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中美国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中美国
“中美国”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史教授尼尔*弗格森与2007年3月5日在《洛杉矶时报》上以“买下中美国”为题的撰文中首次提出的,其英文拼写为“Chimerica”,可谓十分形象。
弗格森教授对自己提出的“中美国”概念作出以下解释:
“我是用这个词来描述中国家美国这样一种中美关系,一个国家负责出口,另一个国家负责进口,一个国家负责花钱,另一个国家负责储蓄。美国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美国经济的腾飞。但是通过这些年以这样为支撑的消费模式,美国实在无力支撑这种消费模式了,中国和美国就像一个婚姻,但是这种婚姻是个幻觉,是不能持续的,如果长期只让你存钱他花钱,这种婚姻是持续不下去的。美国现在付不起钱继续从中国进口他们所需的东西,中国政府也对美元表示非常的担忧。”
可以看出,弗格森教授把中国和美国看成了一个利益相关的共同体,是一个相互补充的,相互关联的共生关系。确实,中国现在已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长期以来就维持着一定的贸易形态关系,中对美的贸易顺差也一直居高不下。两国之间鲜明的意识文化差异与政府宏观政策决策的不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国的消费模式与进出口关系。中国人民偏向储蓄,美国人民注重消费,中国制造业发达,美国金融业发达……种种来看,中国在弗格森教授的这个模型里似乎处在于一个不利的地位,中国人的钱都供给美国人消费了,事实上,巨额的外汇储备确实对我国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此资金的机会成本是很高的,但美国却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相信每个中国人在听到“中美国”一词的最初都会有一些欣喜,因为这代表了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肯定,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影响力的加大,美国近年来对中态度的不断改善与中美两国双边合作不断加强的事实也有力印证了以上观点,那么美国人率先提出的这种倡导又是怀着怎样的目标与企图呢?
事实上,我们发现弗格森等人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提出自己的主张的,反映出其对当前特殊的国际局势和中美实力对比变化的深刻思考。金融危机给予了美国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大的打击。美国政府乙烯类刺激经济的方案似乎成效不大,但对比鲜明的事,处于世界另一半球的中国不仅所受影响较小,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后经济迅速回升,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那巨大的外汇储备也让国外人士眼馋。那么,西方国家此时渲染的中美合作,会不会是一种“怀柔政策”,希望在利用中国的国力储备来帮助自己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困扰呢?即先给予中国一个“光鲜名分”在诱使其挺身而出,“拔刀相助”呢?
其实,类似于“中美国”以及现在也很热门的“G2”理论,国内、国际也不乏反对者,毕竟,所谓中国与美国的“携手”会威胁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利益,本来与美国长期“合作”的日本,欧盟不会答应,与美对立的俄国阵营也不会答应,就连众多发展中国家阵营的中国同盟也会对中国强烈不满,而且,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也不会像一些美国学者渲染得那么强大到足够与美国共同领导世界经济格局。
温家宝总理在前不久出席中欧峰会期间,利用记者招待会的机会首次明确阐述了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中国支持建立多极世界,并称中美共治格局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错误”的。
所以,面对当今国际形势,我们应该保持有谨慎与自省的态度,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加强国内建设,解决国内问题,凭着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收买到全球实力,同时增强国内消费,促进国内市场,加强与邻国贸易,刺激亚洲经济圈的共同发展。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中美国 ”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