又进行重新修订,终于在1776年正式出版该著作。《国富论》使亚当·斯密名垂青史。1790年7月17日,亚当·斯密这位“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由经济的守护神”溘然长逝,在他的墓碑上只留下“《道德情操论》、《国富论》作者”等寥寥数语。
《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构建了第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的经济学体系,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克勒在其名著《文明史》中说:“从最终效果来看,这(指《国富论》)也许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书,这本书对人类幸福作出的贡献,超过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所做贡献的总和。”直到今天,这句话似乎还没有被推翻。
《国富论》发表以后,立刻被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制定政策时都以该书的基本观点作为依据。而对于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迫切地需要一种成熟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现在的市场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也是近十多年的事。我们在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许能从200多年前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观点和思想里找到答案或得到启示。这也告诉我们,《国富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传世经典,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能从中读到许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能用到的理论和观点,这使我们不禁要为亚当·斯密的远见卓识而击节称赞。
《国富论》原著篇幅太长,全书达75万余字,而且思想深邃,学术性强,包含了许多专业术语。鉴于此,我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用现代人的视角对经典进行了新的解读。在保留原著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对其中一些与现代人生活无关或相差太远的言论进行了删减,对于一些艰涩的言论,进行了通俗的改写,方便读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下通读原著。本书在结构上与原著一致。目前不少译本有些篇章的标题文字过于冗长和繁复,本书对各篇章标题进行了重新拟定,力求抓住重心,简约鲜明,通俗易懂。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 li>
- 宋凌峰 li>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