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
什么是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编辑本段回目录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又称为“购买国货政策”(buy-national policies),是指一些国家通过法令或虽无法令明文规定,但实际上要求本国政府机构在招标采购时必须优先购买本国产品,从而导致对国外产品歧视与限制的做法。
主要发达国家都有相应的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规定。如英国规定政府机构使用的通讯设备和电子计算机必须是英国产品;日本也规定,政府机构需用的办公设备、汽车、计算机、电缆、导线、机床等不得采购外国产品;美国实行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则规定,凡是美国联邦政府所要采购的货物,应该是美国制造的,或是用美国原料制造的。只有在美国自己生产的数量不够,或者国内价格过高,或者不买外国货就会损害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购买外国货。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美国国防部和财政部甚至往往采购比进口货贵50%的美国货。由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的数量非常庞大,因此,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为限制各成员运用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限制进口,GATT在东京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中制定了《政府采购协议》,该协议现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协议之一。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的效应 编辑本段回目录
上图为“政府采购政策的影响”。
实行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以后,国内汽车产量会增加到G,价格会提高到Pd(高于国际价格),而进口量减少到M2,因此这种政策促进了国内生产,本国企业生产者剩余增加了a,但政府为此多支付了a+b,本国净损失为b。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GATT 《政府采购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价格 招标采购
同义词: Discriminator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Policy,购买国货政策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