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魔鬼经济学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版权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著。《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著。

      作 者:(美)史蒂芬·列维特 史蒂芬·都伯纳 著,刘祥亚 译
  出 版 社:广东经济
  出版时间:2006-3-1
  字 数: 202000
  页 数: 261
  开 本: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728196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其他经济学理论

编辑推荐编辑本段回目录

   彻底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一本排名仅次于《哈利·波特6》的大众经济管理图书;荣登亚马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出版家周刊》等名大畅销书排行榜。本书版权被引进到德国、法国、日本、韩国……,均登上当地畅销排行榜。
  史蒂芬·列维特有着美国当今最有趣的大脑,阅读《魔鬼经济学》就像是跟他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去散步,只见他一边在空中挥动手指,一边向你揭示所有事物隐藏的一面。一本会让你头晕目眩的书!
  ——马尔科姆·格拉威尔《引爆流行》作者
  史蒂芬·列维特就像是经济学家里的印第安纳·琼斯……这位克拉克奖获得者并没有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经济理论上,他更像是一位另类的寻宝者,总是在试图帮助人们打破传统智慧的束缚,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除此之外,他的叙述方式是如此精妙,以至于使得《魔鬼经济学》读起来就像是一本侦探小说……
  ——《华尔街日报》
  史蒂芬·列维特相信,只要能够找到适当的角度,所有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释!不仅如此,他还有一种奇妙的天赋,能够把自己的这种理论跟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所有这一些都使得本书注定成为一本畅销书!
  ——《出版家周刊》
  本书让你从一种最为有趣的角度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
  ——《克科斯评论》
  对许多人来说,阅读本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本书中,列维特和史蒂芬·都伯纳取材日常生活,以经济学的方式来探索日常事物背后的世界:念书给婴儿听会不会使他日后成为一个好学生?游泳池比枪支还危险?贩毒集团的结构其实和麦当劳的组织很像,而且基层员工和小弟都没赚头,钱都进了总裁和大哥的口袋;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对孩子影响不大等。
  《魔鬼经济学》中确立了一个有悖于传统智慧的观点: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
  书里也展示了千方百计搜集来的各种数据——学校的考试成绩、日本著名相扑手的秘密证据、房地产经纪人的买卖记录,甚至还有黑社会卧底的秘密日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巧妙分析,作者得出了种种令人跌破眼镜的结论。他将教会你如何用数据分析你所看到的世界;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
  著名的书评人兰兹·伯格把《魔鬼经济学》比喻成一部侦探小说,说自己在阅读读书的过程中一直都“屏住呼吸”,生怕一呼一吸之间,吹跑书中的那股灵气。在他看来,《魔鬼经济学》的每一个章节都包含了一本一流侦探小说的所有元素。只不过列维特所要侦破的最终目标不是“找到凶手”,而是“揭开真实世界的伪装”。《魔鬼经济学》书中的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对传统智慧的颠覆,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惊世骇俗的,有些甚至会为他引来杀身之祸。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本会让人眼界一新的书。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史蒂芬·列维特,1994年在麻省理工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执教短短两年时间列维特就成为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终身教授
  2002年列维特被选为美国科学院经济学部委员 列维特还担任《政治经济学杂志》(JPE)的编辑和《经济学季刊》(OJE)的编辑
  克林顿政府曾经力邀他加入自己的智囊团
  现任总统小布什在大选的时候也把“请到列维特作为犯罪专家”作为拉拢选票的一张王牌
  2003年美国克拉克奖获得者
  被誉为”当今美国40岁以下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
  他的声誉得到了整个经济学界的公认
  

书目目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本书的源起
  前言
  《魔鬼经济学》荣耀榜
  引言:所有事物背后的一面
  第1章 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第2章 三K党跟房地产经纪人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第3章 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
  第4章 犯罪分子都到哪里去了
  第5章 怎样才能成为完美的父母
  第6章 名字对孩子的未来有影响吗
  附录1 《纽约时报杂志》专栏文章
  附录2 《魔鬼经济学》博客文章
  后记 两条通往哈佛之路

媒体推荐编辑本段回目录

  《魔鬼经济学》荣耀榜
  该书2005年4月在美国上市,仅1个月就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曾连续8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2名位置。
  在美国上市2个月后,销售量突破20万册。
  被《纽约时报》评为“2005年年度100本最有影响力图书”之一。
  该书从2005年4月上市至今,一直占据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该书的版权已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

