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释义】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文名称: 博士
外文名称: Doctor\PhD:Doctor of Philosophy
1、学位中最高的一级。前苏联有副博士的学位,比中国多一级。
2、古时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例:茶博士、酒博士。
3、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说明:博士后并不属于学位范畴,也不可作为称谓。
全国各大高校博士专业课历年真题在线下载 http://www.kaoyanmiji.com/kaobo.html
历年考博真题考博试题资料在线下载 http://www.kaoyanmiji.com/kaobo.html
【中国“博士生”的由来 】编辑本段回目录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秦始皇时代,由于独裁残暴,引发了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农民军攻城占府,消息传到了皇宫里,荒淫无能的秦二世胡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皆奏说,应该赶快发兵,镇压农民起义。可是唯独叔孙通这个人发现皇帝脸色不悦,于是便见风使舵低声恭维地说,皇帝英明,仁爱四方,威严可敬,那些犯上作乱者成不了什么气候,这事何必惊动皇上呢?皇帝听了叔孙通的话,更加狂妄高傲起来,把提建议的人抓起来,而对叔孙通大加奖赏,并晋升他为“博士官”。
“博士”指获得高级学位的学术性高级人才 这句话不对啊.就算这人不是学术性的,是做生意的,有博士学位照样是博士;有硕士学位的学术性高级人才,还是不叫博士。“博士”,是指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
学位体系是:学士——硕士——博士。由低到高。(如果不仅仅是学位,则顺序为:学士(本科毕业中合格者)——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攻读本专业的博士后,可能会被授予Ph D,直译过来为哲学博士。
一些“博士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也被称为博士,这是对他们恭维的称呼,其实他们还不应称作博士的。
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如魏晋以后,常任用精于礼仪的人为太常博士,掌宫廷礼仪;任用通晓音律的人为太乐博士,掌宫廷祭祀享宴作乐歌舞;任用精通医术的人为术医博士、医药博士;任用精通天文、星历、卜筮之术的人为天文博士、漏刻博士、历博士、太卜博士、卜博士等,专掌天文、历法、占卜等事。
博士的选用,西汉和东汉以前采取征拜和荐举的办法,而且有一定的标准,正像《汉书·成帝记》中所说的那样,博士须是“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的人。到了东汉,任博士还须经过考试,只有精通《易》、《书》、《孝经》、《论语》的人,方能被荐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中国的“博士生导师”】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年青的教授(1972年以后大学毕业)申请担任博士生导师,除具备上述条件外,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至少要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在国内外协助指导过博士生的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如下:
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教授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8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过学术专著.所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
目前承担有国家或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在研的经费不少于3万元(个别基础研究项目不少于1.5万元).
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教授: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不少于5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过学术专著,或有重要的技术成果.发表的论文或专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获得过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的奖励,获省部或国家级成果登记2项或发明专利(授权)2项.
目前承担国家或部(省)级的重点科研项目或攻关项目,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重要价值的研究项目,在研的经费不少于6万元.
说明:
对于主持经费在30万元以上的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或主持经费在60万元以上工程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或曾获国家二等奖以上项目的主要成员,上述要求可适当过宽.
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如《Nature》,《Science》及列入SCI,EI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对其发表论文的篇数要求可酌减.
上述指标中的著作,成果只考虑有足够证据的主要贡献者.
1983年5月27日,我国首批博士诞生。
【“博士”的分类 】 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士严格讲来是分为两类的,正在读的还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只能称为博士研究生;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博士。
[编辑本段]【西方博士学位体系】概述
中国自80年代之后建立硕士,博士学位制之后,各院校相继大量招录研究生。到目前为止,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学位制,课程,答辩,录取系统基本建立成熟。仅仅20多年的时间,中国高校以及科学院已经为中国,也为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从中国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许多已经担任重要学术领导。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在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室从事学术研究并担任学术管理。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的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从体制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系统,但是从学术理念,教育本质,学位定义等方面还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针对最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丹青教授一篇有关美院博士教育的文章,分析研究生教育和博士学位的一些基本概念。必须指出的是:本文讨论的有关博士学位和学术研究的概念完全是基于欧美大学的模型和西方高等教育的理念。 ( http://www.tecn.cn )
