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意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不完整的、模糊的概念。一般认为是人对环境及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的清晰程度。研究者们还不能给予它一个确切的定义。约翰·希尔勒通俗地将其解释成:“从无梦的睡眠醒来之后,除非再次入睡或进入无意识状态,否则在白天持续进行的,知觉、感觉或觉察的状态”,现在,意识概念中最容易进行科学研究的是在觉察方面。例如,某人觉察到了什么、某人觉察到了自我。有时候,“觉察”已经成为了“意识”的同义词,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目前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还存有诸多疑问与不解,例如在自我意识方面。现在对意识这一概念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意识问题涉及到的学科有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哲学等。这些领域在不同的角度对意识进行的研究对于澄清意识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由于最初的心理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时意识问题完全是哲学讨论的问题,直到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后,心理学也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最初的心理学只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冯特使用的是内省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但后来很多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对这种方法的质疑甚至是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于是人们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研究方法。但由于也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导致了在很多年里,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完全放弃了对意识问题的研究。直至20世纪的五十年代,由于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个问题又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科学的正轨上来,尤其是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现在,研究相关领域的大多数科学家对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景均持乐观的观点。
意识的遍历态理论(谢中兵)
著名的裂脑研究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R.W.Sperry)1991年指出,精神和意识是大脑的整体性质。研究表明,意识并不是单个脑区 或者神经元的特性,而是更宽范围分布式神经元群活动特性的体现。研究发现,任何意识状态的出现都与分布在各个脑区的神经元群的激活与失活 有关,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性的特点。
意识的整体激活可以通过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模式的激活来加以刻画、描述和解释,意识涉及到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 模式的激活和转移,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的特性。遍历态理论为刻画、描述意识的遍历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遍历态理论是拓扑动力系统 的研究内容,遍历态理论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刻画拓扑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拓扑动力系统的发展与遍历态理论密不可分。意识涉及到从神经 兴奋到大脑皮层水平激活和转换的过程,遍历态理论为揭示和解释大脑由神经兴奋到意识激活状态的转变和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遍历态理论的核心是指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应接近于遍历相空间的任意点,如果遍历态发生破缺,系统就处于凝结状态。意识的发生可能也是基于 遍历态的破缺,意识是新信息输入和不确定性消除过程中的一种伴随心理现象和伴随心理状态,新信息输入是遍历态破缺发生的前提,不确定性的 消除和意识的发生是遍历态破缺的必然结果。如果经过遍历后仍没有发生遍历态的破缺,则会产生一种背景水平的广泛的兴奋性。模式是认识和问题 解决的基本单元,也是记忆存储和提取的基本单元,模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意识的整体激活、突现性或涌现性本质上也都是基于模式。
由于最初的心理学仅仅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那时意识问题完全是哲学讨论的问题,直到被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后,心理学也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其实最初的心理学只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最初冯特使用的是内省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但后来很多心理学家纷纷提出了对这种方法的质疑甚至是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人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方法过于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于是人们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研究方法。但由于也找不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因此导致了在很多年里,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完全放弃了对意识问题的研究。直至20世纪的五十年代,由于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为研究这个问题又开辟了许多新的途径,终于使这个问题又回到了科学的正轨上来,尤其是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使这个问题在神经科学研究的范围内,也占据了相当大的位置。虽然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是,现在,研究相关领域的大多数科学家对研究这个问题的前景均持乐观的观点。
意识的遍历态理论(谢中兵)
著名的裂脑研究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佩里(R.W.Sperry)1991年指出,精神和意识是大脑的整体性质。研究表明,意识并不是单个脑区 或者神经元的特性,而是更宽范围分布式神经元群活动特性的体现。研究发现,任何意识状态的出现都与分布在各个脑区的神经元群的激活与失活 有关,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性的特点。
意识的整体激活可以通过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模式的激活来加以刻画、描述和解释,意识涉及到多级联想神经网络中神经元兴奋 模式的激活和转移,意识具有整体激活和遍历的特性。遍历态理论为刻画、描述意识的遍历性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遍历态理论是拓扑动力系统 的研究内容,遍历态理论从动力学的角度来研究和刻画拓扑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拓扑动力系统的发展与遍历态理论密不可分。意识涉及到从神经 兴奋到大脑皮层水平激活和转换的过程,遍历态理论为揭示和解释大脑由神经兴奋到意识激活状态的转变和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
遍历态理论的核心是指系统处于平衡态时应接近于遍历相空间的任意点,如果遍历态发生破缺,系统就处于凝结状态。意识的发生可能也是基于 遍历态的破缺,意识是新信息输入和不确定性消除过程中的一种伴随心理现象和伴随心理状态,新信息输入是遍历态破缺发生的前提,不确定性的 消除和意识的发生是遍历态破缺的必然结果。如果经过遍历后仍没有发生遍历态的破缺,则会产生一种背景水平的广泛的兴奋性。模式是认识和问题 解决的基本单元,也是记忆存储和提取的基本单元,模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意识的整体激活、突现性或涌现性本质上也都是基于模式。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