精彩章节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1章 学校老师跟相扑运动员之间有何共同之处
  假设你是一名日托中心的管理者。你们明文规定家长们必须在下午4时把孩子接走,可家长们经常迟到。那些迟到家长的孩子们会非常焦虑,而且你还必须留下至少一名老师等待那些迟到的家长们。怎么办?
  一些经济学家听说了这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对那些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毕竟,日托中心凭什么要免费照顾那些迟到家长的孩子呢?
  于是经济学家们决定在以色列法市的10所日托中心开展一项研究。该研究一共持续了20个星期,但管理者们并没有立即实施罚款制度。在刚开始的4个星期里,经济学家们只是简单地记录下迟到家长的数量;结果发现,每天每家日托中心平均有8位家长会迟到。于是在第5个星期,管理者决定对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日托中心宣布,所有迟到超过10分钟的家长每次要为每个孩子支付3美元的罚款。这笔费用将被记人家长们每个月的账单——家长每月账单的平均金额为380美元。
  罚款制度实施以后,迟到家长的数量开始迅速地增加。很快,每个星期迟到的家长就增加到20位,比刚开始时的平均数字增加了一倍以上。显然,日托中心的罚款制度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学就是研究人的动机:人们怎样得到自己想要或者是需要的东西,尤其是当其他人也想要或者需要同样东西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喜欢研究动机,他们喜欢构想出某种动机,然后对其展开研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只要能够设计出适当的激励机制,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尽管解决方案可能并非总是那么理想,有时需要强制执行,有时需要采取一些比较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需要采取一些违反人权的措施,但最初的问题肯定可以得到解决。动机就像是一发子弹,一根杠杆,一把钥匙;动机虽然很小,但它往往具有惊人的威力,能够使形势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从一开始就已经学会了对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动机,作出响应。如果你不小心碰上了一个热水炉,你的手指就会被烫伤;如果你所有的功课都得A,你就会得到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如果被人看到你在课堂上挖鼻孔,你就会遭到嘲笑;如果能够成功组建一支篮球队,你在校园里的社会地位显然就会提高;如果违反宵禁规定,你就会被关禁闭;如果在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力评估测试)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你就能够进入名牌大学;如果中途从法学院辍学,你就不得不去父亲的保险公司工作;如果工作得非常出色,被竞争对手公司聘请,那你就有可能成为对方公司的副总裁,而且也不再需要继续为你父亲工作;如果在成为副总裁之后因过于激动而超速行驶,你就会被警察拦住,罚款100美元;如果你实现了自己的销售计划,得到了年度奖金,你就不仅不会担心那100美元的罚单,而且还可以买得起你一直想要的维京越野车。
  简而言之,动机是一种督促人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的方式。某些人(可能是一位经济学家,也可能是一位政治家,也可能是某位父亲或母亲)必须学会制造动机。一个3岁大的孩子会在一个星期内坚持不挑食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她就能赢得一次去玩具店的机会。一家大型钢铁制造商正在往大气中排放过多的废气吗?如果是这样,这家公司会为自己超标排放的废气支付罚金。太多的美国人偷逃个人所得税吗?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帮助美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从员工的薪水中直接扣除个人所得税。
  动机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一项激励计划都会包含这3种类型的动机。比如说近些年来的反对吸烟运动:政府为每盒香烟增加了3美元的“罪恶税”,这是针对烟民们的反面激励;在餐厅和酒吧里禁止吸烟的规定则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动机;而当美国政府宣布恐怖分子实际上正是在通过黑市香烟交易来筹集活动资金的时候,这实际上又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道德激励。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明了一些最有效的激励因素来制止犯罪。那么你或许会问,为什么现代社会仍然有那么多犯罪呢?或者更进一步追问:为什么现代社会的犯罪没有急剧增加呢?