信中许多观点笔者都甚为认同。尤其对于大学人文教育,笔者曾经著文<<大学教育的目的>> [2],专门探讨了大学教育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概念。比如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目的,学者的定义,等等。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有其独特的概念和定义。目前的中国高等教育事实上是在模仿西方的大学和学位制度。对于新型的中国高校,我们还都在摸索学习自己并不熟悉的西方教育系统。并且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但是,笔者从陈丹青信中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博士学位的概念,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区别,大学课时与考试的意义等等。希望通过本文对一些高等教育中最为基本的概念和定义阐述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展开讨论之前,笔者试图对一些有关大学和学位的基本概念首先做一些必要的介绍,以便后面的讨论。虽然陈丹青教授信中涉及范围十分广泛,限于篇幅,也为了切题,笔者仅仅就关于博士学位的问题进行讨论。 ( http://www.tecn.cn )
现代大学是一个西方文化体系中的概念
本人在<<大学教育的目的>>[2]一文中清楚的阐述关于中国大学的近代历史。为方便起见,引用这篇文章中的一段: ( http://www.tecn.cn )
“现代大学是以Newman和Humboldt模型为基础而建立的概念。这种大学与中国古典的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比如,中国宋代在湖南建立的岳麓书院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但这种中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现今的西方大学概念有本质的不同。中国在20世纪初才建立了一些教会大学,如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事实上就是某种意义上的Newman型大学。但是中国在50年代按照前苏联的模型建造了更加专业化的院校,比如农业学院,石油学院,煤矿学院等等。从而在20世纪下半叶停止了Newman型的人文大学。中国是在1980年之后才开始建立Humboldt型的研究大学。许多院校开始筹建研究生院,并设立硕士,博士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再没有恢复Newman型的大学教育。” ( http://www.tecn.cn )
Newman 与Humboldt 模型在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是分别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而言。Newman时代,研究型大学还未建立。因而Newman主要是为大学本科教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型 [2]。当代世界上西方大学本科教育都是基于Newman模型而建立的。Newman模型主要有一下几个与本文相关的主要论点。 ( http://www.tecn.cn )
其一是认为大学是文明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文明社会无法离开大学而存在。而文明社会的建立必须基于高尚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只有大学可以使得这些最基本的文明因素得以保障。所以,道德和价值的教育必须包含在大学之中。由于19世纪上叶的英国牛津大学还是某种意义上的教会学校,Newman认为:社会,个人,以及大学的价值观应该由教会来奠定。事实上,基督文明就是西方世界的价值理念。而西方的大学自然以这种价值和道德来教育学生。 ( http://www.tecn.cn )
其二是关于个人的成长和个性的培养。基于以上论点,除了价值系统的建立,还必须有对个人修养和文化品味上的塑造和熏陶。这种个性的培养,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应该是内在的,心理的方面的成长。Newman认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培养成为真正的“英国绅士。” 他认为一个年轻人在未经过大学教育之前仅仅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他不懂品味,毫无风格,谈吐粗略,做派不雅,思维混乱,缺乏标准。而只有大学教育才可能赋予学生一个文明社会要求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大学应该不断地向社会输送教育良好,品味高雅,知识渊博的绅士。如果社会上充满了这些大学教育的绅士,那么一定是一个稳定,和谐,文明的社会。也正因为此,大学是面对整个社会而提供的一种普通教育。而并不保证向社会提供卓越的精英。 ( http://www.tecn.cn )
其三是关于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他认为大学(本科) 仅仅是传授和传播已知知识而不是探讨和发现新知识的地方。那些探索与发现的活动应该在大学之外。同时他把教授与研究者分开。认为教授仅仅应该注重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和做人两个方面。那些学术研究活动与大学教育不能够混淆在一起。而对于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专业而应该十分的广泛,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拉丁文,宗教,文学,等等。只有广博的学识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事实上,这种大学的理念在很大的意义上是针对古典社会的学习方式,尤其对于十分专门的技术学习。因为,在古典社会,很多专业的学习大多以小范围个人行为为多,比如师徒和家教方式。而学习仅仅注重技术本身。一个私人教师或者师傅的知识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专业,从而无法提供其他更为广博的知识。只是到了Newman模型的大学建立之后,才开始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今天现代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就是遵循这样一个理念而建立的。比如理工科学生必须有相当一部分学时必须在人文学科。而文科的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21世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无论什么学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学,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知识。比如环保,卫生,健康,法律,科学,计算机等等。如果一个社会内的成员大多受过Newman大学的教育,那么这个社会才可能是文明的,发达的,进步的。 ( http://www.tecn.cn )
除了知识的学习之外,大学教育还必须强调每个人“自我” 的形成。建立个性与自尊,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对世间万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判断能力。这种大学教育为一个社会能够保持冷静的思维提供必要的基础。从而使得各种进步的思想在社会里得以实施。 ( http://www.tecn.cn )
