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反社会型人格异常,是病态人格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归类于第二轴发育障碍/人格异常的类别B里,而且必须超过18岁才能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

自心理医学发现此病态人格,近百年来便有林林总总不同医学名词出现,大致为:无罪感(Guiltlessness)、精神病态性人格卑劣(Psychopathic inferiority)、悖德症(Moral insanity)、道德低能(Moral imbecility)。现代则多为用反社会人格(Sociopathy)、精神病态(Psychopathy)等医学名词。而通俗来说,则可用没良心(Conscienceless)这词简易概括。

反社会人格患者在初识时,往往予人聪明、人缘佳的印象,但实际上他们会残酷无情的利用他们身边的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此种人格倾向常见于狡猾的政客、黑帮或犯罪组织头目等人士之中。他们的社会化不足,因此缺乏对人、社会、团体的认同与忠诚。
临床现象

他们无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价值,严重的缺乏良心谴责,所以不会因不道德行为而焦虑或有罪恶感。他们甚至会轻视那些被他们利用的人。 而且受到被利用过的人指责时,不会感到内疚和不安,更会愤怒、反驳及责骂他们。

他们很少为未来长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倾向于寻求立即的满足,他们也较难忍受例行性的事物。


他们看来幽默、乐观、讨人喜欢,容易解除别人的武装。他们似乎对别人的需要和弱点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也擅长辩解与说服别人。


虽然他们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谊,但因为他们的自我中心与不负责任,让他们难以维持一个真正且良好的关系。他们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们也是不忠实和不负责的伴侣。


对于此病的成因学者仍无定论,有人认为他们生理上的缺陷使得他们难以学得制约反应,也有人认为他们只是善于逃避心中不舒服的感受而已。 另一种看法是,他们可能是在生长过程中,遇到某些原因导致他们对社会失去信任,进而影响到思想上的异常。


因为反社会人格不像一般心理疾病会有心理上的异常行为,也能正常的生活,所以他们通常不会求助于医院或辅导中心。而已经因为触犯法律而接受监狱的心理治疗,效果也是相当不乐观。一般的治疗方法在他们身上成效不彰,这应该归因于他们本身的欠缺焦虑和罪恶感、无法相信他人、难以学到教训等的人格特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反社会型人格异常”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