  毕竟,我们当中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盗窃犯、诈骗犯或者杀人犯。在遭受牢狱之灾的同时,我们会失去工作、住房和人身自由等,所有这些从本质上都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经济惩罚,它们无疑起到了强大的抑制犯罪的作用。而且说到犯罪的时候,人们还会想到道德动机(人们不愿意去做一些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和社会动机(人们不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做一些错误的事情)。对于某些类型的错误行为,社会动机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在赫斯特·普莱恩(Hester Prynne,霍桑的小说《红字》当中的女主人公,她不顾世俗的反对,在丈夫生死未卜的情况下爱上了一位牧师,结果被迫在胸前挂上红字。——译者注)的《红字》之后,许多美国城市现在都在用“可耻”二字来形容卖淫行为,把那些被判有罪的嫖客(以及妓女)的照片发布到网站上或者是当地的电视系统当中。哪种方式更能遏制卖淫行为呢:对嫖客处以500美元的罚款,还是让他的家人和朋友看到他的照片被张贴在www.hookersandjohns.com上面。
  因此,通过一套复杂、随机,并不断调整的经济、社会和道德动机方式,现代社会尽了最大努力来遏制犯罪。有些人可能会觉得现代社会的犯罪率并没有显著降低,可是从长远来看,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下面让我们来比较一下杀人犯罪(不包括战争中的伤亡)的历史趋势——这显然是最为精确的犯罪统计记录,也是一个社总体犯罪率最准确的测量仪。它是由犯罪学家曼纽尔·艾斯纳尔(Manuel Eisner)统计得出的统计数据,囊括了欧洲7个世纪以来所有的杀人案记录。
  这些数字在几个世纪当中的急剧下降说明,对于人类最为可怕的问题之一——杀人案件来说,我们共同制定出来的遏制政策正在逐渐发挥作用。
  那么以色列日托中心的激励政策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可能你已经猜到,3美元的罚款金额实在是太小了。那些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完全可以每天都迟到,这样他们每个月支付的罚金也只不过是60美元,这只有每月日托费用的1/6。与照顾孩子的花费相比,这种价格显然相当便宜。那么如果把罚金增加到100美元呢?这很可能会彻底杜绝迟到现象,但它却无疑会引发家长们的抱怨甚至是投诉。(任何激励本身都是一种平衡的结果,关键是要在两个极端之间把握好平衡。)
  除此之外,日托中心的罚款措施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它是在用经济动机(3美元罚金)来替代道德动机(家长们在迟到时心里所产生的罪恶感)。当罚款政策被实施之后,家长们可以轻易地用几美元来打消内心的罪恶感。而且这笔小金额的罚金还在向家长们传达一条这样的信息,即迟到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H托中心愿意为3美元而忍受家长们的迟到,那家长为什么要匆匆忙忙地为了接孩子而提前结束一场网球赛呢?事实上,当经济学家们取消罚款制度(在该项研究的第十七个星期)的时候,迟到家长们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既然迟到了都不用交罚金,而且也不会有罪恶感,那他们为什么不迟到呢?
  这就是动机本身奇怪而强大的力量。一个轻微的调整就可以产生戏剧性,而且常常是出乎意料的结果。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著名领导人,《独立宣言》的签署者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译者注)在研究波士顿倾茶事件(Boston Tea Party,成立时间大致在1773年,因反对英国政府对北美殖民地的茶叶税而策划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并最终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译者注)和美国革命的时候曾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如此诡异,一项2美分的不合理茶叶税都会改变所有居民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研究,跟以色列日托中心的研究类似,该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发现道德动机和经济动机之间的关系。在这次研究当中,研究者们希望了解献血背后的动机。他们发现,当人们因为献血而得到一小笔奖金而不是为自己的这种无私行为得到赞扬的时候,他们的捐赠行为就会大大减少。
  笔奖金把献血从一种高尚的慈善行为变成了一种赚点小钱的生财之道,人们显然不会因为那笔小额奖金而去献血。
  如果捐赠者可以获得50、500甚至是5000美元的奖金呢?捐赠者的数量肯定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其他因素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因为所有的动机都会有其黑暗的一面。如果每550毫升(美制1品脱)血液的价格突然涨到5000美元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报名参加献血。他们甚至会偷血,用猪血来冒充人血或者使用伪造的身份证来规避医院的献血限额。无论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不诚实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像W.C.费尔兹(W.C.Fields)说过的那样:越有价值的事物越容易引发人们进行欺骗的动机。
  哪些人会进行欺骗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欺骗。你也许会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不会骗人。那么想想看,你是否曾经在象棋比赛中作过弊。或者是你想到办公室的休息室里拿块甜饼,但却突然找不到1美元硬币。于是你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走了甜饼并告诉自己你下次会双倍奉还,而事实上,你并没有那样做。