Humboldt模型主要针对学术研究。Humboldt在1810年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学:柏林大学。他的理念后来成为现代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研究生院的模式。在Humboldt之前的大学研究,主要是由教会和政府控制的。而Humboldt首先提出学术独立和学术自由的概念,并在自己的柏林大学加以实施。这种理念的提出使得科学研究从教会和政府控制的大学里走出来,并且逐步形成完全独立的学术体系和学术团体。所以,Humboldt模型是今天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位制度奠定了学术规范和标准。更为重要的是, Humboldt模型为“知识分子” 的形成提供了理念上和精神上的一种标志。“知识分子” 其实是一个十分现代的概念。这个概念在19世纪还没有清楚的定义。因为知识分子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独立的思维” ,所以Humboldt提出的学术独立思想就是知识分子意识的前身。在Humboldt模型提出之后,知识分子不仅以更为集中的团体形式 (大学和学术团体) 在社会上出现,更为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认同:学术独立,思维自由。Humboldt 理论的另一个观点与Newman不同,那就是教学与学术的统一。这在今天的大学里十分明显地体现出来。
中国在真正意义上建立以欧美模型为基础的现代大学仅仅有很短的历史。事实上,我们所说的现代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都是西方文化以及欧美社会的重要主成部分,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西方文化,许多概念的建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只是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才有比较清楚定义,并被学术界普遍接受。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最熟悉的名词和概念包括:科学,民主,知识分子,硕士,博士等等。这些名词和概念在清朝末年以前无论在中国语言和社会理念里都还不存在。因为大学和博士都是完整的西方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们在上世纪初进入中国时是十分朦胧和模糊的。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无法断定中国社会,包括学术界已经深刻的理解和接受了这些西方的概念。
中国文明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哲学理念,教育系统,和方法论。中国的哲学以老,庄,孔,孟为核心,渗透于中国的文化,社会,教育,和国家。中国古代教育的特点是以学者各立门户,在众多的弟子中传播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在艺术和技术领域多为师徒方式的传授。古典教育体系为家教和私塾与科举制度。而中国传统的方法论(Methodology) 就是易经,阴阳,经络,等等。分析中国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发现,尤其在近代,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有明显的区别。
西方文明有三大组成部分:希腊经典,基督文化,科学民主。希腊哲学奠定了思维的基础,基督教建立了西方文化价值的核心,科学是寻找真理的方法,而民主是社会的基本形式。其中完善的科学体系与民主政治是西方文明在近代的产物,也可以定义为西方的现代文化。它起源于17世纪的笛卡尔哲学和18世纪的英国启蒙运动。并很快波及世界,成为现代发达社会的主要特征。由于人类对科学的接受,其它文化中的思维方法显然受到排挤甚至清除。比如中医,阴阳说,风水,古天象,和八卦。即便这些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方法仍然在东方民间流行,但在科学领域内部,在科教系统,都不被承认。与其说是方法的争论,不如说是文化的冲突。即便在西方世界,所有科学系统强烈抵制,排斥非科学思维,比如预言说,算命说,古天象说。 ( http://www.tecn.cn )
中国自“五四”之后开始采纳西方文明中的科学理念和教育系统。比如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今天的研究生院。所有这些教育的理念和形式都以欧美教育模型为基础。其中包括教学大纲,学位制度,录取标准,师资培养,和校园文化。所有中国当代社会的教育体制在清末之前都不存在。因此,对于中国社会,现代教育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体制而建立的。虽然,在制度和方法上全方位的沿袭了西方,但是在理念上还存在许许多多的误解甚至错误。尤其在研究生教育,学位制和学术研究方面。这里所指的学术包括人文和艺术领域。
对于学位制度,尤其博士学位,我们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欧美国家,以美国为例,博士是最高的学位。但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学位绝不仅仅是博士(Ph. D). 美国以及欧洲的高等学位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研究型学位(Research Degree),另外一种属于职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为了避免中英文翻译的误差,本文将直接用英文名称解释这些学位。
研究型学位的“博士” 英文为“doctorate”. 它来自拉丁文:“doctor”. 其中有“teacher” 的意思。这个词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在那个时代,“teacher” 是一个人在大学教书的证书。而我们通常讲的“ 博士” 学位英文为:“Philosophy Doctor” (Ph. D). 在英国系统里称为:“Doctor of Philosophy” (D. Phil). “Ph. D” 是现代欧美大学中在学术界任职的基本学位要求。首先,博士 (Ph. D) 是一个学术研究型的学位。它要求在学术研究领域有严谨的训练和考核。一个博士必须懂得什么是学术研究,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服务。在美国系统里,博士生不仅要通过最基本的博士资格考试,修完固定的课时,平均B以上的分数,还要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在世界学术杂志发表一定的论文。最后在博士委员会成功的答辩自己的学术论文才可能得到博士学位。在理工科,博士生一般要经过3-6年的时间才可能完成学业。
博士(Ph. D)是以学术研究为基础的。离开了学术研究就失去的博士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学术研究呢?在现代西方高等教育中,首先必须在“科学” 的范围内从事学术活动。科学除了自然科学之外还包括人文科学,比如社会学和艺术理论。在西方现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可以被承认的“非科学”的“博士,” 也没有任何“非科学” 的研究活动。于是,在讨论科学研究的课题时,必须对什么是“科学”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定义。但是关于科学的定义却并不简单,它属于一个哲学的范畴。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定义“科学”为现代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学术活动,并且可以在世界正式的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一切研究成果。而学术研究意指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探索中创造,积累知识的活动。由于我们刻意的定义这种活动属于科学范畴,那么学术研究即是基于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方法,进行的系统的理论与实验活动。对于“科学” 的定义,可参见本文作者的论文“科学的定义。”[6]
