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完形—期待理论(sign-Gestalt-expectancy theory)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符号—完形—期待理论(sign-Gestalt-expectancy theory) 亦称“符号完形论”、 “符号学习论”。20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一种早期认知学习理论、即认为学习是对情境所形成的完整认知地图中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认知过程。他根据一系列动物实验的结果,证明动物在迷津中行为是受一定目的指导的。动物并非像强化论主张者所预期的那样.按一系列尝试错误的行动,以达到目标;而是根据对迷津中的颜色、声音、气味,以至通道的长度、宽度和转角位量等特点的“认知”,把这些特点作为力求达到目的的“符号”,并表现出有所期待的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期待”。故托尔曼认为,学习者所学的东西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意义。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符号—完形—期待理论 sign-Gestalt-expectancytheory 符号完形论 符号学习论
收藏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