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问题环状模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人际环状模型(interpersonal circumplex model)是以心理学家Horney K(1945),Sullivan,H.K, (1953)&Leary,T.F(1957)提出的心理动力学经典理论为基础,由Kiesler(1983), Horowitz et al.(1986, 1993)& Wiggins(1998)等研究者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人际环状模型,个体的人际行为可以在由正交的两个维度-----人际控制(Dominance)和人际亲和(Affiliation)形成的环形结构中进行解释。人际控制维度是从人际控制到人际顺从的行为连续体,人际亲和是从厌恶到喜爱的行为连续体。人际环状模型的提出为人际行为、人际特质、人际问题等人际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致的结构。
Wiggins et al.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因素分析方法,在Horowitz et al. (1979) 从心理治疗实践中开发的人际问题量表(the 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 IIP)中也发现人际环状模型的对解释量表内在结构的适用性,从而开发了包含64个项目的用于诊断和评估的人际问题环状量表(the 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 circumplex,IIP-C)。人际问题环状量表在两维度的理论基础上,相对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一般的人际问题。根据量表施测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个体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许多研究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环境、不同被试人群中对其信度、效标效度和环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多数结果支持该量表在多种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环形结构稳定。这也从实证角度为人际环状模型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证据。人际问题环状量表在诊断和评估特殊个体的人际交往行为类型、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在人际心理治疗过程中人际问题的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估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已成为欧美许多国家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人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在相关的研究中也被普遍运用。考虑到心理测验时间控制的问题,Soldz S. 等在IIP-C基础上,发展了32个项目的人际问题环状量表简版(IIP-SC)。人际问题环状量表简版的信效度也经由不少研究者验证,结果良好,已经在许多相关研究中得到应用。
Wiggins et al. 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因素分析方法,在Horowitz et al. (1979) 从心理治疗实践中开发的人际问题量表(the 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 IIP)中也发现人际环状模型的对解释量表内在结构的适用性,从而开发了包含64个项目的用于诊断和评估的人际问题环状量表(the inventory of interpersonal problem circumplex,IIP-C)。人际问题环状量表在两维度的理论基础上,相对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一般的人际问题。根据量表施测的结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个体的人际交往行为模式。许多研究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环境、不同被试人群中对其信度、效标效度和环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反复的验证,多数结果支持该量表在多种情况下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环形结构稳定。这也从实证角度为人际环状模型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力证据。人际问题环状量表在诊断和评估特殊个体的人际交往行为类型、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在人际心理治疗过程中人际问题的评估、治疗效果的评估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现已成为欧美许多国家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人际问题的有效工具,在相关的研究中也被普遍运用。考虑到心理测验时间控制的问题,Soldz S. 等在IIP-C基础上,发展了32个项目的人际问题环状量表简版(IIP-SC)。人际问题环状量表简版的信效度也经由不少研究者验证,结果良好,已经在许多相关研究中得到应用。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人际问题环状模型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