基于科学的定义,我们知道,博士的培养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过程。它已经与本科教育有了明显的不同。在本科教育中,按照Newman模型,基本上是侧重于对已知知识的传受和传播而不在于对知识的创造。因而,从教学大纲的设计到课堂讲授的方法都是围绕这样的理念来实施的。而对于学生的质量也是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来衡定的。但是博士培养却绝不仅仅是对研究生现有知识的传授。它最为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见解,原创的想象力,对已知的质疑,和理论分析的水平。显然,对于一个博士生也必须有和本科生教育相似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但这绝对不是目的。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新的知识。”换句话说,博士研究工作的核心就是创造“新的知识。”如果离开这样一个核心,博士的研究工作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那么“新的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呢?由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已经创造了许多科学知识,包括人文艺术知识。但是人类的继续发展完全建立于对未知的认识和新知识的创造。而学术研究(即研究型博士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在已知和未知的分界线上而致力于向未知的推进。因而,对于向未知的探索首先必须了解已知与未知的边界在何处。这就必须掌握人类已经做了哪些研究工作而前沿的关键问题在哪里。我们一般称其为“文献调研。”由于文献的浩瀚,这是研究工作最为重要的也是十分繁重的第一步。另外,许多文献,尤其在艺术,历史,哲学等等领域内不会是以研究者的母语写作的。比如研究哲学的人需要看原作时会遇到德文和拉丁文。研究艺术的会接触到意大利文和法文,研究历史和宗教的也许要求读懂西伯来文,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等等。搞文学研究的更应该看懂英文的原著(因为许多名著是英文原著或者是翻译成英文的)。美国有些院校,即便是理工科也有第二外语的要求。由此,我们了解到学术研究,尤其人文科学研究,语言的要求十分的重要。对于现代的学术研究,英文是最为基础的。欧洲人文学科里的学者大多掌握一门到数门外语。在文学界,由于语言文化的“不可翻译性,”如果不能通读原著,很难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到独到的评论了。因此,博士生培养必须有英语和外语的严格要求。
在“文献调研”中分析归纳出领域中关键的问题之后,必须选择那些自己感兴趣而且有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的课题进行研究。在这个阶段,研究的关键是针对已经做过的工作提出自己的质疑,想法,和新的研究方向。但是,对已知质疑的能力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即便那些知识十分渊博的人。知识丰富和质疑已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而博士的培养更注重后者。比如哥白尼就是质疑了“地心说”而发展的科学。质疑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还需要独到的思维和勇气。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许多知识丰富的人,但能够质疑已知的却有限,尤其对于基础性的科学。而这正是博士培养的目的。在正确的质疑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要求研究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甚至直觉。
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显然还远远不够,而下一步就是通过理论或者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这要求研究者有深厚的理论和实验训练,从而可以科学的分析现象,采集数据。而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现象的观察,然后在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结论必须完全基于对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分析的方法也属于科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包括对实验现象的一般理解而且需要理论模型对自然规律严谨的解释。对于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这种理论模型往往要求高深数学的描述并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比如波尔的原子模型就是在许多实验观察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并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计算而最终完善的。
因而,博士学位,称之为研究型学位,完全与学术研究紧密联系,而具有探索性,分析性,理论性,和创造性。因为学术研究是在充分的掌握了已知的基础上,对自然与社会的一种探索型工作,所以博士学位即对研究者相关能力和资格的一种评定和认可。以下列出美国研究型博士学位(Research Oriented Doctors),包括人文学科。 ( http://www.tecn.cn )
Doctor of Applied Science (D. A. S.)
Doctor of Architecture (D. Arch.)
Doctor of Arts (D. A.)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 B. A.)
Doctor of Canon Law (J. C. D.)
Doctor of Chemistry (D. Chem.)
Doctor of Comparative Law/Doctor of Civil Law (D. C. L.)
Doctor of Computer Science (D. C. S.)
Doctor of Criminal Justice (D. C. J.)
Doctor of Criminology (D. Crim.)
Doctor of Design (Dr. DES.)
Doctor of Education (Ed. D. or D. Ed.)
Doctor of Engineering (D. Eng.)
Docto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D. E. Sc./Sc. D. E.)
Doctor of English
Doctor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D. E. D.)
Doct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 Env.)
Doctor of Fine Arts (D.F.A.)
Doctor of Forestry (D. F.)
Doctor of Geological Science (D. G. S.)
Doctor of Health and Safety (D. H. S.)
Doctor of Health Science (DHSc.)
Doctor of Hebrew Literature/Doctor of Hebrew Letters (D. H. L.)
Doctor of Hebrew Studies (D. H. S.)
Doctor of Humane Letters (D. Hum. Litt.)
Doctor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D. I. T.)
Docto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 I. T.)
Doctor of Juridical Science (S. J. D. or J. S. D.)
Doctor of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D. Litt. et Phil.)
Doctor of Liberal Studies (D. L. S.)
Doctor of Library Science (D. L. S.)
Doctor of Management (D. M.)
Doctor of Medical Science (D. M. Sc.)
Doctor of Ministry (D. Min./D. M.)
Doctor of Modern Languages (D. M. L.)
Doctor of Music Ministry (D. M. M.)
