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新农村建设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新农村建设
一. 新农村提出的历史渊源
解放前,一些仁人志士就曾对中国的社会状况提出过新农村建设,并进行过大量的实践。毛泽东1919年提出过新农村建设,写文章论述为什么要建设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之后,梁漱溟、晏阳初先生提出农民的四大“弱点”:“穷、愚、弱、私”并针对性地提出要以生计教育去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穷;要以文化教育去改变农民愚昧的思想;要搞好农村的公共卫生,发展机械化,以解决农民的体质弱的问题;要以公共教育逐步克服农民私心重的弱点。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人大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和目标。1960年人大第二届二次会议上再次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到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至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党的重要目标之一。1999年在理论界林毅夫教授正式提出“新农村运动”的概念。
二.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内容
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是20字:发展生产、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新型农民,降低农民教育成本。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的,首先是要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要建设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及社会保障,如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乡风文明就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风俗、法治和社会治安等等。村通整洁的目的是要给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生活、生产、生态和环境。管理民主就是要健全村民民主制度。
三.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分析
姚洋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中指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目的不是提高农村的收入,而是要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达到这个目标的一个前提是改变农村发展观,抛弃“农村=农业”的思维模式。这个转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其一,农村不再单纯的等于农业,不再是单纯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地方,而是可以常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所在;其二,农村不再是可以任其消亡的穷乡僻壤,而是可以体面的生活的地方;其三,农村将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重建组织和经济秩序。他着重指出了国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提出了农村地区“低度发展、高度和谐”的新的发展模式。
四. 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一步。“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的“转移”,这一方面要发展非农业、增大城市、工业的容纳量;另一方面,解决农村、农业、农民本身的问题,在保证粮食的基础上,从农民自身提供转移的条件。新农村的建设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作用。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