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 即植根于各国文化基础上的心理学思想或体系的总称,是将西方心理学的模式、方法、概念和理论加以改造从而使它与其文化的联系更加密切以及更能应用于某一本土文化之中。本土心理学是文化契合性的,研究某一文化背景中的人类行为和心理的独特性,考察它们在某一文化中出现的频率或共同性。现象学、人本主义、社会认知理论、文化心理学及人类的意识、能动作用、意义和目的等是主要的解释性理论,强调研究结果的生态和实践效度。

    本土心理学可分为两个层次:

    (1)本土前科学形态心理学。有两种:一是常识心理学,指较低级水平的习俗的心理学理解,即普通人有关自己的心理行为、周围人的心理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经验常识。二是哲学心理学,指较高水平的、哲学的心理学理解,即哲学家、宗教家对心理生活的经验常识的思辨性总结和概括。

    (2)本土科学心理学,指在本土文化基础上建构的科学实证心理学。其特点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客观实验范式与主观经验范式相整合、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日本土心理学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另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的本土化,加拿大心理学家阿代尔认为,它是指本土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经过如下三个各具特点的阶段:①不断提高对西方心理学模式局限性的认识:②日益接受用问题定向的方法对民族性心理和行为的研究;②不断提高对受本土传统驱动的存在于当地风俗和行为中的丰富心理潜质的敏感性。

    心理学的本土化包括四个方面:①组织结构的本土化;②研究课题的本土化;③理论验证的本土化;④研究程式的本土化。其研究模式有四种:①语言学取向,即关注当地文化中能反映民众思想、价值和行为的语言;②经验取向,强调所谓经验的验证和概念的文化特性的论证;③应用取向,既研究和解决当地文化背景中的一些社会问题;④实际取向,即只考虑研究与本土文化相关的因素而不考虑一些普遍的变量。其研究途径有两种:①外围性本土化,即先引进某些西方心理学助理论、概念和方法,然后格它们加以改造,以适应本土文化的需要。②内源性本土化,即指理论、概念和方法产生于本土文化,将本上内部信息视为心理学知识的最初来源。虽然本土心理学研究强调要同某一特定的种族或文化群体相适应,但在广泛和深层的意义上,它可以越出某一文化和群体的界线而产生出外源性的理论,最终形成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世界性或全球化的心理学。

    本土心理学的价值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同,以至于形成了“本土心理学运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亚非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就是美国以外的一些欧亚西方国家也出现了心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趋势,以建立区别于美国心理学的本土心理学。这既是反对西方主要是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定向的扭曲和宣扬心理学超越文化的弊端所决定的,也是当代心理学的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和文化主义三种走向统合的历史必然性所决定的。有人把更新面向本土心理学称为科学心理学中的“回归革命”,甚至认本土心理学是摆脱殖民地化的“被解放心理学”。主要著作有英国心理学家希勒斯和洛克的《本土心理学》 。日本东洋教授的《本土心理学和民族意识》。美国心理学家金和贝利的《本土心理学》 等。

    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潘菽教授就针对当时学术上的“买办制度”和“全盘西化”的论调,大声疾呼“学术应该中国化”,主张“学术独立”。80年代初又明确提出中国心理学要走自己的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台湾、香港开展本土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出现日益深入研究的热潮。杨国枢教授关于《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与方向》一文,正式揭开台湾心理学迈向中国化的第一步。此后召开多次研讨会,出版《中国人·中国心》 、《本土心理学》等书刊。这些既推动了本土心理学的研究,又推动了两岸中国心理学家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本土心理学(indigenous psychology)”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本土心理学 indigenouspsychology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