Doctor of Music (D. Mus, Mus. Doc.)
Doctor of Musical Arts (D. M. A., A. Mus. D.)
Doctor of Musical Education (D. M. E.)
Doctor of Nursing Science (D. N. Sc.)
Doctor of Project Management (D. P. M.)
Doctor of Philosophy (Ph. D)
Doctor of Physical Education (D. P. E.)
Docto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 P. A.)
Doctor of Public Health (Dr. P. H.)
Docto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D. Prof./D. P. S.)
Doctor of Recreation (D. Rec./D. R.)
Doctor of Rehabilitation (Rh. D.)
Doctor of Religious Education (D. R. E.)
Doctor of Sacred Music (D. S. M.)
Doctor of Sacred Theology (S. T. D.)
Doctor of Science (D. Sc./Sc. D.)
Doctor of Science and Hygiene (D. Sc. H.)
Doctor of Science in Dentistry (D. Sc. D.)
Doctor of Science in Veterinary Medicine (D. Sc. V. M.)
Doctor of Social Science (D. S. Sc.)
Doctor of Social Work (D. S. W.)
Doctor of the Science of Law (L. Sc. D.)
Doctor of Theology (Th. D.)
Engineering Doctorate (Eng. D.)
Executive Doctor of Management (EDM)
西方高等教育除了研究型学位之外还有职业型学位。这些学位是为那些具体社会职业培养高级人士的。比如医学,法律,等等。首先,这些学位是进行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就如同博士学位必须是做教授的基本学位一样。但是培训的目的截然不同。研究型博士是为了培养研究人员的,或者是培养学者的。而职业型学位是为各行各业训练专门职业人员的。职业型学位与研究型学位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必须在通过统一职业执照考核之后才可以挂牌行业。比如律师和医生。而研究型学位没有这个要求。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职业的法律责任要求。比如医生的职业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建筑师的设计决定房屋的安全。因而有严格的执照要求。 ( http://www.tecn.cn )
医生和律师都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行业。而工作的目的和性质与科学研究有本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索和解译,而医生必须及时地治病救人。所以研究型学位培养的是学者,而职业型学位训练的是专家。因为这些职业,比如医生和律师,并不从事任何实验和理论性的研究工作,而是在实践中解决特殊的具体问题。比如治愈疾病,诉讼法案。但是,由于中文和英文的差别,把职业型的“Doctor” 都翻译为“博士” 是不够准确的。因为中文里的“博士” 往往与学术,研究,学者这些概念联系起来。而职业型学位的培训目的和以上这些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 http://www.tecn.cn )
以下列出美国职业型的Doctors: [7]
Doctor of Audiology (Au. D.)
Doctor of Chiropractic (D. C.)
Doctor of Dental Medicine (D. M. D.)
Doctor of Dental Surgery (D. D. S.)
Doctor of Human Sexuality (D. H. S.)
Juris Doctor/Doctor of Jurisprudence (J. D.)
Doctor Liberalium Artium (D. L. A.)
Doctor of Management (D. M.) (For example, in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Doctor of Medicine/Medicinæ Doctor (M. D.)
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 P. T.)
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D. O.)
Doctor of Pharmacy (Pharm. D.)
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 (D. P. T.)
Doctor of Podiatric Medicine (D. P. M.)
Doctor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DProf or D. P. S.)
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 (D. N. P.)
Doctor of Veterinary Medicine (D. V. M.)
Doctor of Naturopathic Medicine
Doctor of Natural Medicine (N. M. D.)
Doctor of Psychology (Psy. D.)
Doctor of Clinical Psychology (DCP)
Doctor of Optometry/Optometry Doctor (O. D.)
Doctor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D. O. T.)