  无论人类设计出了怎样的激励机制,总是会有一群聪明或者不那么聪明的人在试图寻找方法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欺骗或许是人类的本性,它无疑是几乎所有人类活动当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欺骗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用更少的代价换来更多的回报。所以不仅是那些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比如进行内部关联交易的CEO、在比赛中作弊的球员或者是吸毒的政治家会欺骗;普通的服务生也会欺骗,他们会把小费塞进自己的腰包,而不是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沃尔玛的经理也会欺骗,他们会打开电脑,删减下属员工的加班记录,从而使自己的表现看起来更加优秀;就连三年级的学生也会欺骗,由于害怕自己不能升入四年级,他们会在考试的时候抄袭同桌的答案。
  有些欺骗行为几乎不会留下任何证据,而有些欺骗行为则会留下相当明显的痕迹。想想1987年一个春天的午夜发生的那件事情:700万名美国儿童突然消失了!难道发生了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绑架案?并非如此。事情发生在1987年4月15日晚上,美国国税局改变了一项规定。因为要为每个出生的孩子提供具体的社会安全号码,所以他们需要这些孩子的税务记录。突然之间,700万名儿童——那些前一年刚刚被登记到1040张表格当中的“幻影儿童”——集体蒸发了,这说明美国有将近10%的儿童实际上是被捏造出来的。
  这些纳税人进行欺骗的原因相当明显。服务生、经理、三年级学生也是如此。可三年级学生的老师们情况又怎样呢?他们是否有进行欺骗的动机呢?如果有,他们是如何进行欺骗的呢?
  假设你现在已经不再经营海法市日托中心了,你现在是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的管理者,每年有40万名学生要在你所管辖的系统当中接受教育。
  当前在美国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和学生们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高关联”测试。所谓高关联,就是指测试的目的不仅要测出学生的进步水平,而且学校还要对学生的测试结果担负越来越大的责任。
  联邦政府采取强制措施推行这种测试,并将其作为“所有孩子生而平等”法令的一部分,在2002年由布什总统签署通过。可即便是在这项法律实施之前,大多数州就已经开始每年在小学和中学对学生进行标准化测试。有20个州对那些成绩优异或者学生成绩有明显改进的学校进行了奖励,有32个州对那些表现不好的学校进行了处罚。
  芝加哥公立学校系统(Chicago Public School System,以下简称CPS)于1996年开始实施高关联测试。根据规定,分数不高的学校将进入“观察期”,并很可能被关闭,所有教职工都可能会面临失业。CPS也废除了以前所谓的社会推动政策。在此之前,只有那些能力很差或者是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才会留级。而现在,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要想升级,所有的三年级、六年级和八年级学生都必须达到依阿华基本技能测试(一种由一系列多项选择题组成的标准化测试)的最低分数要求。
  支持高关联测试的人认为,这种测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得学生更有动力去学习。而且如果有些学生因为测试成绩不合格而无法升级的话,他们就不会进入更高的年级,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的进步。而反对者们则担心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偶尔成绩不好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老师们也可能会因此一味强调提高学生们的应试技能,而放弃其他更加重要的教育内容。
  当然,只要是考试,学生们就可能作弊。但高关联测试同时也大大改变了教师们的心态,使得他们也会进行欺骗了。在进行高关联测试的时候,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教师可能会受到审查,或者失去加薪或升职的机会。如果整个学校学生的成绩都不理想,政府就会停止对学校进行资助;如果学校被列入观察名单,教师们很可能会因此被解雇。当然,高关联测试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正面的激励。比如说如果学生成绩好的话,教师可能会受到表扬、升职,或者是加薪;加利福尼亚州就曾经宣布为那些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师提供高达2.5万美元的奖金。
  当一名教师仔细分析一下自己所面临的激励政策的时候,他就会考虑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且还有一个因素会让他下定决心:很少有人会怀疑教师们会进行欺骗,事实上,教师们的欺骗行为几乎从来没有被发现过,更没有教师因为进行欺骗而遭受惩罚。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魔鬼经济学”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史蒂芬·列维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