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时差利息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庞巴维克提出的时差利息论认为,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的对于等量的统一产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不同。把利息、利润、地租都变为心理和自然的产物,把生产过程说成为一种自然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利息报酬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威廉•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但它们两人论述的重点不同,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因为借贷货币会给贷出方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贷出方“对自己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洛克也认为利息是对贷款人的回报,但他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承担风险的大小相适应。
资本租金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达德利•诺斯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所收取的利息看成是地主收取的租金。他认为资本的余缺产生了利息,有的人拥有资本但不愿或不能从事贸易,而想从事贸易的人手中又缺乏资本,所以“资本所有者常常出借他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一样。他们从中得到叫做利息的东西,所谓利息不过是资本的租金罢了。”
利息源于利润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约瑟夫•马西提出了“利息源于利润说”,他认为贷款人贷出的是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人们为了使用他们所借的东西而作为利息支付的,是所借的东西能够生产的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剩余价值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亚当•斯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说”。他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与利润;其二,当借贷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如地租等。
节欲论编辑本段回目录
纳骚•西尼尔提出了“节欲论”。按照他的逻辑体系,价值不是有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创造的,而是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两部分组成,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利润则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工人放弃了安逸和休息而去劳动,这就作了牺牲,工资就是这种牺牲的报酬;资本家放弃了个人消费,利润就是对这种牺牲的报酬。借贷资本只是总资本的一部分,利息也只是总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也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边际生产力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约翰•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说”。他认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资本单位所带来的产量一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边际生产力”。“在这一系列资本单位中,任何一个所有者所得的利息,不能超过最后一个单位的产量。假若第一个单位所有者所要求的利息超过了最后一个单位的产量,企业家就不使用这个单位的资本,而用最后一个单位来代替它。”前后一个单位的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决定了利息的标准。每一个单位的资本能给它的所有者带来和最后一个单位的资本的产量相同的收益,但是不能给它的所有者带来比这更多的收益。因此,利息就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人性不耐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从纯心理因素来解释利息现象,提出了“人性不耐说”。他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人具有目光短浅、意志薄弱、随便花钱的习惯,强调自己生命的短促和不确定、自私和不愿为后生的孤独打算、盲目追随时尚等。都倾向于增大不耐。相反,高度的远见、高度的自制、节约的习惯、强调长寿的预期、有家属并深切关怀家属在他死后的幸福、保持收支适当平衡的独立自由等,则倾向于减少不耐。在任何一个人身上,这种种倾向的总结果将会决定他在一定时间、一定情形与特定收入条件下的不耐程度。这一结果因人而异,即使对于同一个人来讲,也因时而异。不耐程度低的人具有较低的时间偏好,不耐程度高的人具有较高的时间偏好。不耐程度低的人倾向于借债,不耐程度高的人倾向于放款。这些活动如果进行的充分的话,将降低高度的时间偏好并提高低度的时间偏好,一直到大家在共同的目标下达到了某一中间地带为止。因此,“利息是不耐的指标”。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 li>
- 宋凌峰 li>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同义词: 利息理论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