必须指出,在高等院校的学位制里面,还有一类属于艺术型的。比如音乐系里面有为表演型的学生设置的“Master of Music Art (M. M. A). ” 还有更高级的学位,比如“Doctor of Music Art (D. M. A.).” 对于音乐理论的研究,还有 Ph. D in Music Art. 在音乐艺术里,也有表演型学位和研究型学位之分。表演型的学位,比如 MMA. 和 DMA.注重表演方面的训练。课时要求大多在表演技能方面的提高(如声乐和演奏),同时也有相应的理论课程。毕业时要求一定场次的音乐演出。但是Ph. D则没有音乐会演出的要求,而必须有论文的答辩。从中可以看出,表演类的学位主要是学生演出技能的训练,而研究型的学位与其它领域一样注重研究能力,理论分析,和学术水平。 ( http://www.tecn.cn )
在绘画,设计,建筑等艺术科系里,设有十分类似的学位。作为艺术专业,Master of Fine Art (M.F.A.) 一般已经是的最高学位。因而可以满足艺术职业的要求。甚至可以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担任教授的职位。西方大学的艺术专业一般很少设置Doctor of Fine Art (D.F.A.) (建筑学也是如此). 而且DFA往往都是名誉学位。目前美国只有少数大学设有DFA。比如耶鲁大学设置有戏剧评论的DFA。其它高等院校设置电影,视觉艺术,文学创作等专业的博士学位。如果已经拥有MFA学位的人希望在高等院校竞争相应的教职才会考虑获取DFA。一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会去读 Ph. D,而仅仅获取 Master of Fine Art. ( http://www.tecn.cn )
如上所述,对于艺术创作类的学位和理论研究性学位,无论是课程的种类与培养的标准都有本质性的区别。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专业,只要是博士(Ph.D), 都与其它领域一样有相似的标准和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训练,而且要求深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理论水平的提高显然是以阅读原著,学术文章的能力为基础的。从而要求英文和外文的水平。而且在研究过程中要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丰富的知识,和理论的分析。这与艺术作品的创作是有本质不同的。艺术创作类的学位更注重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想象力,敏感度,和具体的专业技术水平(比如绘画技巧和演奏水平)。因此,对理论修养和外语水平不一定有特别高的要求。 ( http://www.tecn.cn )
陈丹青在给清华领导的信中主要提到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关于课时与学分的问题。他指出:“我不相信现行考试制度,不相信教学大纲,不相信目前的排课方式,不相信艺术学生的品质能以“课时”与“学分”算计——但我不得不服从规定——释放个性,回到直觉,摒斥教条,遵循艺术规律,曾经是民国、“文革”前、改革开放初期等阶段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果的历史经验。然而有目共睹:这些传统与经验在今日艺术教学中已经全面丧失。” ( http://www.tecn.cn )
对于这种去除教条束缚的理念,笔者完全赞同。但是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必须要求的课时和考试是世界艺术院校共同的规定。对于本科生,课时和学分是没有争议的。虽然学分和课时有一些弊病,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制度是有效可行的。美国大学的课时和学分甚至学校自己无法独立决定,而必须由教育学术界组织的权威委员会审核。美国理工科的Accreditation Board for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BET) 由28个学术协会和团体组成。是美国国家认可的高等院校学位制的权威认证机构。没有ABET的认证,大学给予的学位就会失去社会的认可。而ABET定期到各大学认证时最为关注的即某个专业的课程,课时,学分和考试。各个专业必须向ABET委员会提供本专业的教学大纲,教科书,学生作业,考试试卷,学生评语。ABET在对这些资料严格审查之后决定是否给予该专业的认证。因而,对于美国高校,固定的课时和学分是至关重要的。文凭的获取也严格的以学分和成绩为标准。 ( http://www.tecn.cn )
我们可以一般的批评“课时” 和“学分” 的弊病,也可以认识到考试制度某些不合理性。但是,课时与考试是自世界有大学以来经过千年陶冶的结果。在我们还没有找到更为先进的教育方法之前,课时与考试可以说是大学的核心和精髓。没有课时积累和通过考试的人我们无法定义他受过高等教育。 ( http://www.tecn.cn )
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中,许多人有一些误解,认为大学,尤其著名大学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地方。但是在西方大学的教育里,大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育具有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虽然许多精英出自大学,但这并不是大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艺术奇才,或许不需要课时和学分。但是大学是普通高等教育,而必须面对所有在校的学生。由于对学生的评估是一个统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偶然或者单一的事件,学分,课时和考试就显得十分重要。它们帮助学校和教授在众多的学生中尽可能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授予学位。 ( http://www.tecn.cn )
艺术人才的培养有其历史上的独特性。比如中国传统的艺术培养是通过私人拜师学艺。这与中国戏剧界有十分相似的地方。这种学习方式大多对于艺术创作和表演而言。更为注重模仿,感觉,意识,流派,风格。这种方式也许不需要大学里十分规范的课时和学分。但是师徒教学和大学教育完全是两个概念。前者仅仅是为了训练出为数不多的艺术人才。而大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既有艺术水平又具备现代社会素质的优秀公民。所以,西方大学不仅要求作画的技术和创造力,而且要求对于一般文理知识的掌握。艺术系的学生除了绘画专业的训练而且要求学习艺术史,文化史,哲学,宗教,文学。即便是理工科的学生都有规定的文科课程,何况艺术专业的学生。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学生的艺术品质和综合素质显然与课时和学分直接相关。培养全面发展,具有优良品质的学生正是大学的目的。而大学最为主要的培养方式就是课时。当然,学生的品质还需要除了课时之外的活动来提高。比如社会阅历,课外阅读,艺术活动。这是不言而喻的。 ( http://www.tecn.cn )
