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实验 创建词条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百科

康德拉捷夫长波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概念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康德拉捷夫长波又称长波或K-波,是一种约50-60年为一循环的经济周期现象。一般将长波分成两段:上升的A阶段与下降的B阶段。

  长波之名源于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他在著作《大经济周期》(1925年)及同一时期的其余著作中提出了此一观点。另两位荷兰经济学家 J. van Gelderen 与 Samuel de Wolff 在1913年归结出类似的现象,但其著作直到最近才翻译成英文。


历史 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现象,早先有四种解释,分别就创新、投资、战争与资本主义危机入手。康德拉捷夫将长波的A阶段对应到过度的投资,由此带来价格与利率的上升,B阶段则反之。熊彼特则在1930年代以技术的创新解释长波,A阶段对应到新技术的传播及采用,B阶段对应到技术普及后,各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期。

  第四国际书记处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厄内思特·曼德尔以1964年的一篇论文为长波理论注入新机,当时他预言战后的繁荣景象将在五年后结束。不过曼德尔的理论中并无“长波”,他将之切割成约20-25年的较短周期。

影响 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古典经济学家多半不承认长波理论,然而长波是许多非正统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华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亦奠基于此。即使在认可长波的经济学家中,对长波的起因、开始年代、及各次长波的划分问题,都没有定论。一些批评者因此认为:所谓“长波”只是强加于大量统计资料上的概念。

  不过多数长波理论学者同意:自工业革命以降,已经历了五个长波,而第六个长波即将展开。在熊彼特的理论框架下,这五个长波分别是

  工业革命(1771年)
  蒸汽机与铁路时代(1829年)
  钢铁、电力与重工程时代(1875年)
  石油、汽车与量产时代(1908年)
  信息与通信时代(1971年)
  依照这套理论,世界现时正处在第五个长波的转折点。


长波与战争 编辑本段回目录


  康德拉捷夫已经指出,生产扩张使得资本急于寻找新的市场及新的原料,由此将造成国际关系紧张。华勒斯坦等学者认为,在资本主义体系下,战争的频率与长波密切相关:大规模战争倾向于在生产上升阶段之前爆发。Joshua S. Goldstein 根据统计资料,推断战争高峰落在长波的生产高峰与价格高峰之间。他以战争能力的提高、竞争加剧与商业繁盛的心理效应解释生产的扩张何以倾向于引发战争。
经管百科已经为您找到更多关于“康德拉捷夫长波”的相关信息,点击查看>>

本词条由以下会员参与贡献

附件列表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