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至元通宝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元通宝  中国古代钱币之一。
  元代的至元通宝四体文钱。
[编辑本段]形制
  我国古代的方孔铜钱,面和背的钱文绝大多数为单一的汉文,也有极少量的是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和满文,在元代和清代,有较多的方孔铜钱面文为汉文,背文为汉文和蒙文或汉文和满文。
  而至元通宝四体文钱钱文则有四种:面文“至元通宝”4个字为汉文,背文穿上、穿下直读为蒙文八思巴文,穿右为察哈台文,穿左为西夏文。因此,该钱被称为“四体文钱”。在历朝历代的古钱币中,面文和背文多达四体的,仅此一例,别无其他,可谓“空前绝后”。关于这种钱的用途,历来钱币学家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镇库钱,有人认为是供养钱,目前尚无定论。
  至元通宝四体文钱是元顺帝至元年间(公元1335年至1340年)铸造的。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铸造过至元通宝钱,但只有汉、蒙两体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顺帝所铸造的至元通宝版式繁杂,变化无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异文及供养钱等。其四体文钱便是这一时期的杰作。
  该钱直径45毫米、厚2.5毫米,重24克,历经600多年仍保存完好,可见老旧包浆,遍体红锈夹有绿锈,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编辑本段]历史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至元年问(1335~1340年)所铸。元朝有两个至元年号,一是元世祖忽必烈,再就是元顺帝,习惯上称此为后至元。顺帝登基时年仅13岁,元朝统治的兴盛期早已过去,留给他的只是一副烂摊子。由于他年少无知,朝政完全由权臣伯颜专擅自恣。伯颜有着强烈的唯蒙古贵族独尊意识,尤其是对汉人、南人充满了鄙视和猜忌。至元改元后,伯颜蛊惑顺帝下诏停止科举取士,同时将供奉儒学贡士庄园的田租改为禁卫军费用;不准汉人、南人等学习蒙占文字;禁止汉人、南人等持有兵器,也不准拥有马匹。更为甚者,竟妄图唆使顺帝杀光汉人中张、王、刘、李、赵五大姓。
  由于伯颜自恃功高权重,一时声威煊赫,其擅杀诸王大臣,大肆侵吞天下贡赋,引起顺帝不满,遂启用伯颜侄子脱脱,并于至元六年(1340年)初,罢贬伯颜出朝,命其迁居南恩州(今广东阳江),后病死于途中。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进行社会改革,为调和民族矛盾和笼络汉族土大夫阶层,恢复科举制度,并派人去曲阜孔庙祭祀,以表示对正统儒学的尊崇,同时又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播孔孟之道,并下诏编修辽、金、宋史书。
[编辑本段]现存
  是品“至元通宝”四体文大钱,直径4.48厘米,重19.4克,极有可能是顺帝逐走伯颜推行新政时所铸。一般认为是寺观庙宇或供养钱,非流通货币,也有认为是纪念币。其面文为汉字,真书直读;背有4个异文,甚为独特,泉家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有认为其“穿上为蒙文,穿下为女真文,穿右为回文,穿左为西夏文,按上下右左顺序,也应该是‘至元通宝’四字”。有学者认为,背穿上下为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时国师八思巴根据藏文字母创造的一种文字;穿右是察合台文,也称突厥文;穿左为西夏文,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造的文字。总之,这种由几种文字合而成文的钱币,在中国古钱币中绝无仅有。这也说明了各民族在文字、语言上有着相互影响和渗透。是钱存世甚少,目前所知真品不超过10枚,为非流通货币中的佼佼者,是元钱珍稀品之一。其级别为二级上,市场参考价人民币8万元左右。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至元通宝”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