二是关于外语考试。陈丹青教授认为自己的博士生外语考试屡次不过,甚有挫折感。他在信中说:“再就是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制。去年我已在上海《艺术世界》为文细数其谬,痛陈其弊,若学院同意,愿再发表。要言之:一、艺术学生掌握外语有益国际交流者,纯属神话。” ( http://www.tecn.cn )
关于外语考试的要求前面已经做了解释。如果是培养博士,外语,尤其是英语至关重要。在今天的社会,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只要是从事学术研究,必须有深厚的英语功底。否则无法想象能够从事学术活动。对于艺术博士(DFA) ,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阅读许多外文原著。我想陈丹青教授是从事西洋油画专业的。那么对于油画历史,油画理论,油画技术的著作许多来自外文书籍。必须指出的是,艺术博士的主要工作内容不是绘画创作,而应该是艺术评论,艺术史,艺术理论分析等等。没有英文功底,是无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列举几个典型的DFA课程: ( http://www.tecn.cn )
1.Ancient Philosophy
2.Philosophy of Religion
3.Studies in Literary Criticism
4.Theories of Contemporary Art
5.Art of Classic Antiquity
6.Renaissance and Baroque Art
7.History of Oil Painting
陈教授自己开得课程:
1.欧美当代艺术比较
2.绘画、影像与西方观看传统
3.架上绘画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4.世界范围反现代化思潮与文化守成主义
5.艺术史与传播史的关系
6.艺术赞助史与艺术功能史
以上英文题目的课程是欧美大学艺术系博士生规范的课程。与这些课程相关的文献绝大多数来自英文,甚至有意大利,法文,和德文。即便是陈教授的课程,也不可能仅仅依赖于中文翻译的书籍和资料。尤其对于一个优秀的艺术理论研究者,必须在国际会议发表演讲,在学术杂志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深厚的英文功底是无法做国际学术交流的。因此,每一个艺术专业的博士都必须通过严格的英文考试。但是,对于艺术创作型的学生,或许不需要特别高的外文要求。 ( http://www.tecn.cn )
三是关于清华艺术博士的定义,从陈教授的信中得知,艺术系在以下两个课题中招收博士研究生:“当代架上绘画研究”,“当代架上绘画与图像文化比较研究”。十分显然,这些属于研究型课题,而不是艺术创作型的。陈丹青教授信中已经清楚的指出,他所招收的是博士生(DFA) 。从某位考生的成绩分析(专业90分,外语不及格) ,该生得专业是十分优秀的。但是从信中很难看出所指专业是什么。如果是博士生,那么专业不应该是绘画技术水平。博士生的专业考试也不应该是单纯的一门,而应该是数门,比如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等等,笔者不得而知。笔者再一次指出:对DFA并不需要精湛的绘画水准,而要求很高的学术研究能力。 ( http://www.tecn.cn )
陈教授信中提到的徐悲鸿、林风眠是绘画艺术大师,不是艺术理论的研究者。这里面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问题和学位冲突。很显然,陈丹青希望培养的是绘画艺术家。他自己就可以作为艺术学生的楷模。但是,他在清华执教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艺术博士。这里就有一个显著的矛盾和概念的误区。从艺术系毕业的博士(DFA) 应该是以这些绘画艺术大师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学术性工作的学者,而不是作画。如果对这样一个学位概念出现错误的理解,尤其像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那么中国的教育就会发生不可想象的误导而进入歧途。笔者认为这是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问题。或许,清华美院有自己建立的新型概念的艺术博士,笔者不得而知。前面已经清楚指明,笔者所讨论的博士学位完全基于欧美的教育模型。因而,本文的讨论假设陈丹青教授在清华大学招收和培养的是艺术博士(DFA)。 ( http://www.tecn.cn )
中国学位制度一般笼统称为硕士和博士。但是,欧美大学的研究生学位,每一个都要其清楚的定义和严格的划分,其中包括基础课范围,专业课时要求,研究内容,研究生资格,学术评审等等。一般的意义上,只要确定博士的名称,即可以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定找到其准确的定义。所以,对于中国大学每一种博士学位应该有教育部十分详细,清楚的科学定义,否则会发生类似陈丹青教授对博士考核要求的质疑。作为大学教授,我们首先应该对自己领域的学位制度有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 http://www.tecn.cn )
对于博士学位,无论是何种专业,在学生答辩之后,都应该严格的质疑该论文是否“对知识有卓越的贡献。”
笔者非常赞同陈丹青教授对于目前中国教育一些弊病的批评。比如:“有知识没文化, 有技能没常识,有专业没思想,是目前艺术学生普遍状况。”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仅限于艺术学生。关于人文教育的讨论,笔者已经在<<大学教育的目的>>一文中阐述的十分清楚,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 http://www.tecn.cn )
“但是在21世纪知识却是为了实用,求职,专业,甚至功利。至此,知识便从教育的内涵中剥离出来成为社会竞争和生存的手段。如果某种知识在实用中没有多少意义,就会在教学中淘汰,或者不受重视。任何一门知识的教学大多有明确的目的,比如英语于托福,数理化于出国,文史地于高考,热门专业于求职等等。而因的施教和专业训练使得大学与教育完全隔离开来,成为专门职业的训练场所。所以,高强度训练出来的学生托福可以满分,但交流能力低下。文科考试高分,然而不具备文雅的气质和高尚的理念。政治第一名却缺乏思想和激情。这正如Newman所言:知识越专业,越不成其为知识。如此训练出来的学生,只具有极强的职业意识和竞争力。但是他们平淡,索味,肤浅,单一,缺乏品味和典雅,没有个性和风格。” ( http://www.tecn.cn )
“如果一个人学过许多高深的课程,而且门门都是满分,获得许多学位,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受过良好的教育。除非他上过Newman型的大学。一个具备极强的竞争力与生存手段的人,比如在商业和企业方面的独特能力,不见得需要大学教育。因为有许多成功的企业人士没有本科教育。所以成功的定义在今天可以与教育毫不相关。大学的学位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地位的标签,而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 http://www.tecn.cn )
一个社会之所以能够进步,保持冷静的思考,富有色彩鲜明的文化个性,具备人文精神和传统内涵,品味高尚,温文尔雅,完全是因为大学教育和它的知识群体。如果大学离开自己的本质,知识分子首先会变质变性。社会将急剧地退化和变异。而社会退化的特征是:道德沦丧,焦虑浮躁,品味低下,无视信义,假劣泛滥,破坏文化,失去自我,缺乏自信,迷失方向。这样的社会可能充斥金钱和高科技,却绝没有希望和前途。” ( http://www.tecn.cn )
参考文献
1.见附录
2.时东陆。大学教育的目的(一) ,科学(上海) ,Vol.58 No.3 P.29-32 (2006) ; 时东陆。大学教育的目的(二) ,科学(上海) ,Vol.58 No.4 P.33-36 (2006) ( http://www.tecn.cn )
3.Estelle M Phillips and Derek. S. Pugh. How to Get a Ph.D.: A Handbook for Students and Their Supervisors ISBN 0-335-20550-X ( http://www.tecn.cn )
4.MacGillivray, Alex; Potts, Gareth; Raymond, Polly. Secrets of Their Success (London: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2002) ( http://www.tecn.cn )
5.Simpson, Renate. How the PhD came to Britain: A century of struggle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Guildford (1983) ( http://www.tecn.cn )
6.时东陆。科学的定义,待发表 (2007)
7.Tom Bourner, Rachel Bowden, Stuart Laing,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Routledge, part of the Taylor & Francis Group, Volume 26, Number 1/March 1, 2001 ( http://www.tecn.cn )
本文发表于《科学》上海2007年7月刊,转载请注明。
其他内涵:
博士(Hugo Boss),一个著名的时装品牌。
发源地:德国
创史人:雨果博士(Hugo Boss)
注册地:德国麦琴根(Metzingen)
品牌线:博士(Hugo Boss)品牌分为Boss-Hugo Boss、Hugo-Hugo Boss、Baldessarini-Hugo Boss,三个品牌主营男女服装,香水,手表,及其它配件。
博士(Hugo Boss)在国际时装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德国的经典品牌。博士(Hugo Boss)一直崇尚的经营哲学为:为成功人士塑造专业形象。
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德国品牌博士(Hugo Boss),不鼓吹设计师风格,完全以强力放送阳刚味十足的广告形象,传达一种大众化的男性服装风格。不论设计或形象都非常男性化,而且是那种不化妆,也不戴多余的首饰,很注重社会认同的男性形象。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名称】:博士
【拼音】:bó shì
【注音】:ㄅㄛˊ ㄕㄧˋ
基本解释
◎ 博士 bóshì
(1) [court academician (in feudal China)]∶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之,稍有不同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learned scholar]∶博通古今的人
(3) [doctor]∶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文学博士
医学博士
(4) [master]∶古代对茶坊伙计、手工艺者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茶博士
酒博士
详细解释
释义:(1).博通古今的人。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 郑同 北见 赵王 , 赵王 曰:‘子南方之博士也。’”
【示例】:宋 王巩 《随手杂录》:“九重之内,安知有 英州 、 新州 ,此必有博士。”
释义:(2).古代学官名。
六国时有博士, 秦 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 汉文帝 置一经博士, 武帝 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 晋 置国子博士。 唐 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 公仪休 者, 鲁 博士也,以高第为 鲁 相。” 宋 苏轼 《乞医疗病囚状》:“若医博士助教有阙,则比较累岁等第最优者补充。”
【示例】: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今之议者,莫不知此,多设博士,增置生徒,学校之盛百倍曩时。” 吴晗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 还跟当时著名的学者受学,例如 孔子 的后代 孔安国 作博士的时候, 司马迁 向他学习古文《尚书》。”
释义:(3).古代对具有某种技艺或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犹后世称人为师傅。
【出处】:《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学音乐,屈博士,弄钵调弦浑舍喜。”《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回头看时,是一个酒博士。”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一折:“磨博士云:‘唤我做甚么?误我打罗也’。”
【示例】:《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家里一箇茶博士,姓 陶 ,小名叫做 铁僧 。” 明 黄省曾 《吴风录》:“至今称呼椎油作面佣夫皆为博士。”
释义:(4).学位名。学位的最高一级。
【出处】:苏曼殊 《焚剑记》:“其人望族也,尝游学 大鹿国 ,得博士衔,人称洋状元。”
【示例】:巴金 《灭亡》第八章:“前年我得到 巴黎大学 文学博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四章:“家父是医学博士,耳鼻喉专家。”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